浅议初中信息技术课中人文素养的渗透
2018-01-28胡丰林
胡丰林
【摘 要】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明确了初中阶段信息技术的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而人文素养作为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其对有效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通过融入人文素养渗透教育,能够在发展学生信息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信息观,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学科的人文之美。基于此,文章就人文素养的内涵出发,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初中信息技术课人文素养渗透教学的可行性策略,以供相关读者参考。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人文素养;渗透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254-02
信息技术,是人类发展和进步的产物,它在人类的思维发展和生活等各个方面都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然而,传统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过于注重于知识教学,教师把重点放在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方面,忽略了信息素养、人文素养的渗透教学,这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制约影响,初中信息技术教育逐步陷入困境,处于为难的境地。鉴于此,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初中相关教育工作者,应在实施教学活动中,加强人文素养的传播和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人文素养的内涵概述
人文素养,指的是思想、精神上的修养沉淀,主要包括人文知识修养与人文精神修养两大部分的内容,是学习者通过长期学习艺术、哲学等人文学科知识而获得的。其中,人文知识修养是囊括了文学、艺术审美、哲学理论等多种修养的总称;人文精神修养是在获得人文知识修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在人文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并不是依靠单一学科训练完成的,它是各个学科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综合交教育所形成的结果。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技术性学科,其在发展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道路上有着突出的影响与作用。
二、初中信息技术课人文素养渗透教学的可行性策略
1.熏陶感染,培养人文素养。
榜样所发挥的教育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其在人一生的成长历程中发挥着引航的作用。在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方面,榜样教育法也尤为重要,这是由于榜样以其特有的形象、具体的特点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产生强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这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具备无可替代的意义。而对于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教师而言,他们是否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人文学科知识,将直接影响到其驾驭课堂的能力,直接决定了其能够给学生广博的文化熏陶以及正确的信息观。为此,教师自身应要学习并运用与人文学科相关的理论知识来观察、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弘扬理性,积极主动做一个拥有先进人文精神的传人,善于把信息技术学科教材中所蕴含的人文意识和所提倡的人文精神付诸行动、不断塑造和完善自己的人格,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化学生,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譬如说:在计算机房内,教师应做好表率,培养学生遵守上机守则,对号入座;引导学生讲究卫生,爱护公物、不乱敲鼠标、键盘。
2.适时渗透,加强人文素养。
美好的事物更能感染和触动学生的情感,进而达到有效的教育目的。在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的特点,在教授知识、启发智慧、发展能力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借助精彩的信息技术内容片段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让学生学会从艺术与思维的角度加以欣赏,并从中获得感情的共鸣和思维的启迪。然而,由于受到学生文化素养、个人知识基础以及经历的局限,他们即使对信息技术中某一事物和信息技术的联系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也难以感悟当中的信息技术美。只有从人文视野对信息技术情感进行挖掘,才能更好地向学生揭示信息技术的魅力,培养學生的人文素养和信息素养。譬如说:在学习版面设计时,教师就可以渗透人文素养内容,让学生设计与人文相关的版面,这不仅可以在教学内容中体现出人文气息,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把人文素养内化为自己的意识,形成习惯,为日后的版面设计学习扎下坚实的基础。此外,教师还可以把学生课堂行为规范的培养和教学活动相结合,可以通过评比争先法、竞赛法等,把课堂行为规范的渗透教育融入到教学活动中,这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净化学生心灵。
3.培养爱好,提升人文素养。
要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其关键前提在于学生学习动机的诱发。只有在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积极认识或心理倾向的前提基础上,教师才能逐步引导学生开展进一步学习活动,才能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建构过程中,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罗杰斯曾说过:“学习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教师的在教学中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使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为此,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可以通过情景的创设,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当然,情景的设计要具备一定的合作性、启发性和开放性,既能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又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迁移,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而这个合作探究、互动交流的过程正正好就体现了人文素养的要求。
4.拓宽视野,升华人文素养。
由于初中的授课模式局限性较大,授课内容也缺乏一定的系统性,使得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学生也难以在此过程中认识信息技术的本质。为了解决当前信息技术课程设置以及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的信息术素养与应用知识能力,必须要深入理解信息技术文化,学生才能认识到信息技术的本质不再于技术,而在于其所蕴含的素养。为此,教师可以进行信息技术课程与社会的融合,把学生的视野引向社会这个大舞台,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知识、观点来观察社会现象,评价社会事件,这不仅是对学生认知能力的一种巩固,也为学生情感的升华提供了契机。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不仅是信息技术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更是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为此,相关教学工作者,应在实施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深入钻研科学的人文渗透教育新方法,注重学生的发展变化,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强化教学工作,让信息技术教学真正成为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让人文精神之花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