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译特性视域下汉语文化负载词语英译探析

2018-01-28朱嘉蓉

校园英语·中旬 2018年13期
关键词:文化负载词葛浩文

【摘要】汉语文化负载词具有特殊的魅力,它承载着中华独有的文化,其英译更是需要细细推敲才能既保留其原味又能以另一种语言的形式向外传播。葛浩文的翻译在当今具有独特的风格,莫言获得诺贝尔奖与葛浩文的译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翻译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葛浩文;翻译特性;文化负载词

【作者简介】朱嘉蓉,女,辽宁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英语笔译专业在读研究生。

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中国与世界的距离也正一步步缩小。翻译活动承担了向世界介绍中国文化的重任。本文从翻译特性为角度,以葛浩文的部分翻译文本为语料,从翻译的特性出发探析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一、翻译之文化特性

就语言学派而言,其对翻译的定义强调了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符号学派而言,把翻译与“符号解释”画了等号。但事实上,翻译并不仅仅是纯语言层面或是符号层面的活动,更重要的是翻译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既要尽可能传达原文的文化含义和句子结构,又要照顾到目的语的文化。正如吕俊(2012:106)在《翻译研究:从文本理论到权利话语》中所说:“(翻译)是一种文化、思想、意识形态在另一种文化、思想、意识形态环境里的改造、变形或再创作”。这表面翻译所包含的不仅仅是两个语言的转换,两种语言的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社会环境等都对其语言、文本及译者的再创造具有影响。因此,许钧对于翻译的本质做出如下定义:翻译时以符号转换为手段、意义再生为任务的一想跨文化交际活动(2009:41)。这也表明了翻译的实质涵盖了上述各个学派的所有定义,而非某一学派独有。

翻译具有五个特性:第一,翻译具有社会性。翻译活动之所以存在的原因,即不同语言之间的人有交流的需要,而这交流所形成的关系必定具有社会性(许钧 2009:37)。翻译活动时时刻刻都受到了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的相互交流是翻译活动产生的必要条件。第二,翻译具有文化性。翻译与文化具有特殊的关系,通过翻译的内容即可了解到作者的价值观、所处国家环境、宗教信仰、人文环境等。第三,翻译具有符号转换性。即将语言视为一种特殊的符号系统。虽然将翻译限定为单纯的符号转换太过狭隘,但“翻译活动的具体转换是以符号的转换为手段的”(许钧 2009:39)。因此,翻译具有符号转换性。第四,翻译具有创造性。如庞德对儒经的翻译带有自己鲜明的特色,用拆字法解析中国汉字(杨平 2010:30-36),实践了翻译即再创作,这即是翻译具有创造性最好的体现。第五,翻译具有历史性。在历史长河的不同阶段,翻译活动所起的作用各有不同,而人们的翻译能力也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提高(许钧 2009:40)。在各个不同历史阶段中,译者对于同一文本的理解和阐释上都会具有差异。这也使得复译成为可能,通过复译不断超越历史的局限性,也可以通过复译不断了解历史性对译本所带来的影响与差异。

二、汉语文化负载词语英译

汉语文化负载词,指文化负载词指那些能够反映某个民族独特文化信息,且在譯语种没有对应的词汇,又称词汇空缺(包惠南,包昂 2004:10)。而在对文化负载词进行英译,让意义在翻译中得到再生时,有去字梏、重组句、建空间这3点原则。

1.去字梏。去字梏指让翻译从原文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在不去除字存在的情况下,正确把握每个词的意义(许钧 2009:100)。例:你应该立即去死,我赐你一丈白绫,呸,你不配用白绫,只配用捆过猪的血绳子,到老鼠拉过屎、蝙蝠撒过尿的梁头上去吊死!你只配吞下四两砒霜把自己毒死!你只配跳到村外那眼淹死过野狗的井里去淹死!在人世间应该让你骑木驴游街示众!

