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思维过程的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思维型课堂教学架构

2018-01-28霍志艳

读天下 2018年17期
关键词:思维过程课堂教学

摘 要:新课改下,要求教师在高中英语课程学习时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包括英语阅读能力、英语写作能力、英语听说能力。本文将基于思维过程重点讨论高中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及高中英语教师应该如何构建英语文学阅读思维型课堂教学。

关键词:思维过程;高中英语文学阅读;课堂教学

一、 引言

对高中生进行多层次的英语文学阅读思维训练,有助于发展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提高英语高考成绩,培养学生在繁多的英语信息中快速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

二、 高中英语文学思维型阅读的特点

(一) 高中英语文学的特点

众所周知,高中英语文学与初中文学相比,难度更大,这是因为高中英语文学具有内容更丰富多彩、题材选择更宽广、中心思想更成熟的特点。高中英语文学以其幽默诙谐的语言,或磅礴恢宏的格局,或独具风格的故事情节吸引着阅读者。阅读英语文学原著,有助于学生感受异国间的文化风情,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有利于学生训练思维逻辑、拓宽视野、增加阅历。

(二) 英语文学阅读的特点

在现实条件和时间的限制下,鲜少人既可“行万里路”又可“读万卷书”,在不能“行万里路”亲身体验异国异地文化风情时,“读万卷书”是随时随地感受各地文化的最佳途径。英语名著经过时间的打磨与沉淀,词句韵味值得学生品鉴。同时,进行英语文学阅读有助于学生积累优美语句词组,潜移默化中学习语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且在英语名著的书写中,蕴含着极强的逻辑思维,通过对英语名著经常性的阅读,学生可在无形中培养阅读的思维,提升自我的核心素养。

三、 高中英语思维型文学阅读的四个层次

(一) 了解文本信息

了解文本信息是学习英语阅读的第一步,只有在了解文本信息的基础上,才可深入了解作者在文章中奠定的感情基調,明白作者所传达的思想情感。据调查发现,陌生的词汇和复杂的语法是学生进行英语文学阅读的重大障碍。教师在平时的指导中可传授学生关于多种构词法的知识,鼓励学生注重词汇的积累,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构词法,结合上下文理解原文信息。例如,在阅读Oscar Wilde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的chapter 1时,出现了较多的陌生词汇,如nonsense, laurel, faint等。教师可以选择鼓励学生以加分形式猜测词汇释义,讨论故事情节梗概及情感基调,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总结。

(二) 欣赏英语文学的精致语言

对文本的语言进行鉴赏需要建立在理解文本信息的基础上。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文学的语言之美、篇章结构之美、语法之美、情感之美,注重作品运用的手法和对事物的细节描写。例如,在阅读《A Tale of Two Cities》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一个表格分析,表格可以人物为主线索,以I read和I infer为收集依据,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训练逻辑的分析。笔者在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注重对题目的运用,例如,A Tale of Two Cities这个题目,以Two为中心,引出名著开头: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it was the age of wisdom, it was the age of foolishness, it was the epoch of belief, it was the epoch of incredulity, it was the season of Light, it was the season of Darkness, it was the spring of hope, it was the winter of despair, we had everything before us, we had nothing before us, 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o Heaven, 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he other way—in short, the period was so far like the present period, that some of its noisiest authorities insisted on its being received, for good or for evil, in the superlative degree of comparison only.

(三) 建立批判性的阅读思维

阅读是有效训练思维逻辑的过程,阅读者可通过文学作品与作者进行精神沟通,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体会作家蕴含在文学作品中的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训练批判性的阅读思维,理智的思考文章隐藏的情节和线索,顺藤摸瓜的寻找真相。例如,在《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chapter 12-2中,引导学生回答纯洁美丽的Dorian Gray是否真的一去不复返了,学生回答:I think the pure and beautiful Gray of that time is gone, now he is a cruel devil, hurt his friends, in oder to maintain his beauty at the expense of selling his soul, becomes evil and ugly.

(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

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需要长年累月的坚持,仅依靠教师倡导的课堂阅读是不够的,需要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己喜欢的英文名著阅读,引导学生结合写作,模仿所读对场景和人事物进行片段描写或者对原文进行故事或形式改编,在欣赏原文的语言美时进行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想象能力。例如,笔者在教学中,在学生完成了狄更斯《双城记》的阅读后,给他们推荐了英国唯美主义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作品,鼓励他们模仿王尔德的语言风格改写他的短篇小说《莎乐美》。因为是《莎乐美》是奥斯卡·王尔德他本人的作品,所以模仿他的语言对其进行改写只要求情节构造上的不同,减小了难度。这可安排在第一次的写作训练中,往后的练习逐步增加难度,逐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及文学的想象创作能力。

四、 结束语

基于思维过程的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思维型课堂教学架构是现阶段高中英语教学的创新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和英语的综合素质能力,有利于训练学生文学阅读的逻辑思维,帮助学生获得快速提出重要英文信息的技能。同时,有利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英语写作水平的提升,丰富文学创作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文学思维型的课堂教学方案,认真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文学阅读。

参考文献:

[1]张立明.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探究[J].英语教师,2016,16(07).

[2]周巧玲.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设计例谈[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17(06).

[3]伊慧.基于思维开发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研究[J].英语教师,2017,17(08).

作者简介:

霍志艳,河北省衡水市,河北衡水中学。

猜你喜欢

思维过程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素描写生的思维解析过程
例谈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课堂评价,让自己慢些
关注学生思维过程,提高地理教学实效
高一学生化学思维过程的差异及其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