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课堂教学中“导入”的艺术

2018-01-28李新莲

新课程·下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导入艺术导入全面发展

李新莲

摘 要:课堂教学的导入就像一出戏的序幕,也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如果设计得当,富有艺术性,就能重重地敲响教学过程的“第一锤”,达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犹如夸美纽斯所说:“提供一种既令人愉快又有用的东西,让学生的思想经过这样的准备以后,他们就会以极大的注意力去学习。”

关键词:课堂教学;科学;导入艺术;问题情境;全面发展

叶圣陶先生曾讲过“教学尤宜致力于导”。课堂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这是课堂教学与一般工程施工的本质区别。课堂教学的导入就像一出戏的序幕,也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如果设计得当,富有艺术性,就能重重地敲响教学过程的“第一锤”,达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犹如夸美纽斯所说:“提供一种既令人愉快又有用的东西,让学生的思想经过这样的准备以后,他们就会以极大的注意力去学习。”

那么,我们如何精心设“导”,引人入胜?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导入的实例,特选取一些典型的案例与大家交流,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巧用故事,精心设疑

心理学研究表明:高中生爱听故事的占到85%以上。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说明:借用故事导入课堂,能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指向教师预期的目标,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所以,巧用故事导入,精心设置悬念,在地理课堂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中地理必修一属于自然地理的范畴,理解难度较大,如果不精心设计导入,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笔者在讲授“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时,引用了“马纬度”的故事作为导入:15世纪末,美洲大量缺乏马匹,因此大量商人把马匹从欧洲经大西洋贩运到西印度群岛。当时,大洋航运靠的是风力驱动的帆船。当浩浩荡荡的船队航行到马纬度所在的纬度时,出现了麻烦。连续几个星期海面上平静无风,船队因此无法航行。加上天气炎热,淡水和粮食用尽后,宰食马匹。大批饿死或渴死的马匹被扔到海中,海面上漂浮着众多的马尸,人们把该纬度称为“马纬度”。马纬度实际就是30°纬度,为什么该纬度的风力微弱,天气炎热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奥秘。

这样设计的导入,马上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整节课都处于兴奋状态,思维活跃,课堂效果极佳。

二、创设问题情境,达到“先声夺人”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是探究的根本,思维的源泉,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更不会有创新。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思考和理解相关的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六章“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节,其中的“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阶段”这一知识点比较枯燥,每次的讲授都没有新意,学生也没有兴致,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没有学生的互动,只是简单的知识讲解记忆。笔者进行了反思,意识到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应该是缺少新鲜的、引人入胜的材料,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不起他们的求知欲。于是,笔者采用了以下导入方式进行尝试:

看老虎不同待遇,讨论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1.远古时期,古人类惧怕老虎;

2.古代武松打死老虎被称为英雄;

3.现代打死老虎就要被判刑;

4.给老虎建立家园。

然后由學生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将单纯的知识与活生生的情境相结合,这样的导入方式,使干巴巴的教材知识立刻变活,学生激情高涨,兴趣盎然,就连课堂一直比较沉闷的班级也活跃了起来,整节课学生都积极发言,思维流畅,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借助小实验演示,化难为易

达芬奇有句名言:“实验是科学知识的来源,智慧是实验的女儿。”实验教学在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教学过程中应用比较广泛,效果也较为明显,而地理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实验操作还比较薄弱。正如爱因斯坦所说:“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实际行动。”高中地理必修一有很多关于自然地理成因、原理和规律的内容,学习理解难度较大。借助小实验的操作,无疑能将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讲授“热力环流”时,由两名学生到讲台前操作演示小实验——“切洋葱,辣眼睛”,学生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用材:两个案板、两把菜刀、两个洋葱、一根蜡烛、火柴。

演示步骤:

1.每名同学1个案板,1把菜刀,1个洋葱;

2.其中一名同学在案板旁边点燃蜡烛;

3.切洋葱。

学生观察两名同学的表现(不点蜡烛的同学不断地擦眼泪,而另一名同学则正常),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开始“热力环流”的学习。

这样的导入,开启了学生对生活中地理知识的探究之旅。学生在思考出现该现象的原因的同时,思维的火花被点燃,同时在老师的讲解指导下步步深入,学习的障碍被突破,激发了求知的欲望。

四、用日常现象,唤醒学习热情

新课程倡导“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地理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从日常现象入手,激发学生从科学的角度来探究身边熟悉的现象,笔者在讲授“大气的受热过程”时,采用以下的导入:你能解释以下日常现象吗?

1.看近一周的天气,观察今天的温差,解释为什么周三温差比今天大?

2.今天(5月21日)上早操时,太阳出来了吗?天空明亮了吗?为什么“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天空是明亮的”?

3.“五一节”爬泰山,人们登上山顶后,为什么有人要穿上棉衣?

4.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面:“在深秋的夜晚,主人公朱开山为使所种庄稼免受霜冻的危害,带领全家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

虽然学生对这些日常现象是熟知的,但对原因却讲不清楚了。这样设计,运用问题悬念把学生调动起来,顺利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也使教学与生活在课堂发生融合。

总之,富有艺术性的课堂导入,会使课堂教学更趋于完美,也才能真正实现通过教学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2]雷鸣.新课程下提高地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探讨[J].地理教学,2010(2).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导入艺术导入全面发展
探析初中英语的兴趣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的导入艺术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英语课堂教学导入艺术浅见
未成曲调先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