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教融合的航海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究

2018-01-28滕英祥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51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滕英祥

【摘要】在新形势下,航海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一方面是航海专业学生的国际船员市场就业竞争力的持续下降,一方面是航运行业的持续低迷,两者间的矛盾都要求院校在航海专业的人才培养上作出新的改变。而基于产教融合的航海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能够联合多方,切实地推动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成效。

【关键词】产教融合 航海专业 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51-0042-02

在过去十年时间里,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变得更加密切,商品的出口贸易依托于航运行业得到了极大的支持。航运行业支持着跨国贸易,贸易发展也同样推动了航运行业的发展。在航运技术不断发展,相关新型技术与设备、航运专业知识的更新迭代,航运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当中。而在近年来,全球航运行业的发展却逐渐进入到瓶颈期,对于航运人才的培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航运技术的人才发展从院校的角度而言,需要在航海专业的人才培养上便从源头来进行升级转型。因此,基于此产教结合的航海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也逐渐成为航海专业教学改革中的重要研究方向。

一、当前航海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人才培养目标与就业现状的脱离

在全球航运领域进入到行业的低谷时期,不少航运公司的规模缩减,不少航海专业的应届毕业生面临着见习机会减少,就业形势困难的现实问题当中,不少航海专业的学生在船上进行就业见习、就业后岗位晋升的机会越来越少。而作为培养航海专业人才的院校而言,并没有就当前就业现状作出及时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思路的转变,培养的人才依然是旧一套的标准,与当前的航海专业就业的现状相背离,使得学生难以应对当前越来越高的行业要求。

(二)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多样化要求的背离

在航运行业当中,对于人才的需求是具有差异性的,特别是具体到航运的具体运用方向上,不同航运目的、不同的航运科技、不同的航运岗位都对人才有着不同的要求。但是,就目前大多数的航海专业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上而言,并没有根据不同的行业与岗位要求,没有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注重差异化,人才培养目标更多集中在了“通才”而非“专才”,这使得培养的人才往往缺乏了相应的差异化特点。过于单一的人才培养目标,造成了院校航海专业所培养的人才背离了当前航运行业的多样化人才需求,这也进一步加剧了航海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上的困难,更有不少应届毕业生毕业后到相关的航海岗位上工作,还需要花费不少时间与精力来进行适应与提升。

(三)人才培养目标与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求的差距

在新形势下,我国对于院校在人才培养与教育上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在深化教育改革上,更是屡次在政策上提出相关的要求与决定,要求各院校要重视对于培养专业人才的应用性,以适应当前不断发展的新行业要求。而当前,不少院校在航海专业的人才培养上,并沒有明确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分类培养模式,大专业背景下的航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缺乏了具体分类的应用型培养目标,导致最终航海专业所培养的人才与当前国家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上的要求有着不少的差距。

就当前航海专业在人才培养的现状上来看,院校所培养的航海人才与实际行业需求脱节,特别是在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背景,院校却只能为行业提供单一化的通用人才,这无疑降低了航运行业对于航海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其更加偏向于选择有经验、能力更强的成熟人才,以保证自身的企业发展与航运安全。作为院校,在培养人才的时候,应当意识到自身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上所存在的不足,并加以完善与改变,才能够为行业提供更多优秀的人才,促进航运行业的发展。

二、推进产教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在当前的院校对航海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当中,主要是以校企之间的合作,开展工学结合的模式来进行人才培养,通过校企之间的合作,能够实现企业与院校之间的优势互补。但是就目前在航海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来看,多数的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并没有与行业的需求结合在一起,人才培养与行业的产业发展与需求相脱离,造成了当前多数的航海专业毕业生不能够完全地适应行业对人才的要求,这也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对于应届毕业生的需求在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院校虽然建立与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办学,但是却没有将企业的作用发挥出来,企业往往只扮演了人才需求的一方,却没有参与到对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因此,在此背景下提出基于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显得极为重要。

