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举目张,执本末从
——以精读和泛读为纲为本谈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
2018-01-28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第一小学邵焕荣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第一小学 邵焕荣
阅读是人类至关重要的一项精神活动,是人类认识世界、汲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手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分学段明确给出了阅读目标与内容。就目前的课程标准来看,无论是低学段还是高学段,阅读教学均占据着居高不下的比重。2017版的《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天津市小学语文学业质量标准》更是把语文的阅读素养排在了第2位,仅次于占据基础地位的汉字素养。由此可知,在小学进行语文阅读素养的培养和提升非常重要。
一、对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思考
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掌握理解、分析、归纳等阅读技巧已不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根本目标。只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才可以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向纵深发展,进而获取掌握信息、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促进思考的能力。作为一名小学高学段语文教师,我认为,好的阅读教学应该是泛读和精读并重,学生在自由泛读好书的基础上深入学习精读技巧,从而将阅读内化成一种兴趣,一种提升自身能力的基本手段。但是,无论是从语文课程标准本身来看,还是从一些语文教师的具体做法来看,阅读的功能都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挥,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素养也没有被培养和提升。
在《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建议:“应该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但是并没有看到对阅读习惯和阅读量方面的要求,忽视了泛读在整个教学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背景下,许多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变得过多关注工具性训练,轻视甚至忽视人文素养的熏陶和阅读习惯的培养。
在这种教学理念与方式下,学生阅读分数看似上去了,却出现了不喜欢阅读的问题。学生在大量阅读题目的负担下,不仅没有了阅读文章内容的兴趣,而且变得心浮气躁,只想快些完成题目,难以静下心去阅读。这与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相悖的。
二、对阅读习惯培养的一些初步探索
针对学生阅读学习的现状,我以布置作业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对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以拓展阅读为作业树立正确认识
每接手一个新班级,我都会尽早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没有泛读和精读的概念。对于阅读的理解很模糊,认为阅读就是看书。具体为什么看、怎么看说不清楚。随着学段的增高,课业压力的增大,父母也越来越不理解学生(认为看课本以外的书就是看闲书,浪费时间,甚至连课程标准上要求看的科幻小说也不让碰),学生自己也渐渐失去了读书的兴趣和时间,对以阅读题目为呈现方式的课内阅读也越来越厌烦。
针对这种情况,我在一个阶段里(一般四周左右)以“阅读知多少”为主题,围绕阅读的作用、阅读的方法查找、收集一些浅显易懂的文章,作为课外作业下发给学生,让学生和家长同时阅读这些材料,做一些简单的读书笔记和写一些简单的读后感,并邀请一些写得好的家长来校交流体会。从学生和家长的感想来看,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尤其是《你知道世界上最喜欢读书的国家吗》《为什么美国儿童的阅读量是中国儿童的6倍》《每日至少半小时——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等以事实说话的文章最能打动学生和家长。
(二)以泛读激发阅读兴趣
阅读要成为习惯,首先要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真正培养阅读兴趣还要得益于大量的自由阅读,也就是教师们所说的泛读。
1.列出不同学段的推荐阅读书目。
推荐阅读书目的做法并不新鲜,甚至《标准》也给出了各学段的目标。但《标准》并没有给出实际的推荐书目,有些做法也不适合现在小学生的阅读现状。因此,我在教学中列出来一些供学生阅读的书目。这些书目都是我在了解了学生的实际阅读情况和书的内容,并且我自己认真读过后精心选择出来的。这样做有的放矢,使阅读书目可以更有效地发挥指导作用。
2.提供机会让学生拥有大量的课外读物。
有了阅读的主要方向,语文教师还应该善于利用身边的书籍资源,为学生打开广阔的阅读天地。
(1)到区图书馆借书
汉沽图书馆全区闻名,我经常到那里去借书,有时还带学生一起去借阅。新成立的滨海新区图书馆距离我区较远,于是我就周末自己去借,然后再转借给学生。
(2)将私人藏书借给学生
我爱读书、爱买书,家里藏书不少,我会把自己的藏书拿出来借给喜欢书的学生。一些阅读能力强的学生,我也尝试借给他们一些简单的文学评论性的书籍,相对来说有一些指引作用。
(3)鼓励学生买书,并同伴互换
我建议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买一本书(家长会上提前与家长沟通),学生自己看过之后写好推荐理由,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换阅读。
(4)在校每天让学生阅读报刊
除了书籍之外,阅读报刊也是阅读习惯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我每天利用早读或者午休的半小时让学生看报、看杂志。办公室里订有《少年报》《儿童报》,图书馆里借得到《意林》《读者》《儿童文学》《少年文艺》《少男少女》等多种适合小学生看的杂志。在提供泛读机会的基础上,我将阅读与作业有机结合起来,以便于督促、检查阅读效果。比如,规定每个月至少读100页的课外书籍,一周写一次读书随记,看完整本书后写读后感和读书心得,将优秀的心得张贴到教室墙壁上,年终装订成册。
一段时间坚持下来,我发现全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都提高了,而且他们开始喜欢上了阅读。课外泛读是课内精读的基础,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力、感受力,扩大了知识面,增进了语感,而且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素养,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精读教学,师生都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以精读方法贯穿课堂
语文教学一向注重精读,语文课堂就是以指导学生仔细品味一篇文章的精华为主。但是,阅读课堂教学的目的不应仅限于让学生看懂单篇的文章,会做各种类型的题目,拿到试卷上的高分,还是应该着眼于阅读习惯的培养。
阅读教学中,我一向强调让学生了解精讲细读一篇文章的目的,形成一种意识,课内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重要的是学会一种阅读理念与方法。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好的文章、好的书籍都应该认真反复地研读、品味,从文本中汲取对自己有益的养分。这一点《标准》中也明确做了要求“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学生对文本的细节有了正确认识,一方面可以促进学习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厌烦心理的产生。
同时,在课堂上,我也注意指导学生总结一些精读的方法。通常从文体入手,使学生了解诗歌、小说、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文言文分别应该怎样精读,使学生在读不同类型的文章时,即使没有老师的从旁点拨,在做题之外也可以读出自己的一些见解,使阅读教学真正成为一种可迁移的能力培养。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肩上传承经典文化、培养学生素养的长远重任。如果每位语文教师都能在现实中坚守语文的崇高,尽所能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当作阅读教学的第一要务,那么,语文教育和学生的素养将会呈现喜人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