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审计指标体系的构建
2018-01-28沈立铸
沈立铸
(武汉工程大学,湖北 武汉 430205)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企业面临的金融风险逐渐增多,形成风险的原因越来越不确定。面对这样的形势,企业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金融风险的控制,加强企业的金融审计工作。供应链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重要构成,供应链的金融情况对企业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供应链的金融审计尤其需要加强研究力度。
二、供应链金融审计的工作内容
在供应链金融审计中,主要的审计内容包括:第一,对生产计划的审计,核查生产计划是否足够准确合理。第二对采购计划的审计,核查采购计划和生产计划是否一致,采购数量、采购价格、采购时间以及运输等是否科学合理。第三,对内部控制程序的审计,核查内部控制程序以及流程是否足够完善,足以满足业务实际需要。第四,供应商的审计,核查供应商的确定是否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第五,对采购合同的审计,核查是否合法和完整。第六,对物料入库的审计,核查物料入库流程以及物料的质量是否有效。第七,对仓库保管的审计,核查仓库对物料的保管是否合理和妥善。第八,对付款支付的审计,核查付款支付账目是否准确。
三、供应链金融审计的工作原则
供应链金融审计属于内部审计的一种,在审计原则上,还需要遵循我国内部审计的原则。随着内部审计环境的不断变化,审计活动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变动。首先,金融审计的理念发生了变化,审计行业根据实际审计实务的变化情况,对金融审计框架和内容不断调整和更新,更加注重审计工作对企业组织的改善、对企业风险的管理以及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还有审计的增值功能[1]。我国对于金融审计的定位更加注重风险的防范以及增值价值上。其次,在审计工作实践中,审计人员不断开拓出新的审计领域,不断创新出审计工作,也不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近年来,审计相关部门提出了一系列和审计相关的制度规范,对审计实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受到我国审计行业的认知的限制,原本的体系已经暴露出明显的不足,在体系内存在逻辑缺失的情况。因此,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审计体系进行改进,提高审计体系的实用性[2]。
四、供应链金融审计的工作流程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一般情况下,具体的审计流程为:首先明确供应链金融审计的目标,根据目标制定金融审计的计划,然后根据审计计划实施风险的评估程序,再根据现场工作进一步实施审计程序。根据审计结果出具审计报告,在和管理层展开沟通,还要对后续的审计工作展开跟踪。
(一)确定审计目标
供应链金融审计工作的内容是对资金流的审计,因此首先需要确定金融审计的目标,主要包括内部控制效果、计划完成情况、风险情况。根据企业运行流程,供应链金融审计工作要将注意力放在各个环节上,审计小组工作内容就是比照目标,核查企业的完成情况,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二)制定审计计划
在供应链的审计工作中,审计计划是执行审计工作的基础,审计计划的制定主要包括观察、询问、计算、实施等多个流程。供应链金融审计工作,制定审计计划需要注意提高审计工作运行效率,尽量将工作细化,确定审计工作能够按照计划执行。同时要做好防范措施,避免审计工作中出现徇私舞弊的情况。
(三)实施风险评估
供应链金融审计的过程中,要开展风险评估,最主要是对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展开,将高风险的环节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在审计工作中加以关注。风险评估是对供应链的内外部存在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出风险的因素展开定量的计算,对风险发生的概率展开量化分析,同时对影响稳定的因素展开预测,为审计工作的开展做好准备。风险评估的程序包括识别经营目标,根据重要程度度量风险。风险评估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保证供应链在运行过程中得到效率保障。