You should do away with yourself at once. Ill give you the white silk to do it. Damn it, no, you are not worthy of white silk! A bloody rope used on pigs, looped over a beam covered with rat shit and bat urine, to hang yourself is whats good for you! That or four ounces of arsenic! Or a one-way trip down the well outside the village where all the wild dogs have drowned! You should be paraded up and down the street on a criminals rack!

该例原文本是西门闹在出于羞愤之时咒骂迎春的文字,共诅咒了她多种死法,但葛浩文的译文中全完全回避了“死”字(邵璐 2013:64)。单看汉语文本,能看到几乎每句话的结尾都是一个“死”字,如“去死”,“吊死”,“毒死”,“淹死”,不断重复该字咒骂强调了语气和其羞愤的心情。而英语中却并不常用重复的方式表达心情,更倾向于使用不同的词汇表达的同一层含义。因此,葛浩文把原文的内容从桎梏中解放了出来,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尤其是“That or four ounces of arsenic!”,用一个“or”字表达了咒骂的毒死的死法,避开了die, death等一系列的词汇,却又能让读者真切感受到西门闹此时的诅咒与羞愤的心情。

2.重组句。重组句指除去原文的桎梏,在精读和了解原文后,抓住原文的意义与神韵,再根据目的语的规律,破除原有语言句式的束缚重新组句(许钧 2009:101)。

例:人生得意须尽欢。

Anybody who doesnt drink doesnt deserve to be called a man.

人生得意须尽欢出自李白的诗句,表示人应该在玩乐的时候充分享受。而莫言在原文本中用该句表达了劝酒的含义(文军,王小川,赖甜 2007:80)。葛浩文在翻译中选择抛掉了原文的表层含义,直接把劝酒的含义翻译了出来,破除了原有的句型句式,重组了内涵意义相同的句子。

3.建空间。建空间,如许钧所言:“指在去除字梏重组句的基础上,为目的与读者建立一个新的文本,同时在阅读这个新的文本时,原文的阅读和想象空间尽可能保持不变”(2009:102)。

例:《生死疲劳》的书名,葛浩文故意淡化了这个短语的文化意义,将书名译为Life and Death Are Wearing Me Out(王艳 2013:23)。

生死疲劳在汉语文化中本身就来源于佛教的经典——《八大人觉经》,就如《生死疲劳》的扉页上所写的,“佛说: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生生死死的无限轮回使人疲惫不堪,这一切都是由贪欲而起。而葛浩文的翻译,再直译成中文即是“生与死令我精疲力尽”,可以说是把原文本的空间完全建立了起来,且与《生死疲劳》的文本中主人公不断六道轮回,在同一片土地上看人间百象也相互呼应,完完全全达到了建立了与原文同等的空间,给读者以无限思考。

三、結语

翻译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而翻译的特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文化负载词的最佳翻译方式,任何的译本没有正确或错误,译本需要不断地复译以适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更多的“不可译”也正在变成“可译”,但这都要求了尊重翻译的特性,并遵循去字梏,重组句和建空间的原则,帮助中国文化更好的传递与接受。

参考文献:

[1]包惠南,包昂.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

[2]王艳.浅谈文化负载词翻译的阐释行为[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 2013(13):20-26.

[3]文军,王小川,赖甜.葛浩文翻译观探究[J].外语教学2007(11):78-80.

[4]许均.翻译理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5]杨平.创造性翻译与文化挪用——庞德的儒经译介评析[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17):30-36.

[6]吕俊.翻译研究:从文本理论到权利话语[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12(18):106-109.

猜你喜欢

文化负载词葛浩文
葛浩文译《饥饿的女儿》语用明晰化处理分析
省译策略指导下的葛浩文《狼图腾》英译本研究
翻译家葛浩文研究述评
Translation Thoughts Inquiry of Howard Goldblatt
基本层次范畴理论与词汇翻译的越级策略
释义理论指导下的文化负载词口译策略探析
从认知隐喻角度解读葛浩文的“隐”与“不隐”——以《红高粱家族》英译本为例
葛浩文翻译思想浅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