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培育视角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提升路径新模式

2018-01-28贺维刘紫萱贺冰心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3期
关键词:教育模式工匠精神高职教育

贺维 刘紫萱 贺冰心

【摘 要】创新创业能力是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也是学生以后就业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但是从当前的高职教育现状来看,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学质量不高。在开展高职教育过程中,从工匠精神培育视角来看,创新创业教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深入分析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特点的基础上,从培育工匠精神的视角出发,较为详细的阐述了以工匠精神教育模式创新为载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协同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职教育;创新创业;工匠精神;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008-01

在我国现代教育层次中,高职教育是一个重要环节,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高职教育是培养职业人才的主要途径,其教育质量的高低对于人才培养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如何达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协同培养的教育目的,是一个值得高等院校和教师深入研究的问题[1]。在开展高职创新创业教学改革过程中,不能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要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改革效果,将教学改革目标落到实处,丰富高职创新创业教学内容,将学生能力培养作为根本,实现教育创新目标,将工匠精神培育落到实处。

一、高职创新创业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缺乏学习动力。

在开展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学生缺乏学习动力的问题,部分有学习积极性的学生也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导致整体学习效率的低下。在开展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很多教师教学手段较为单一,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学生在课堂上被迫接受知识,整体学习效果很不理想。作为教师,如何按照新课程教学改革目标激活学生,让重新找到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是高职教师的重要任务。在推进教学过程中,教师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要以学生学习积极性为核心,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学习,提升综合教学效果[2]。

2.实践教学环节缺失。

根据高职创新创业教学改革要求,现代高职教育以提升学生能力为中心,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但是在开展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教学与理论学习没有有效的结合起来,学生总体学习效果不够理想。对于此,高职教师要以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为目标,创新开展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普遍存在着实践教育的要求,但是由于缺少有益的教学探索,整体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效果还不够理想,有待进一步创新。

3.缺乏对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的沟通。

在开展高职创新创业教学中,要提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实现教学信息的有效传导。在创新创业教学中,很多老师不注重师生沟通,将教学精力集中在自己讲授课程知识上,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十分肤浅,导致教师不了解学生想法,学生也很难领会教师的理念,导致课堂教学信息交流不畅。作为教师,要充分重视课堂沟通的重要性,让学生融入到创新创业知识体系中来[3]。

二、在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原则

1.创新性原则。

在开展高职创新创业教学过程中,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创新教学策略。近年来,社会形势快速变化,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职创新创业教学格局也随之变化,对于教师的要求也更高,要求教师教学的内容更具有时代特性,同时也更有体系性,要及时调整教学模式,构建灵活的教学体系,提升教学综合效能。在社会快速变革的背景下,学生思想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不同学生有着不同需求,对于创新创业教学内容有更多样化的要求。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是现代高职创新创业教学改革的重点。作为教师,要敢于突破传统,根据现代社会发展形势及教育热点,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引领现代高职创新创业课堂向前发展[4]。

2.信息化原则。

在现代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过程中,信息化是一个重要的创新改革方向。作为高职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作用,信息化教学不是简单的视频教学,而是要通过多种信息技术,将创新创业课堂知识真正与学生需求结合起来,提升综合教学效果。在现代高职创新创业课堂上,网络和基础设备已经实现了普及,但是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设施,实现信息化教学目标,也是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3.实践性原则。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如果高职创新创业教学不能贴近生活实践,那么整个教学改革创新无异于空中楼阁。作为高职教师,要始终坚持一个教学原则,就是知识要服务于学生需求,将实践性原则作为教学改革的主要原则与方向,让学生在创新创业学习过程中切实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作为教师,要加强自身对实践教育的重视程度,引入多种实践教育模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体系中来。

4.高效性原则。

效率低下一直是高职创新创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为高职教师,要坚持高效性原则,丰富课堂内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加强课程设计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输入更多的教育精华,提升知识含量,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教学集中度,实现教育的高效创新,满足高职学生对于创新创业学科的知识需求,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在信息快速传播的今天,提升课堂容量和課堂效率,是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5]。

