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瓦尔登湖》探寻幸福生活的涵义

2018-01-28顾晓勤

考试周刊 2018年102期
关键词:瓦尔登湖幸福梭罗

顾晓勤

摘 要:现代物质的充裕、生活的忙碌紧张、欲望的提升似乎让人们迷失了生活的方向,幸福对于很多人而言成了奢侈的代名词,其实在很多年前就有人在探寻幸福的涵义。本文就大学语文中选录的《瓦尔登湖》节选提出了自己的教学思考,和同样喜爱这本书的老师和同学进行一番交流。

关键词:瓦尔登湖;梭罗;老子;幸福

经过人类数千年的奋斗进程,现代科技得到高度的发展,人类物质生活也到达空前繁荣,古人说的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已不再是神话。对比三四十年前物质极度缺乏的窘迫生活,我们生活得越来越充裕,不需要提倡节衣缩食、勤俭持家了。然而似乎生活中又缺少了点什么?为什么大多数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紧张繁忙?为什么我们总在缅怀儿时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轻松自在的人际关系?为什么得到的同时我们总不满足?

我们不难会发现现代人们包括校园的学子同样困惑于类似的问题,找不到明确的奋斗目标,表述不清楚幸福的涵义,虽然我们并不缺乏经典的提点。高中和大学语文都先后选录了梭罗的《瓦尔登湖》中的文章。笔者认为尽管这部散文集的问世距离现代已经有一百多年了,但作者在湖边两年两个月的生活与思考很好地解答了现代人的困惑,一种积极而有意义的生活形式在我们身边悄然兴起,那就是现代极简生活,或许开启幸福大门的钥匙就在这。

梭罗,21岁毕业于哈佛大学,天资聪颖勤奋好思学识广博,大学毕业后完全可以按时下的活法,经商或从政来获取所谓事业上的成功,但是他没有。梭罗在康科德镇中心学校任教过不长的一段时间后,因不满学校体罚学生而辞职;曾经对研制铅笔充满感兴趣,发明了当时国内最好用的铅笔并获得专利权,但未投入大规模生产,兴尽于此而已。在他28岁那年梭罗在朋友爱默生的许可下,用一把斧头在离小镇一英里的瓦尔登湖边建造了一间仅可容身的小木屋,从此开启了自耕自足的生活。有着多项生存技能的梭罗在这宁静的大自然过得悠游自在,劳作、观察、思考、写作是他的全部生活内容。他和这儿的原始“居民”相处得非常和谐:野兔从他脚尖上奔跑而过、小鸟停落在他肩头、松鼠尽情地在枝头展现它的演技。而梭罗从不伤害这些可爱的小家伙,既不捕猎也不垂钓只吃自己出产的蔬菜和面包。自然和人如此和谐地展现在他的文字中,宁静的瓦尔登湖给了他创作的灵感,也为自己保持了一份宁谧安详的气息,至今它因梭罗而闻名世外,它从未被现代文明染污。

仔细地阅读《瓦尔登湖》过后,我们愈发觉得这不是一本供人打发无聊时间的书籍,也并非是一部生物学书籍,它展现了作者多么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生存技能,几乎每一篇都在不断地告诉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性,而大多数人追逐的物质生活会成为人们思想自由和进步的羁绊。第一章“生计”中如是诉说:“无论在中国、印度、波斯还是希腊,古代的哲学家都是身外财务比谁都少,内心财富比谁都多的人”,“最聪明的人往往过着比穷人还要简单和简朴的生活”。物质的清心寡欲与精神世界的饱满充实似乎在这里对立起来了。梭罗所处的时代是美国成长的重要期,国际贸易迅速发展,铁路在1831年开始运营,1850年时全美国的铁路长度已达到9021公里。电磁电报系统在40年代得到推广,康科德小镇成为一个热闹的市场。实际上梭罗并不反感这些新生的社会现象,他只是担忧物质条件的改变无法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可能会使人忘却生活的意义,反而舍本逐末去追逐一些外在的东西。在梭罗的生活里没有什么比精神的独立与丰富来得重要,他敏锐地指出,大多数人的痛苦实际上不是由于物质的匮乏造成的,而是人们永不满足的欲望,正如童话《渔夫和金鱼的故事》那样,贪得无厌的欲望迟早会把人推向痛苦甚至毁灭的深渊。“绝大多数人似乎从来没有想过房子到底是什么,只是看到邻居有房子,便想着自己也必须有一座,于是落得终身穷困”,这不正是现代都市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吗?终其一生忙忙碌碌为得到一所一线城市的房屋或比别人更大的房屋而努力,因此放弃梦想改变自己的生活轨迹。

也许有人会质疑这种生活方式是不是太理想化或者太简单苍白,有悖于人类不断追求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宗旨。其实梭罗的这种思想与我国两千多年前老子孔子的思想不谋而合。他们都在论著中强调了简朴生活的重要性。梭罗:“如果一个人,能满足于基本生活所需,便可以更从容,更充实地享受人生,一个人放下得越多,越富有。”老子:“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老子在《道德经》一书中提及最理想的社会形态应是小国寡民,彼此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虽有利器和兵刃而不使用,社会的和谐安逸精神的富有自足使人民安于现状国家因此得到长治久安。

纵观历史长河不乏像老庄这样主张简朴生活的文人,陶渊明有首诗《和郭主簿二首》展现的就是他平日最简淡的生活方式:“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园蔬有余滋,旧谷犹储今。”虽然辞官回家社会活动不多,却获得了读书弹琴的大好机会,躬耕陇亩,生活清贫,但园中蔬菜旧谷供给还是有余。“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这种自给自足的人生乐趣使人把对荣华富贵的追求,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遥望着天上白云,不免想起古代一些高人逸士那是多叫人向往啊。这些日常生活的小事足以让诗人沉浸在难以言表的喜悦之中,这样的幸福不也正是我们普通人所时时接触到的吗?只有当一个人的欲望狭小时,他才容易获得满足,知足常乐正是这样的涵义。古人所说的安贫乐道其实不是提倡人们过苦行僧般的生活,而是注重内心的修养与操行,将欲望降低,便能感受不一样的快乐了。小说家王小波曾说:“拥有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确實,他用自己平凡而不简单的一生告诉读者精神的自由和丰富是他毕生所追求的财富。

“《瓦尔登湖》是本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并不是热热闹闹的书。它是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从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中我们获益良多,它将更多地启发人们的智慧,帮助人们寻找幸福生活的真谛,这无论是哪个时代都急需的。梭罗已故去,他曾经驻足观察的瓦尔登湖还在静静地泛起涟漪,似乎告诉人们拥有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远比拥有豪华的屋舍楼宇和数不清的财富来得重要。

猜你喜欢

瓦尔登湖幸福梭罗
The hermit thoughts in Walden《瓦尔登湖》中的隐士情怀
《瓦尔登湖》中的隐士情怀
卷土重来
200
亨利·大卫·梭罗的《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澄明之境,澄澈之书
“幸福”之下,真实的不丹
为了“幸福”的母亲
事关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