在产教融合当中,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提前适应航运工作的船员要求与工作环境,身临航运工作的第一线,从基层中体验与感受航海专业的日常工作,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通过产教融合,将航运行业的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引入到教学当中,依据产业需求来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可以让院校主动地适应当前航运行业的升级转型,有效地解决当前航海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较弱,对航运行业工作的适应力不强,相关航海专业的证书通过率不高等问题。以产教融合在人才培养中深化对航海专业人才的应用性技能与专业素质的培养,构建出一套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与应用型的航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有效地缓解当前航海专业人才所面临的就业困境。

三、基于产教融合的航海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途径

(一)明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在产教融合的航海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当中,首先要明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航海专业不同于其他的专业,其具有较高的专业要求。一般而言,航海专业的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若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航海人才,需要通过全国性的海船船员适任考核与评估,通过考取相关的证书才具备成为合格船员的条件。因此,不少航海专业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往往是以船员适任考试的通过率为主要的培养目标。事实上,这是一种本末倒置,造成了不少应届毕业生往往只有理论知识,却没有实践经验。因此,作为航海专业的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要明确培养人才是为了适应航海专业的人才需求,在其课程教学的配置当中,不应该是以船员适任性考试通过率为考量专业教育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志,而是要通过对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来进行考量,将培养具有较高实践运用能力的航海专业学生为人才培养目标。

(二)加强理论与实践课程的相衔接

推进产教融合的航海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核心在于培养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当中的能力,提升其职业应用能力。在产教融合中,需要引入行业实际工作当中所面临的问题,依据在实际的航运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改进当前的理论课程,在理论课程当中为学生传授相关的实践技能,而非单纯的以理论教学为主,在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院校应当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让学生可以实地上船体验船员工作,与企业展开合作,在实践教学课程的教学当中,由资深的船员来对船上的各种工种、工作进行详细地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航运工作。通过在理论课程环节中,引入实地的实践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增强其对于船员工作的理解。将产业的实际工作与教学工作有机地融合起来,增强对于航海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依据产业需求进行人才分类培养

落实产教融合的航海人才培养,从具体的培养模式上而言,可以实际航海行业中的不同岗位定位来进行人才分类培养,如按照管理应用型、技术應用型、理论研究型人才三类来进行培养。从教学大纲、教学方法上进行差异化的区分。按照不同的人才分类,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注重模拟实训教学,通过模拟实训提升学生对于相关职业技能的掌握。同时,还需要与企业之间进行合作,实行实船教学,开展相关的情景教学与体验式教学,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依据不同的人才分类,以实操教学为主,不拘泥于课本上的照本宣科,而是按照不同需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让其能够在学习当中掌握相应的知识,为航运行业输送各种人才,以促进航海专业人才的就业适配度。

(四)多方联动推进产教融合

基于产教融合的航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进,在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形式外,还需要有相应的外部环境确保其能够切实地实施,而加强社会、行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多方联动才能够促进航海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推进产教融合的良性循环。具体而言,学校要建立与行业间的沟通途径,与企业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定期开展委派学生前往教学实践基地进行实船学习,由企业指派相应的资深船员对学生进行教学,学校与企业之间共同培养,提升航海专业学生的职业应用能力。在培养过程中,联合多方的教学作用,以推进产教融合,实现对航海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有效培养。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人才需求,委派学校进行相应的人才培养,同时为学校提供实践基地,给予学生学习提升的环境,只有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都联合起来,实现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打破教学与职业能力要求之间的矛盾,使院校与行业之间的融合形成双赢的局面。

四、结语

产教融合的航海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能够极大地促进航海专业人才与行业人才需求之间的相匹配,其顺利的开展不仅仅需要院校注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教学手段,还需要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加强与行业间的交流,加大与企业的合作办学,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实践当中,使其能够符合当前行业对于人才的要求。基于产教融合的航海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切实地实现院校为行业的人才培养基础,企业作为院校人才的输送终端,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促进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孔祥峰.高职院校航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学报,2012(3):45-48.

[2]唐强荣.航海技术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理论探讨[J].广州航海学院学报,2016(2):39-41.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