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五类教学法探析幼儿科学活动
2018-01-28陆思斯
陆思斯
摘 要:幼儿园阶段的幼儿,有着其独特的年龄特点,他们的思维特点和学习方式与成人有着明显的、本质的差异。科学探究既是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法,也应该成为幼儿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幼儿的科学学习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灵活多样的方式来进行。陶行知理论告诉我们,解放幼儿的思想,让幼儿在玩中学、做中学、想中学、试中学、用中学,让幼儿会思考、会动手、会观察、会分析。
关键词:五类教学法;科学;探究
科学世界包罗万千,有些是你所熟知的,有些也是你没想到过的,这些共同组成了科学。幼儿作为一个刚刚接触它的探索者,对科学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陶行知先生在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中,发表了一些针对性的思想,让幼儿在玩中学、做中学、想中学、试中学、用中学,培养幼儿乐于思考、勤于动手、习惯于探究的态度,使他们更积极地去观察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更具有耐心和毅力去解决问题、更机智地去检索信息、寻求帮助、更虚心的去辨认是非、纠正错误。幼儿在科学活动中所获得的惊喜,会对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带来积极和深远的影响,并逐步建立起科学地看待周围世界的方法和态度,从而终身受益。
一、 玩中学
好玩是幼儿的天性,好动是幼儿的特点。幼儿在探究事物的过程中,喜欢把探究对象拟人化,比如把花草、樹木、小动物看作自己或者同伴吗,和它们一起活动、对话、共享快乐、分享忧愁。例如,小朋友看到一只小白兔在吃青菜,就会一边看一边说:“小白兔,是你妈妈给你做得好吃的吧。”有的孩子看到小花快枯萎了,也会伤心,会给它继续浇水,表现出对小花的关心。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在一日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契机,并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带着孩子一起在玩中学习科学。
在科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和开发幼儿园的空间、设施设备、活动材料等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以支持幼儿在玩中学习科学。
二、 做中学
在科学活动中,我们强调,要让幼儿主动参与。教师要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感知和感悟,产生亲历亲为的经验,而不是按教师预设的统一的方法去开展活动,得出统一的答案。最可贵的就是不断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让幼儿自己去找到方法来获得答案。
幼儿面对遇到的问题或提出的任务,运用已有的经验猜想和假设可能的情况、将要发生的事情或者可能的结果,是幼儿主动建构知识的前提。幼儿的猜想和假设需要教师的支持鼓励及引导。教师要耐心、真诚地倾听幼儿的想法,接纳幼儿不同于成人的想法。对于一些错误的想法,不要急于评判;面对正确的想法,也不要急于表扬,应给幼儿一种能自由表达真实想法的氛围。面对问题,教师应充分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促使其分析和猜想事物及现象的成因,探讨、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三、 想中学
幼儿真正的主动探究和学习是从意识到有“问题”开始的。幼儿有了疑问并产生了想寻求答案的愿望,主动探究才进入真正的准备状态。以探究蚂蚁为例,幼儿会提出一些关于蚂蚁的问题:院子里有蚂蚁,那蚂蚁们都住在哪里呢?它们都长什么样?蚂蚁有鼻子吗?蚂蚁吃什么的呢?蚂蚁喜欢吃饼干吗?蚂蚁们怎么交流呢?蚂蚁们怎么搬运食物的呢?它们怎样生宝宝的?……上述关于蚂蚁的问题都来自幼儿,正是幼儿的关注点和兴趣所在。在幼儿进行推测的时候,教师要积极调动幼儿原有的经验,支持和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的经验进行充分的猜想和假设,提出自己对观察和实验的想法和做法。
幼儿对所遇到的问题和所面临的任务,在作用于物体看到结果之前,运用已有的经验猜想可能的情况、可能的结果和将要发生的事情,这对幼儿的主动学习和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便于幼儿不断将原有的想法和操作的结果相比较,丰富和调整自己原有的知识。
四、 试中学
幼儿阶段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更多的通过操作来学习。幼儿能通过直接参与各种活动获得多种直接经验。通过操作材料,自己尝试,幼儿更容易活动内化的知识经验。
比如,幼儿两只手里拿着质地不一样的材料,从高处让它们自然下落,一种材料是糖果纸,另外一种材料是普通的纸片,当幼儿自由探索尝试的时候,他们会发现,两种材料从同一高处落下,但落地的时间不一样,普通的纸片落得快,糖果纸落得慢。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又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比较,羽毛和弹球,发现弹球落得快,羽毛落得慢,这就引起了幼儿的疑问,激发了他们探索的欲望。在反复不同的材料进行若干次实验后,幼儿初步得出了自己的结论:较轻的物体下落的速度慢。教师用简单的材料让幼儿自己试验,构建了简单的对地球引力的相关认知。
五、 用中学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生活是一所大学校,它容纳了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包括园内资源,如图书馆、各种节庆活动等,都是方便易得的科技综合实践活动的首选资源。而更丰富的是园外资源,如家庭生活、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更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丰厚的资源。生活在昆山的幼儿,充分感受着江南水乡提供的优厚的资源。随着他们自身社会生活经验的日渐丰富,生活范围的逐渐扩大,他们依靠现代化科技获得的信息和眼界大大拓展。有部分幼儿有境外旅游的经历,他们接受着丰富多元文化的影响。这些因素促使幼儿不仅仅对身边环境的变化变得十分敏感,而且对信息能及时捕捉,并产生极大的兴趣,或去感受体验,或想亲历一探究竟。幼儿从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参与和享受成功。
自然资源对幼儿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即便在成人看来最平常的风霜雨雪对幼儿来说或都是充满着神秘色彩,能引起幼儿探究热情的。比如在植树活动中,幼儿不仅对植物的各部分有了感性的认识,也科学地认识到了植物的“生”与“死”,同时更加深刻地体验到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自然资源成了幼儿的科学教材,供孩子们进行充分的探究。
幼儿园的每个年龄段的幼儿,都有着无限的创新潜能和极高的探究欲望。在科学活动中,教师要巧妙地抓住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话题,将其扩展生成,引导幼儿积极学习、主动建构,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发现、观察,这也是能够激发幼儿探究科学活动的一手材料。解放幼儿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等,让幼儿体验科学活动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