(四)实施审计程序
经过了风险的分析能够确定审计范围,通过对风险重要性的确认能够确认审计工作的重点,然后根据重点分配审计资源。根据审计重点内容匹配相应的审计小组,在分配好资源和人员之后,能够展开审计工作。内部审计师需要根据自己了解的供应链运行情况,根据自己的判断,收集相关资料,进一步实施审计工作。审计师收集的资料在审计工作中有着重要作用。需要审计师保持良好的职业敏感度,这也对审计人员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出具审计报告
在审计报告中需要具备良好的逻辑,不仅概括到审计过程的重点,还要对供应链的金融情况进行评价。优秀的审计报告需要做到简洁明了,还需要在底稿中标清楚管理层需要重点关注的重要事项。报告需要反映出供应链的运营情况,也能详细的反映出供应链的经营情况。
(六)和管理层展开沟通
供应链的经营情况关系到供应链的金融情况,审计人员合格管理人员所处位置不同,思考角度不同,对于信息的理解程度也不同。因此,审计人员需要加强和管理层的沟通,需要让管理人员了解供应链的金融情况,提高审计效果,保证审计评价的客观和公正。
五、供应链金融审计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建立供应链金融审计指标体系的基础
1.提高风险意识。风险意识是加强审计工作的基础,只有了解了风险的重要性,才能重视审计工作,才能建立指标体系。企业内部审计师需要确认供应链中存在的风险,了解企业面临的金融风险,需要细化到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中。首先企业审计师需要明确了解到企业供应链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领域,对风险的程度进行优先级排序,还需要确定企业对风险的接受程度[3]。其次需要针对风险检查审计手段是否使用,是否能够将风险控制到可接受的水平上。最后需要建立长期的监督机制,需要让审计部门展开长期的风险监督工作,并对风险和控制的有效性展开评估,及时将结论汇报给管理层。
2.配置审计资源。供应链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直接关系到经营的信息传递。企业需要联合各个职能部门,做好充分的配合工作,保证各个部门都能做好充足的准备,保证数据得到高效的传递。例如:使用ERP系统,让各个部门之间都能得到稳定的合作,保证信息的高效交流。其次,需要保证合理配置审计资源,主要要做到两个目标,第一要利用有限的审计资源提供最大的收益,第二是要在审计目标基础上减少资源的使用。企业需要将供应链审计转变为内部审计的一部分,通过数据库对供应链的运行展开实时监督,来保障企业生产过程控制金融风险,在遇到风险时采取有效措施展开应对。
3.提高人员素质。审计人员素质也是建立供应链金融审计指标体系的基础,企业需要注重在运行过程中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首先需要增加对审计人员的培训,注重提高审计人员对专业审计知识的了解、提高审计人员对业务流程的掌握,还要注意提高审计人员的协商技巧以及协调能力。供应链金融审计人员必须要充分了解企业的战略规划,必须要充分了解企业财务风险以及行业发展趋势。除此之外,审计人员最好需要掌握先进的审计技术,掌握基础的信息技术,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在审计部门中,要采用“老带新”的模式,让资历较久的审计人员带着新员工工作,让审计经验得到借鉴[4]。这样的模式能够提高审计队伍的整体水平,提高审计小组分配合理性,更能保证审计工作的整体水平,让新员工得到快速成长。
4.加强技术应用。在审计工作中,越来越多的计算机技术被应用,计算机技术带给审计工作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例如:应用大数据技术,将企业供应链金融数据进行全面的挖掘,建立金融数据库,对数据进行监控,能够更加准确快速的发现金融风险,展开有效的金融审计。例如:应用嵌入式的审计模块系统,使用审计软件GAS,帮助审计人员能够展开更高效率的审计工作,得到更便于利用的审计资源,能够随时获得企业运行的相关数据,审计师能够更好的执行监督工作。审计系统还能够对数据进行追踪,定期形成检查文件,让审计师的审计效率大大提升。