三、在高职创新创业教学改革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策略

在高职教学实践中,通过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提升创新创业教学改革效果,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实践中也会遇到诸多问题,需要教师开动脑筋,进行创新性教学,满足教育发展需求。在开展高职教育改革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教学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以提升学生能力为中心,不断探索实践性教学模式,采取多元教学模式,满足现代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需求[6]。

1.以提升学生能力为目标进行创新。

在高职创新创业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转变理念,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是要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根本,满足学生的成长为需求,为学生将来深入学习和步入社会打好基础。在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很多教师将关注点都放在教学进度和学生成绩提升上,没有找到教育的根源,没有针对学生能力培养进行教学创新,导致教育总体效果不够。作为教师,首先要进行理念上的创新,找到教育根源,通过丰富教学体系,融入更多的实践教学要素,采取先进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力培养真正落到实处,逐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满足现代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需求。

2.构建高职创新创业现代翻转课堂。

在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过程中,要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翻转课堂是有效的教学工具。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翻转课堂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也开始逐步应用到现代课堂上。翻转课堂既是一种现代的教育模式,同时也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是对传统课堂的一种颠覆。翻转课堂通过运用微课、思维导图等教育工具,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发挥着辅助性的作用,通过让学生主导课堂,进而深度参与课堂,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相比传统课堂,构建翻转课堂对于教师的要求更高,要求教师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同时也要有效引导学生,防止课堂教学出现无序、混乱的情况,在实践中,教师也要不断积累经验,探索科学的翻转课堂教育模式,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效能提升[7]。

3.建立流动性的教学资源库。

在开展高职创新创业教学改革过程中,要突破课堂的限制,突破课本教学资源的束缚,建立流动性的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比如说,首先要通过校外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有更多到企业实践的机会,根据高职创新创业实践应用训练,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进而提升实践能力,为将来深入学习、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其次,教师也要流动起来,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到外界去实践,找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带回课堂,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通过教师将学生与实践连接起来,提升实践教学效果。此外,还可以从校外请来业务专家和骨干,为学生讲解相应的问题,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补充高职创新创业教学的实践环节。

4.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打造实践平台。

传统的高职创新创业实践教学都是依托课堂开展,但是由于课堂时间及锻炼机会的限制,这样的教学模式仍然比较传统。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当前教学也呈现出新的发展方向,通过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技术,可以实现在线视频互动教学,线上模拟操作演练等实践教学,提升高职创新创业教学改革效果。作为高职创新创业教师和教学管理者,要积极推动,利用现代网络建立网络平台,不断上传完善教学资源,提升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效果[8]。

结语

在开展高职创新创业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要进一步去创新理念,找到教学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真正将教学改革落到实处。下一步,高职教师作为教育引领者,要从自身教育能力提升入手,找到适合自己学生的高效教育模式,通过多种教育元素的整合,让高效教育模式真正发挥作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实现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1]陆丽娜.工匠精神与创新精神契合对高职学生的影响[J].辽宁高职学报,2018(2):97-99.

[2]马绍文.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匠精神传承[J].科教导刊,2018(21):172-173.

[3]高婷婷.高职英语教学创新与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融合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8(8):150,154.

[4]肖学文,邓昌大.茶文化视阈下高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途径探讨[J].福建茶叶,2018(9):162-163.

[5]万丽.机械创新大赛对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启示[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4):92-95.

[6]谢文波.工匠精神视阈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析[J].大观,2017(9):226-227.

[7]傅贻忙,罗小玲.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创新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市场,2017(34):213-215.

[8]崔新英,曹文霞,趙文花,等.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院校塑造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探析[J].商情,2017(42):203.

作者简介:贺维,1986年,汉族,女,湖南省双峰县,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注释:工匠精神培育视角下衡阳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提升路径研究 衡阳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编号2017D048。

猜你喜欢

教育模式工匠精神高职教育
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