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诗歌鉴赏的有效方法探究

2018-01-28刘芳蓉

新课程·下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诗歌鉴赏

刘芳蓉

摘 要:立足于语文高考全国卷的诗歌鉴赏题目,从“了解作者的生平”“明确诗中的意象”“运用正确的术语”三个方面入手,围绕语文高考诗歌鉴赏的有效方法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索。

关键词:语文高考;诗歌鉴赏;作者生平;明确意象;运用术语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孕育了大量语言优美、内涵丰富的诗歌。语文高考全国卷中的古代诗歌鉴赏是一道体现我国诗歌文化的典型题目,但学生往往由于不得其法无法窥得诗歌的全貌,自然也难做到正确的赏析。诗歌鉴赏题也成为年年失分最严重的题型之一,高三的诗歌复习似乎也成为无效复习。鉴于此,我对如何有效鉴赏诗歌进行了初步探索,现将个人获得的浅显感悟总结如下:

一、出乎其外:了解作者的生平是诗歌鉴赏的前提

所谓“知人论世”,即要了解诗歌创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所处时代的特定背景,并以此为基础对诗歌进行具体分析。大量的阅读实践已证明,知人论世是诗歌鉴赏者透过诗歌表面的文字从而深刻地体会到诗歌背后所蕴含思想感情的有效前提。

纵观近三年全国卷诗歌鉴赏题所选用的诗作及作者,无论是2016年的李白、杜甫、曹翰,还是2017年的欧阳修、苏轼、白居易,抑或是2018年的李贺、陆游、王建,都是高中生熟悉的诗人;我们不难发现,全国卷考查的热点是唐宋时期的名家的非名篇。这就意味着若对作者的生平有宏观的了解,可在无形中降低鉴赏难度,提高了鉴赏的有效性。

如,2018年全国卷Ⅰ卷所选诗歌为有“诗鬼”之称的李贺所做的《野歌》。李贺为唐皇室远支,但家世却早已没落,仕途更是偃蹇,也正因如此,他所写的诗或慨叹生不逢时或强调内心苦闷,并以此为基础抒发自身对理想、对抱负的追求。在了解李贺这一生平经历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便能对《野歌》形成初步的认知,并能抓住其关键所在“大丈夫虽然遭受重重磨难以至于抱负无法实现,但心性却并不会因此就沉沦、堕落下去”“寒风凛冽的冬天终将过去,迎来的定是微风和煦、柳树依依的春天,相信那时我也将破土重生、散发多姿多彩的光芒”,题目自然迎刃而解。

高三复习阶段,教师不妨精选名家不同时期的诗作作为载体,带领学生梳理诗人的人生经历和所处时代的特定背景以及不同的诗作风格。若能如此,学生面对陌生诗作时,便能“出乎其外”,宏观把握。

二、入乎其内:明确诗中的意象是诗歌鉴赏的关键

在诗歌领域,“意象”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是指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古代诗歌中有大量已被世人赋予特定寓意的意象,像梅兰竹菊多用来指代正直高洁的君子形象,荷花常用来比喻不被世俗所束缚、不同流合污的端正品行,长亭、杨柳等被频繁用来抒发与友人、亲人等的离别之情……由此可知,明确诗歌中的意象,也就是掌握了该首诗歌有可能蕴含的情感基调,可谓是对诗歌进行鉴赏的关键。

同样以《野歌》一诗为例,诗歌中的“北风”“弓”“箭”“歌”“春柳”等都是有具体意象的,“北风”萧瑟,多用来渲染冬季之苦寒,寓意着当前郁郁不得志的现状;“弓”“箭”有弯弓射箭的豪迈奔放之意;“春柳”则象征着有蓬勃生机与无限活力的新事物、新生命……再加之在田野里高声唱歌的大背景,学生很容易便能从上述典型的意象中串联起整首诗歌的线索走向:虽然生活困顿,就连穿的都是粗麻制成的肥大衣服,纵使当前怀才不遇,但诗人内心仍然有弯弓射雁、在田野里对酒当歌的无限豪迈之情,更有等待寒风远去春柳依依、自己的才华终被赏识的期盼、憧憬之情。如此全诗的脉络变得更加清晰,诗人怀才不遇但又豪迈、期盼的心情也得以浮现。

显然“入乎其内”,對意象的正确理解与分析是对诗歌进行鉴赏的关键所在。高三复习中,应让学生对意象归类整合,熟悉意象内涵。对于中下游同学而言,诗歌鉴赏复习到后期,最尴尬的一幕是,所有的技巧倒背如流,但是诗的意思读不懂,鉴赏则无从谈起。在这种情况下,回归文本,借助意象来了解诗的大意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三、步步为营:运用正确的术语是诗歌鉴赏的补充

在对诗歌形象及感情基调有了认知与理解之后,学生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要用专业术语将自己的诗歌鉴赏感悟或者体会整理出来。专业术语的使用往往能为学生的答案增添光彩,换句话来讲,运用正确的术语是高考考场上诗歌鉴赏题目获得较高分数的必要补充。

同样以《野歌》一诗为例,第15题要求学生对诗歌的最后两句的含义进行分析,这实际上是在考查学生对本首诗歌内容及所蕴含思想情感的理解程度,对此,学生就要以恰当的诗歌表现手法术语及情感术语加以阐述:全诗最后两句看似是描写的冬去春来的自然景色,实质上是诗人在借景抒发自己即使怀才不遇但仍怀揣大志得以展现的自信与期盼,体现了诗人乐观向上、豪迈的积极心态。“借景抒情”“怀才不遇”“乐观向上”“豪迈积极”等专业鉴赏术语的使用无疑使得整个回答更加契合题意,步步为营,锁定分数。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自制思维导图是让学生内化术语的有效办法。例如,可以让学生由表达技巧开始分类延展;也可以从八类诗歌题材入手,按常见手法、主要内容、常见情感等延展开来。

特别需要指出的一点是,无论是作者生平的了解,还是诗歌意象所蕴含的意义,又或是诗歌鉴赏术语的使用,都无法一蹴而就,这也要求我们高中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在高三复习阶段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诗歌常识的积累,如此,学生才能真正在考场上做到以彼知识攻克与此相关的问题,进而确保诗歌鉴赏题目分数的获得。

参考文献:

[1]赵静宇,张开.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现存问题分析[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3(3).

[2]周志红.邹治玲.新课程高考语文卷诗歌鉴赏题特点分析及教学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3).

编辑 李琴芳

猜你喜欢

诗歌鉴赏
赋物随形,一江春水向东流
学生诗歌鉴赏能力培养要用好课本这眼活水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和阅读题的审题训练摭谈
浅析《长恨歌》译文中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和阅读题的审题训练刍议
通过微课培养高中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构建“单元整合、主题牵引”诗歌鉴赏“深度学习”课堂的策略
古诗鉴赏“四步曲”
古代诗歌鉴赏题答题技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