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展学校文化中应对新高考改革
2018-01-28天津市第二南开学校
■天津市第二南开学校 孙 茁
学校文化对校外是一面旗帜,对校内是一个纲领;对历史是一个总结,对未来是一个目标。没有优秀的学校文化,就不会有卓越的学校。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发布,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正式启动。为应对高考改革,学校必须在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课程建设、教学组织管理、学生发展指导、设施条件配备等方面做出相应变革,而所有变革的有效进行都需要以发展学校文化为基础。
一、学校文化的核心内容概述
一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主要取决于学校文化。发展学校文化,就是明确学校“校魂”,塑造学校“精神力”,使之“内化于心”;完善学校“校规”,塑造“执行力”,使之“外化于行”;建设学校“校貌”,塑造“形象力”,使之“固化于物”。第二南开学校前身是南开女中,有着95年的办学历史,学校一直秉承“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南开校训,确立了“开放·民主·超越”的校风,“惟悦·惟群·惟新”的教风,“乐学·善学·博学”的学风,“引领·担当·奉献”的领导作风。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是全体二南开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品质,“公”原指“服务社会之精神”,“能”原指“服务社会之能力”。新的历史时期在秉承校训的基础上,我们将办学理念确立为“培育关键能力,成就未来公民”。这里的“公”,发展为未来公民的核心素养;是指我们今天的学校教育要为学生未来成为能建设祖国、服务社会的公民作好准备,旨在培养有国际视野的未来公民。这里的“能”,发展为符合未来社会要求和学生价值实现的关键能力;关键能力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不同的要求,它具有发展性。学校的发展目标是努力创建一所公能文化底蕴深厚的创新型、国际化中国名校。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师生努力成为仁者、能者、学者。
为了应对新高考改革,学校在文化方面不断梳理,总结出《天津市第二南开学校文化战略纲要》。该书的内容体系如下:第一部分,概述。在这部分中,对学校文化建设的相关概念进行精炼阐释,其中包括学校文化建设概要、学校简介、校史、主要荣誉和未来展望。第二部分,精神力子系统。在这部分中,我们明确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目标、师生培养目标,并对容止格言和校歌进行内涵的阐释。第三部分为执行力子系统,在这部分中,涉及学校章程、学校发展规划、学校组织脉络图、管理与评价及传统活动等。第四部分为形象力子系统。在这部分中,包括基础性视觉要素的设计,如校标、校名、校徽的设计;还涉及听觉要素、可移动物品、校服、人文环境和校办媒体等。文化战略纲要的撰写和实施是一项涉及面广泛的学校文化建设,其蕴含着全体教职工的智慧与汗水。随着这项工作的不断推进,师生的凝聚力逐步加强,这为学校的后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办学层次不断丰富,为了提升管理水平,保证九年一贯制的小学部、完中校、民办校、负责藏族学生的民族生管理部都能规范运行,学校从2012年开始对工作建章立制,逐年撰写标准,逐年完善标准。2014年1月学校被授予国家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2015年12月学校搭建了《天津市第二南开学校公共服务标准体系》,2017年在体系中又加入小学部标准,完成了出书工作。
二、学校文化的课程体系建设
公能教育是我校的教育主题,从2014年开始在驻区的中国教科院专家的指导下,我们以公能教育为核心开始搭建学校的课程体系。2015年学校创建“未来学部”,推出“未来学部”课程实施方案1.0版;2016年学校进一步完善部分校本课程,形成2.0版;2017年学校完成了课程体系3.0版,学校课程体系的完善伴随着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一个不断规划、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目前我们的“公能教育”课程体系包括国际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四部分。第二南开学校“公能”教育课程体系框架说明:本课程体系主要由办学理念、课程理念和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保障五方面组成。我们注重人文知识与人文素养的培养,科学技术与科学方法的培养,身心素质的锻炼和团体协调能力的培养。学校课程体系的目标定位为培育公能兼备、具有世界胸怀和中国情怀的未来公民。目前,学校的国际课程主要包括IB课程和AP课程。国家课程是专门为培养未来公民而设计的,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选修课程是对必修课程有益的补充,目的是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拓展学生的学科能力与素养,为每一个学生成长奠基。地方课程是在学校核心理念的指导下,根据地域及其对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而开设的,主要包括市本课程和区本课程。“公能”校本课程是在落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我校的历史积淀和办学特色的课程。我们形成了以学校整体文化为背景,以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注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为目标的为公课程和培能课程。为公课程参考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和张伯苓老校长“爱国爱群之公德”的理念,分为修身课程和乐群课程。培能课程分为健康力课程、情智力课程和学习力课程,这三部分形成阶梯上升式的结构体系,目的是发展学生的优势与兴趣,释放学生的个性,并且针对个体特点培养某一方面的才能,使学生将来成为某一领域中的佼佼者,为社会培养仁者、能者、学者。
学校为了提升课程建设,通过提供各类模板来规范课程的开发,学校研制了《课程概要模板》《课程纲要模板》《教学评价模板》。在校本教研中学校以开发工具为抓手,各学科利用校本教研时间继续研发各学科的模板,学校强调教师备课的着力点应放在帮助学生的“学”上,如以高中历史必修1《辛亥革命》一课为例,我们希望通过规范和留白的各类模板帮助教师建构为素养而教的能力。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我们采用班级授课和选课走班共存的方式。
三、学校文化的时代发展探索
为了落实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精神,我们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实践,2017年学校以智慧校园建设来发展学校文化。大家在学习和思考中达成共识:智慧教育是基于信息化背景的“未来教育”的代名词,它的主要哲学特征是基于“人本”的教育。
人类教育从“古代教育”逐步到“传统教育”,又发展到“现代教育”,今天人类正在从超越“现代教育”中走向“未来教育”。现代教育是基于分科知识的系统性、知识获得的公平性和知识应用的现实性诞生的,其重要哲学基础是知识本位。现代教育的基本方法是班级授课、遵循学科、依据教材、专业教师,由此带来了现代教育的大规模、标准化、高效率的特征。未来教育不是时间的概念,它是相对于当前的现代教育提出的,在今天正在发生的每一个超越现代教育特征的教育变革,就是在实施未来教育。
我们认为的“未来教育”是为了培养适应未来社会所需要人才的教育,即“为了未来的教育”,而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服务未来人才培养的教育就是智慧教育。智慧教育应该使学生通过选择,得到适合的教育,实现个体的优质发展。学校的智慧校园建设就是站在“人本”的基础上,借助信息技术服务未来人才培养,促进师生共生发展的校园实践。
今年,学校启动智慧校园整体建设。我们引进企业驻校服务,校企联合共同开发出排选课系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家长学校平台、心理测评预警系统,我们对学校网站进行改版,同时推出“校智汇”手机APP。
目前看我们现有的软硬件开发速度还不快,各类系统的作用发挥还不充分,下一步我们的智慧校园建设将以物联网为基础,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使校园学习、工作和生活一体化,在这个一体化环境中教学、科研、管理和学习、生活可以互联互通,充分融合。
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办公、方便周到的高品质校园生活将成为我们后期智慧校园建设的追求,学校文化不是一种终端产品,而是一个动态完善的过程,我们会在发展学校文化中,提升学校变革的内动力,积极应对新高考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