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乐平市古籍保护工作之思考

2018-01-28邹晓玲

图书馆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乐平古籍图书馆

邹晓玲

(乐平市图书馆,江西 乐平,333300)

古籍是祖先留下来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历史沉淀,是传承文明的桥梁,是维系民族情感的精神纽带。它为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薪火传承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图书馆文献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古籍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如何切实加以保护,传世后人,是时代赋予我们图书馆人的历史责任。本文拟对乐平市古籍保护工作加以分析、总结,以期对基层图书馆做好古籍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1乐平古籍保护情况概述

乐平是一个人文昌达、底蕴深厚的文化大市。历史上文人辈出,涌现出了“一王二侯三驸马,四位左右一品相,五位状元、榜眼和探花,三百多位进士郎”。乐平还是洪马文化诞生地。南宋名臣洪皓出使金国被扣15年全节而归,史称“苏武第二”。南宋史学家马瑞临用50年时间写成《文献通考》,被誉为“洪公气节,马氏文章”。洪皓之子洪适、洪遵、洪迈著有《释隶》《泉志》《容斋随笔》等。

乐平具有悠久的历史,藏有卷帙浩繁的古代文献典籍。1957年,当时县政府号召全县人民踊跃献书,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收集了古籍14 000余册。仅乐平籍清代翰林石景芬后裔一族就捐出7 000余册。这批古籍是乐平人民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也成为刚建立不久的图书馆首批藏书。

1978年,图书馆聘请专家、学者对馆藏古籍进行了整理分类、版本鉴定和登记造册、撰写标引、归类上架,同时采取了基本的保护措施,对全馆古籍有了全面掌握。现乐平市图书馆藏有古籍14 440册,其中善本3 084册。最早的版本为元刻明修的《附释音礼记注疏》《附释音尚书注疏》等8部古籍。另有明成化三年手抄本《壬课纂义》,为海内外孤本。图书馆还藏有大量赣东北地方文献,包括史料丰富的县志以及清代多个版本的《文献通考》数百册。

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相继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乐平市图书馆积极贯彻落实有关精神,进一步加大古籍保护工作的力度。首先,完善了古籍目录体系,建立了所有古籍的简易书名机读目录,健全了一系列相关管理制度,规范了古籍的保护、管理和使用;积极争取了各级主管部门的资金投入,不断加强古籍书库基础设施建设。先后配置了空调、温湿度检测仪、空气净化装置、热气溶胶自动灭火装置、库房监控系统、报警系统等。并将所有古籍存放于省文化厅无偿下拨的樟木书柜内,极大地改善了古籍保存条件。其次,积极参与珍贵古籍名录、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9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3部古籍入选《江西省珍贵古籍名录》,并完成了所有古籍的平台著录联网工作,走在了全省古籍平台建设的前列。乐平市图书馆先后被批准为“江西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和“全国古籍保护工作先进单位”,连续6年荣获“江西省古籍保护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面临的问题和成因分析

近些年来,乐平市古籍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成绩,但古籍保护工作的形势依然严峻,存在着许多问题和矛盾。

2.1 古籍破损残缺较严重

古籍破损是图书馆存在的普遍问题。据初步统计,乐平市图书馆古籍中,破损程度严重的近1 000册,中等程度破损的约2 000册,轻度破损的多达5 000册,三项总计约占馆藏的1/2。其原因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1)基层图书馆古籍主要是通过社会征集、接收捐赠等途径获取的。在入库前,原本就没有得到很好的保存,各种破损情况已经比较突出。

(2)一些图书馆搬迁多次,不利于古籍保护。

(3)一些图书馆古籍书库建设达不到恒温恒湿、防虫防蛀、防紫外线等标准,造成一定程度的霉烂、虫蛀、字迹退化、粘页等现象。

(4)基础图书馆缺少古籍保护专业人才,对古籍保护相关标准和基本知识缺乏系统了解,对古籍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2.2 古籍分散保存不利于保护

