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离子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18-01-28苏毅严艾玉雪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3期
关键词:离子反应学习策略教学设计

苏毅严 艾玉雪

【摘 要】在充分挖掘教材的三维目标信息基础上,运用化学教学论中的学习策略,结合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以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及学生的内在知识结构顺序融合为指导,设计了离子反应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案,并通过实践后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离子反应;学习策略;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004-02

一、教材分析

离子反应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中的第二节,知识点包括:电离、电离方程式、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酸碱盐、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离子反应方程式及其书写和意义。教材在呈现知识的过程中运用了概念形成、可视化、练习反馈、多重联系等多学习策略,对比、分析、归纳、演绎等基本思维操作方式也蕴含其中。例如,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酸碱盐、离子反应、电离方程式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等概念的呈现体现着概念形成策略,运用的是对比、分析、归纳等思维操作;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导电的原因分析,运用了可视化策略,蕴藏着演绎推理的思维操作;电离方程式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尤其是后者,充分体现着练习反馈策略在学习中的应用;认识电离方程式意义则可运用多重联系策略、通过分析、归纳、演绎推理的思维操作进行有效学习;离子反应条件的探究,运用的是实验探究的学习策略,突出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需要两课时完成。本文呈现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着化学知识与技能是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载体、教学过程的实质是引导学生自觉在自主有效建构知识体系的同时形成具有生长性认知图式等教学理念,我们秉承了“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创设适合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基本思维操作形成新概念、丰富已有知识网络体系,进而形成化学核心素养”的思路,按下列线索进行了教学设计。

三、教学设方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说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离方程式及酸、碱、盐的定义;会书写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理解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导电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运用概念形成策略结合对比、分析、综合的思维操作建构电解质、非电解质、酸、碱、盐的概念,运用练习反馈策略学习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运用可视化策略结合演绎推理理解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导电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化学学习策略在知识建构过程中的有效性,感受化学思维的简洁美,提升学习化学的兴趣。

2.教学策略与方法。

概念形成策略、练习反馈策略、可视化策略;对比分析、归纳综合、演绎推理。

3.教学用具:略。

4.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建构认知模型。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先根据金属單质具有导电性的知识进行推理:化合物在什么条件下能导电?请问:金属为什么能导电?

生: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具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在电压的作用下能形成电流。

师:也就是说:如果物质中存在自由移动的带电微粒,就能导电?

生:是的。

(2)引导学生运用模型认知建构新知识。

师:好,请大家讨论分析:氯化钠固体是哪种微粒构成的?能导电吗?

生(讨论后):虽然氯化钠固体由带电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但这些离子不以自由移动,所以不导电。

师:那有什么方法可让这些离子自由移动?

生(讨论后):让氯化钠变成液态或将其溶于水,钠离子和氯离子就能自由移动。

师:也就是说熔融的氯化钠或氯化钠溶液能导电?

生:是的。

师:是这样吗?

生:做实验看看。

师:分别将固体氯化钠、熔融氯化钠、氯化钠水溶液放入导电性检测装置中,让学生观察灯泡发光的情况。

师:展示氯化钠溶于水的微观过程图引导学生进一步表达,然后陈述:在水中或熔融状态下化合物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叫电离。再安排学生用学过的化学用语,表示氯化钠电离的过程。鼓励学生同相同的推理方法分析氢氧化钠在什么条件下导电?并写出电离方程式。

生:书写氯化钠电离的方程式。讨论分析氢氧化钠的导电条件,书写其电离方程式。

师:同学们用相同的思路,推理一下纯硫酸、氯化氯气体能否导电?这几种化合物在什么情况下能否导电?如果存在导电的情况,请写出它们的电离方程式。

生(讨论后):这两种化合物由分子构成,只有溶于水后会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即它们的水溶液能导电。

师:检查纠正学生书写电离方程式时出现的问题。

师:上述化合物在化学上称为电解质。请同学们归纳这些化合物导电的条件,然后尝试给出电解质的定义。

生(讨论后):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自身能产生自由移动离子而具有导电性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师:除此之外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请类比说出非电解质的定义。

生:

[生]离子化合物。溶于水和熔融状态下,自身都不能产生自由移动离子、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3)组织学生用练习反馈策略书写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运用概念形成策略引导学生说出酸、碱、盐的定义。

师:请写出下列三组化合物的电离方程式:盐酸、硝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氯化钡、硝酸钠、硫酸铜。

生:书写并根据教师的指导检查、及时纠正错误书写。

师:请观察第一组化合物电离的结果,有什么共同点?

生:阳离子相同,全部都是氢离子。

师:这类化合物称作酸。请完整表达酸的定义。

生: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叫酸。

师:另一种离子称为酸根,依次称为盐酸根、硝酸根、硫酸根。请同学们按相似的方式说出碱、盐的定义。

生(讨论并在教师的启发下):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为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碱。由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盐。

(4)再次运用模型认知,引导学生从物质分类的视角归纳本节所学内容,为下节做铺垫。

师:请同学们用树状分类法,结合今天所学的内容完成下列树状图。(PPT呈现图片)

生:自主完成(见图2)。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之前学过的酸、碱、盐都属于电解质,且它们之间的反应基本上是在溶液中进行的。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了电离,所以它们在水溶液中存在着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酸、碱、盐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其实质是不是离子进行了重新组合?下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探究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反应。

(5)布置作业(略)。

(6)板书设计(略)。

四、教学设计及实践反思

本节教学设计及实践过程经历了近半年,在老师的指导下,2015级化学班艾玉雪同學五易其稿,两次课堂教学实践。深刻地体会到,教学设计的质量决定着课堂教学实践的效果。并总结出教学设计质量的评价标准可以归纳为几下几点:是否充分挖掘出教材中三维目标的信息;是否体现了学生为学习主体的课堂教学活动理念;是否将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顺序三者最大限度整合在一起;教学实践能否达到预期。

离子反应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思路、三维教学目标的设定,不仅做到了三序合一,而且充分利用教材中所提供的素材设计教学程序,指导学生运用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基本思维操作,通过概念形成、练习反馈、可视化、实验探究等学习策略,以促进学生发挥自身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作用。难能可贵的是,本节教学设计还渗透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2.

作者简介:苏毅严,指导老师,通讯作者,西安文理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化学教学论主讲教师。

猜你喜欢

离子反应学习策略教学设计
高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策略探讨
高级化学教师话题PCK表征研究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离子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种使用反向学习策略的改进花粉授粉算法
2015年高考“离子反应”试题分类例析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课例研究
基于微博的移动学习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