(二)供应链金融审计指标体系的建立
1.供应链金融审计指标的选择。对供应链金融的审计指标的选取不仅需要考虑供应量的金融情况,还需要考虑到各个环节中产生的影响,根据基本原则确定指标的权重。在各个环节中进行控制测试,检测控制措施是否有效,还要检测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金融风险。在确定审计指标之后,还要对指标进行评价,只有经过了全面的评价之后,审计指标才能保证合理有效。
审计指标的选择需要从五个部分考虑,分别是采购业务的审计、生产业务的审计、销售业务的审计、物管业务的审计以及供应链运行的审计。在采购业务审计中,需要考量采购计划完成情况进行审计、对采购批量进行审计、对采购成本进行审计[5]。在生产业务的审计上,需要对生产计划完成情况进行审计、对生产流程进行审计以及对生产能力进行审计。在销售业务的审计中,需要对销售计划完成情况进行审计、对销售利润进行审计、对销售服务进行审计。对物管业务的审计中,需要对物管计划完成情况进行审计、对物管能力进行审计以及对物管服务进行审计。在供应链运行的审计中,需要对各个环节展开审计。由此可见,对供应链金融的审计需要展开对各个关键环节的审计,核查财务在各个环节的有效性。具体的审计指标如下:
在采购环节中,对采购计划完成状况设定定性指标;对采购批量设定定量为经济订货批量;对采购成本设定定量指标为采购费用率、变动比。在生产环节中,对生产计划完成状况设定定性指标;对生产流程设定定量指标为产品合格率、返厂率;对生产能力设定定性指标为完成比。在销售环节中,对销售计划完成状况设定定性指标;对销售利润设定定量指标为任务完成率、订单量;对销售服务设定定性指标为客户满意程度。在物管环节中,对物管计划完成状况设定定性指标;对物管能力设定定性指标;对物流服务设定定性指标为客户满意程度,设定定量指标为货损率、准时率。在供应链中,对个环节信息传递效率设定定量指标为库存周转率和账款周转率。
其中,变动比是指和计划不像符合的采购费用,变动比能够反映出异常采购支出,能够有效对采购环节进行审计。完成计划比是反应计划的完成情况,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审计,了解市场情况,对利润展开详细的审计。库存周转率以及账款周转率的指标能够反映出供应链的运行情况,对供应链进行有效审计。
2.供应链金融审计指标体系的评价。在对供应链金融审计指标的评价过程中,主要使用比较分析、目标比较已经成本效益三种方法,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将供应链金融审计指标和相关信息进行比对,分析出其中的差异,对企业展开详细的审计,从而得到企业运行情况以及经营计划的完成情况。通过全面的指标评价,能够了解到审计指标选择的合理性,确定审计指标体系建立的可行性。只有经过了全面的评价,审计指标体系才能得到应用,才能发挥出实际效果。
3.供应链金融审计指标体系的监督。对供应链金融审计指标属于一种控制手段,要想得到长期的执行,需要配合长效的监督制度,需要根据审计指标为下一次经营活动展开详细的指导,给企业决策提供参考。供应链金融审计指标体系能够为供应链审计提供规范的操作环境,能够对其中的风险展开控制。当供应链金融审计指标体系发现某个环节存在风险的时候,相关工作人员能够立刻采取有效的措施展开具体的操作,能够及时控制并应对金融风险。建立供应链金融审计指标体系能够让供应链审计工作具备一个客观规范的环境,帮助企业做出客观而公正的判断,能够有效监督并控制供应链金融风险,提高供应链的运行情况。例如:利用计算机技术,根据供应链金融审计指标体系展开监督,通过对比实际数据和指标,能够及时发现供应链运行过程中异常金融情况,提供给工作人员详细的数据,工作人员能够根据数据分析出造成这样情况的原因,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改进。
六、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首先阐述了供应链金融审计的工作内容,分析了供应链金融审计的工作原则和工作流程,主要经过确定审计目标、制定审计计划、实施风险评估、实施审计程序、出具审计报告以及和管理层展开沟通。最后研究了供应链金融审计指标体系的构建,企业首先要,提高风险意识,配置审计资源,提高人员素质,加强技术应用。在此基础上建立供应链金融审计指标体系,从采购、生产、销售、物管以及供应链五个方面选择供应链金融审计指标,还需要对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