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区域活动和科学思维的“黄金组合”

2018-01-28陈婷婷

读天下 2018年17期
关键词:科学思维区域活动

摘 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索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生活,形成受益终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我国伟大的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儿童的世界是他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的确,探索是幼儿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必要途径。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尽量多提供各种观察、操作、实验的机会,引导幼儿注意身边的科学现象,支持、鼓励幼儿多观察、多发现、多质疑,让幼儿通过操作、探索,主动获取知识。我们通过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及陈鹤琴先生的教育理论,在开展的每一个科学活动之前,有意识地将科学活动中需要操作的游戏提前到丰富科学区域活动中,挖掘其潜在的教育功能,以完善我园园本式主题活动课程,从而培养幼儿探索、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区域活动;科学思维;幼儿科学学习

一、 创设包含问题的游戏环境,是培养幼儿科学思维的基础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幼儿们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启发幼儿去探索,并产生联想寻求答案的愿望。

科学活动“茶”来源于幼儿对家中待客喝茶的关注,准备了一些茶叶,泡了一杯茶,提出问题孩子自己寻找答案:猜猜这杯子里是什么?盒子中的茶叶和杯中的茶叶一样吗?并组织幼儿自己运用不同的方法寻找答案。接着和孩子们一起展开讨论、观察活动,在他们的讨论中,设置疑问:茶的颜色和味道;在观察中,设置疑问:茶叶的颜色、形状不同;在泡茶、喝茶中,设置疑问:茶叶的变化。这些问题有步骤地指导幼儿进行探索,使幼儿感到探索活动的挑战性,从而使幼儿对探索活动本身产生兴趣和愿望。

由此可见,在我们组织探索活动时,教师提问要适合不同年龄发展水平的幼儿,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提问要有启发性、递进性,能激发幼儿积极思维;提问要具有开放性,使幼儿充分地发挥想象、扩展思维,积极大胆地表达;且提问要由浅入深,简洁、系统,使幼儿能系统地掌握知识,唤起幼儿想象和思维,以及对活动的兴趣。

二、 提供能够持续进行深入研究的空间和时间,是培养幼儿科学思维的催化剂

(一) 环境的新颖和趣味性

幼儿对于新颖有趣的环境总是表现出特别的感兴趣,对于新的空间,孩子们都非常的兴奋,这时他们的思维与探索精神就处于最佳的状态了,所以,作为幼儿教师,必须抓住时机,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创设新颖的环境,对幼儿进行引导和启发,使幼儿可以自主获得很多有利于幼儿成长的信息。比如,中班幼儿的劳动热情是非常高的,我们可以为幼儿创设“种植角”“宠物角”等,让幼儿在这种新颖的开放空间中,体会到劳动的乐趣。既可以让幼儿得到教育,也可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

(二) 开放的活动时间和空间

根据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个性发展理论,幼儿园阶段是培养自主性的一个好时期,这一年龄段的幼儿由于身体活动能力和语言的发展,活动范围大了,乐于尝试探索,有较强的求知欲望。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长大了,产生较强的独立愿望,怎样满足他们的需要呢?就需要给幼儿更多的活动空间。学前幼儿好动,幼儿经常由一个区域转移到另一个区域,因此,在设立区域时,首先考虑到教室场地的安全,是否会让孩子感到压抑,区域之间是不是会互相干扰。

(三) 材料的提供

幼儿“喜新厌旧”的速度是很快的,如果发现已经都能熟悉操作区角中的材料时,就要对区角中的材料进行一些及時的提升。学前孩子思想活跃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较强,他们有了一定的是非观,这就为讨论建立区域活动的规则提供了可能性。讨论的目的是为了让幼儿更明确理解规则从而达到自律。

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要渗透在一日生活之中,多关注、多了解孩子。

三、 适当引进“主题”,在教学与游戏之间搭建桥梁

孩子在活动中、生活中常常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想法、发现,产生表达的愿望。而我们往往希望活动的整个实施过程在自己的意料中,受自己的控制,不希望活动中出现自己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出于这种顾虑,有时在活动的实施中对于孩子瞬间出现的火花视而不见,当作没看到、没听到,其实这才是在思考、在发现,我们要善于捕捉幼儿的兴趣,注重随机教育,化被动为主动,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一阶段,孩子对于螃蟹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在课间活动时总是围到自然角旁一起观看、讨论:“螃蟹它在水中会干什么?小螃蟹喜欢吃什么呢?小螃蟹的爪子有什么用呢?为什么螃蟹喜欢横着走路呢?”看到孩子有这么多的问题,于是,我随机开展了“我爱小螃蟹”活动,根据孩子的兴趣,组织他们自己收集资料,引导幼儿观察、尝试、交流,发现小螃蟹的生活特点。后来我们从观察“小螃蟹”过渡到观察“水母”,大家的兴致很高。还利用小螃蟹和小水母做主角编了故事,在中午讲故事比赛上来展现,孩子们的创造想象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四、 尊重幼儿的兴趣,激发引导幼儿在游戏中的探索与深入思考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相信孩子是发挥创造力的兴奋剂。教师要不断地给孩子创造自主探索的条件。在这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影响下,幼儿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思维得到尊重,并得到充分施展,这就为发展幼儿创造思维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和更加广阔的空间。

五、 区域游戏与科学思维相结合反思

科学教育活动应当是开放的,是来源于幼儿生活经验,又是幼儿生活经验的提炼与补充,是将日常的科学现象通过一个个的活动,让幼儿感知、体验。在《指南》的指引下,如何将科学活动和区域游戏有机结合,使幼儿的经验得到延续和巩固,是我们眼下一项重要的研究课程。我们通过有机地联系各项活动,可以提高活动的整体成效,作为教师,我们应发挥各类活动的互补作用,做到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使幼儿用比较科学的态度来看待问题,能更加主动、积极、创造性地进行探究。

作者简介:

陈婷婷,浙江省绍兴市,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华舍中心幼儿园。

猜你喜欢

科学思维区域活动
用面向科学思维的教学方法改进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
浅析计算机应用与科学思维能力培养
重视科学实验课教学发展学生科学思维探析
小班幼儿数学区域活动要体现“生活化”
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设置的思考与探索
简谈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与幼儿的主动发展研究
品三口而知味
科普少儿剧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