乐平市有数十家基层图书馆(室),分属于各个系统,其中部分图书馆收藏有古籍。由于重视程度、财力和人力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各基层古籍收藏单位的古籍保护工作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一些图书室甚至连单独的古籍室都不具备。这样的古籍收藏单位想在短期内改善古籍保存环境的可能性不大。因此,笔者建议有关部门制定古籍统一管理机制,有利于古籍保护工作的开展。

2.3 古籍保护和修复经费难有保障

图书馆是纯公益性事业单位,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基层图书馆涉及古籍保护的定额经费拨款几乎为零,经费不足几乎是所有图书馆面临的难题。目前,乐平市图书馆虽然获得20万元专款用于改善古籍保护条件,但后续的保护经费没有保证。古籍的修复需要大量的资金,市面上修复一本古籍约300元,8 000册古籍修复的费用需约240万元。资金是古籍保护的“支撑点”,缺乏资金势必造成保护条件的再度恶化而必须投入更多资金用于古籍抢救,得不偿失。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古籍保护经费的保障机制不够健全,经费拨款往往处于停滞状态,经常是上级有要求、有相关文件时,领导重视一下,拨款就多一点。反之,经费几乎没有。要确保古籍保护工作可持续进行,仅靠财政部门或地方领导一时的积极性和热情是不行的,需要国家出台政策法规的保障。但在政策出台前,图书馆只能寄希望于各级地方领导的重视,这就需要图书馆人付出更大的精力去宣传、去争取。

2.4 加强古籍保护人才队伍建设

由于古籍管理和保护专业准入门槛很高,工作周期长、出成果慢,待遇也不高,因此在大多数县级图书馆,古籍人才非常匮乏。很多古籍收藏单位没有专职古籍管理人员,只是由其他部门人员代管,缺乏专业技能。

3古籍保护工作的措施及建议

古籍保护一般分为原生性保护和再生性保护,前者主要是对古籍原本进行妥善保护和修复;后者是通过现代技术、数字化手段将古籍内容复制或转移到其他载体,以达到对古籍长期保护和有效利用的目的。

3.1 落实保护措施,改善古籍保护条件

加强对古籍保护的宣传,提高人们的认知度。要正确积极宣传古籍保护工作,正确引导公众的历史自豪感,树立文物意识,社会公众责任意识。古籍保护是和时间赛跑的事业,是一项长期、复杂、艰苦的工作。修复和保护可以延长古籍的寿命,古籍工作人员要加大古籍保护力度,按照国家古籍的标准,提升现代化防火防盗设施设备建设,同时做好库房恒温恒湿,防尘、防潮、防蛀和防高温等工作,不断改善古籍保护条件。

3.2 加强古籍修复工作,提高古籍修复水平

利用现代化手段和先进材料将已破损的古籍文献重新装订,修复补全,能够延长古籍寿命。但令人遗憾的是,古籍只能延长它的使用寿命,不能保证其永久保存。因此,需要对古籍进行再生性保护。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对古籍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建立古籍目录和古籍数字化资源库,通过电子扫描影印手段翻印使古籍再生。

3.3 多途径培养和提高古籍管理人才素质

古籍保护管理人员是古籍保护的坚强支柱,古籍保护人才缺乏的现状迫切要求形成多层次的古籍保护人才梯队。为此,加强对古籍人才的培养,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非常重要。首先,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应有战略性的谋划,要有目标、有计划、多渠道地培养古籍保护人才,形成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其次,鼓励古籍管理人员通过自学进修、培训提高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再次,发动社会力量挖掘民间队伍。最后,经常组织古籍管理人员到先进图书馆学习,参加相关专题讲座和学术会议,通过学习增长见识,提高业务水平。

4结束语

古籍是祖先留给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珍贵遗产,具有史料价值和文化价值,是一个内容无比丰富,又有待进一步开放利用的文化宝库。古籍的保存与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作为战斗在古籍保护事业第一线的工作人员,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在此呼吁各级政府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加强古籍保护工作力度,建立长效保护机制,增加专项经费投入,为做好古籍保护工作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乐平古籍图书馆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乐平的眼镜
关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乐平戏台:绽放在乡土中的文化奇葩
数百座戏台遗存 上千年文化传承
图书馆
我是古籍修复师
最小二乘法教学研究
最小二乘法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