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儿童美术教育策略

2018-01-28卢生繁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4期
关键词:教育策略家庭

卢生繁

【摘 要】家庭美术教育是学校美术教育的补充和延续,近年来随着家长的重视,家庭美术教育发展迅速。然而,在如何开展家庭儿童美术教育时,不少家长还存在不少困惑。对此,本文通过对相关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一些建议及教育策略,期望对家长有所帮助。

【关键词】家庭;儿童美术教育;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014-02

20世纪西班牙著名的艺术大师毕加索曾说过:“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可见,儿童喜欢美术爱好画画是出于儿童自身本能。他们通过媒材来外化自己对身边世界的认识。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其认识与表达的方式与特点也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为此,对要想获得指导儿童美术学习方法的家长来说,首先对家庭美术教育的特点、意义,儿童美术发展的规律有所了解,同时,认识到存在的问题,才能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策略,高效达到预期目的。

一、家庭美术教育的特点

儿童美术教育的主要途径是由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部分组成。学校是主要教育阵地,是以普及美术教育为主,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教育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身心发展上获得提升,丰富艺术修养,提高人格素质。家庭美术教育(包括家庭美术指导和美术学习班)则是学校美术教育的补充与延续,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家长对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视,家庭美术教育的地位逐步提升,成为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要阵地。家庭美术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机动性。

现代儿童一天生活的休闲时间大多在家庭里。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可以进行美术教育。如:画家李钊在他的一本书中曾经提到“家是最好的画室”。父母可以抓住时机即可以一起共同创作也可以带儿童到美术学习班接受专业教师指导,这对激发儿童的美术学习兴趣,深度学习美术知识具有积极的意义。

2.持久性。

为保持儿童对美术学习兴趣的持久性与不间断性,家庭美术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一方面可以通过为儿童提供优美的艺术环境,时刻感染儿童,对儿童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另一方面为儿童提供良好的艺术创作氛围,创造更多的体验机会,让孩子获取更多的美术知识,提高创作能力、表现能力和丰富艺术素质。

3.独特性。

儿童的身心发展是有共同规律的,但每一个儿童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美术教育家、心理学家罗恩菲德在他的著作《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中也提到:“儿童生来具有艺术潜能,并具有不同的表现类型,教师应依据儿童不同类型进行指导,以发展儿童个性。”因此,家长应该对儿童因材施教,根据儿童的需要、发展水平、个性特点等来选择和安排儿童所喜欢的美术学习内容和形式。或者可以根据儿童的兴趣,选择适合的美术学习班,帮助儿童深入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这种兼顾独特性发展的美术教育,是对学校大班制教学形式难以兼顾个人发展的最佳补充。

二、家庭美术教育的意义

在《课标(2011年版)》小学美术的教学目标中提到:让学生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创新美国:在挑战和变革的世界中达至繁荣》的文章中提出:“人们认识到科技(理性)与美感(感性)相结合才是社会发展的出路,未来的科技创新将以深厚的文化积淀为基础。因此,现在儿童与青少年将来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必须具备审视美和创造美的素养。”可见,《课标》目标的内容与预测世界未来发展对培养什么样的人的理念基本契合。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主要取向于素质教育,但如果没有美术的普及教育就无法向与艺术设计相关的院校与产业输送源源不断的高素质的生源。最终,就会制约未来经济产业的发展。家庭美术教育作为学校美术教育的补充,使得儿童在接受美术教育方面,不论在美术知识与能力的广度与深度上都有极大的提升。因此,家庭美术教育是培养未来高素质人才不可忽视的力量。

三、家庭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儿童美术发展规律认识不足。

与儿童身心发展一样,儿童的美术发展也具有规律性。无论国内国外还是不同的种族,同一年龄段的儿童其美术的表现能力基本一样。有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特别喜欢美术就误以为与众不同,往往高估孩子的表现。从而导致错误的引导:强制让儿童学习超越其能力所能接受的内容。最终过早挫伤儿童美术学习的积极性。

2.拔苗助长、急功近利。

儿童美术的发展与儿童的认知发展一样是有一个阶段性的分化过程。家长时刻关注儿童的进步,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对儿童的进步期望过高,又耐心不足,给儿童带来心理压力。资料表明,家长对儿童的指责和不耐心是儿童对美术失去激情的主要原因。另一种是成人“教”的太多,儿童的能动性逐渐丧失,从而对美术学习也慢慢失去了兴趣。

四、家庭儿童美术教育策略

1.要了解儿童美术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1)学前儿童的美术绘画还处在象征期。表现的事物还不是所看到的,而是表现自己所知所想,随意涂鸦。因此,此阶段的思维是直觉性的,而非逻辑性的。建议这阶段的儿童在家有父母耐心陪伴更好。就让儿童用符号表达内心情感便是,不在乎画得像与不像,重在于能表达什么。即重内容不重形式。

(2)小学一、二年级儿童有客观地看待和分析身边事物的萌芽。在美术方面逐渐有表现真实物象的欲望,通过指导可以掌握空间表达的技能,学会了前后遮挡关系和主次关系。这个时期引导儿童进行实地观察写生将会大大促进儿童空间知觉的发展。如在画面上指导儿童学会突出表现主体事物、处理好主次关系。

(3)小学三、四年级儿童他们已不满足平面表现物象,而开始注意到体积感和组成物体不同面的关系。能够进行立方体、圆柱体等比较简单的几何体表现。这个阶段可以指導儿童用线条画出单个物体或一、二个物体的正确比例关系,提升儿童观察物体的空间、大小的比例关系的敏感度。

(4)小学五、六年级儿童的思维发展已经渐渐接近成人,进入艺术发展的转型期。可以接受和理解美术语言如:对称、均衡、节奏、对比、强弱等造型组织原理这些比较抽象的概念。能够表现物体的具体细节,追求完美。这个阶段儿童其美术学习的接受能力与成人已经没有多大的区别。可以进行基础造型写生训练了。

2.注意选择优质的美术学习班。

(1)师资方面。俗话说:选择好的学校,不如选择好的教师。有教师专业资格,品德好,责任心强是教好学生的前提。学习班能否把教学质量放在首位也是衡量一个好学习班的标志。美术教学的特点是实践性,技能型教学往往是手把手来教,所以师生比为1:5以内最佳。学生过多一定是照顾不到的。

(2)教学管理方面。教学管理包括教学安排、教学内容和教材资源等。教学最好安排在周六和周日,或假期。不要与在读学校的主要课程和正常作息时间相冲突。教学内容要规范化、系列化、循序渐进式。教材要具有权威性,省级以上美术出版社出版最好。内容要贴切儿童,易于儿童能掌握。组织教学不能一会画彩铅,一会画蜡笔地无序进行。教师制定周期教学方案,并编写单元教案。

(3)教学设备方面。基本的教学设备是必须的。比如满足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桌椅,教室明亮宽敞,能满足基本画种的工具、写生模型、多媒体设备以及卫生安全等。

综上所述,要不失时机地顺应儿童的美术天赋,提高家庭儿童美术教育的有效性,只有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不同阶段美术思维特点,才能在选择学习内容上、指导方式方法上有的放矢,不走弯路。

参考文献

[1]王彩凤.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复旦大学出版社.

[2]徐鸿平.小学美术教学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教育策略家庭
家庭“煮”夫
“家庭癌”到底是怎么回事
弱势群体与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及教育策略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