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圳图书馆专题信息服务的实践与探讨

2018-08-30蔡鸣聿

图书馆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深圳图书馆信息

蔡鸣聿

(深圳图书馆,广东 深圳 518036)

1引言

专题信息服务是指依托文献资源、数据库资源和网络资源针对用户特定需求,通过信息的定期跟踪监测、整理加工等工作,以定向和个性化方式,为用户提供专题资源的行为。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专题信息服务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向地方党政决策部门提供舆情监控服务,如各级图书馆制作的《舆情快递》《决策内参》等;(2)向人大、政协提供立法决策专题服务,如各地“两会”召开期间,各级图书馆制作的“两会”专题文献信息专报;(3)向地方事业单位、科研机构提供行业监控服务,如吉林省图书馆制作的《吉林文化舆情参考》、浦东图书馆制作的《浦东环境每周舆情》;(4)大型活动及项目的媒体信息收集分析,如上海图书馆制作的《上海世博会媒体测评》《上海国际电影节媒体测评》。经过20多年的发展,深圳图书馆在剪报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专题服务中心,进一步提高了专题信息服务的质量,并将该项服务打造为本馆服务的名片。

2深圳图书馆剪报服务到数据化信息服务的发展历程

20世纪末,深圳图书馆开始面向社会提供专题信息服务,经历了人工剪裁粘贴报纸—扫描文献资源整合—完全数据化操作的发展阶段。

1986年,深圳图书馆开设了颇具特色的港台报刊阅览室,一些嗅觉灵敏的企业情报人员成为这里固定的读者,并希望图书馆根据其需要定制港报信息摘要——这就是深圳图书馆专题信息工作的发端。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我国股票交易市场的启动,社会各界对海峡两岸的证券信息需求与日俱增,深圳图书馆抓住机遇于1992年正式成立剪报中心,利用地理优势,裁剪当天送达的港报,打造了以《证券参考信息》为代表的特色产品,通过复印后邮寄发送近70家客户,成为全国图书馆竞争情报界中的“领头羊”[1]。1999年,深圳图书馆率先推出了电子剪报业务,将当时业内剪裁报纸贴板后通过邮寄发送的传统工作方式,转变为扫描文献转存PDF格式后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的方式,开展专题信息服务。电子剪报服务凭借时效性及便捷性的优势,推出不久即在业内迅速推广。2003年,深圳图书馆通过购买慧科数据库(WiseNews),实现对信息筛选和编辑的全数字化操作。2004年,引入TRS光盘数据库系统,对部分专题数据建库共享。2014年以来,深圳图书馆信息服务部门陆续试用及购买了海瀛天下、国研网、道琼斯(Factiva)等多个数据库,对信息源进行补充及拓展。

3深圳图书馆专题信息服务的现状

3.1 专题信息服务内容

深圳图书馆剪报服务推出不久便受到市场热捧,根据用户的需求,产品内容曾覆盖证券、金融、港口、物流、航空、电力、化工、黄金珠宝、食品饮料、计算机、家电、建材、医药、冶金、纺织服装等30多个行业,主要服务于中国证监会、深圳证监局、国家图书馆、盐田港股份有限公司、中集集团、万科集团、平安保险集团、德国化工企业等单位[2]。随着2006年深圳事业单位改革,深圳图书馆剪报中心并入信息开发部,更名为专题服务中心,重心从市场化竞争情报服务逐步转向为各级政府、事业单位和部分企业提供无偿的专题信息服务。

表1 2016~2017年深圳图书馆常规专题信息服务统计表

笔者根据专题服务中心近年工作对常规专题信息服务进行了统计(见表1)。从表1可知,2016~2017年深圳图书馆共制作常规专题20多个,专题发送频次以每日发送为主,其内容主要包括政治、财经、民生、文化、图情等五类信息。服务对象主要为党政决策部门、政府行政部门、研究机构及企事业单位、本单位等四类。其中:发送信息数量最多的是党政决策部门,占30.9%;政府行政部门其次,占29.2%。

3.2 专题信息服务模式

根据用户对内容和形式的不同需求,深圳图书馆专题信息服务主要有以下专题服务类型:(1)每日更新的境外媒体舆情监控。深圳图书馆每日为深圳市委办公厅的“公务员之窗”栏目提供境外媒体的当天报道,内容包括国家时事政治重大新闻、深圳地区的各类报道、对决策层具有借鉴意义的各地新闻以及部分具有独特视角的新闻分析和评论。舆情监控范围主要包括香港的《香港经济日报》《信报》《明报》《星岛日报》《东方日报》,澳门的《澳门日报》,台湾的《中国时报》,新加坡的《联合早报》等。为了让深圳党政机关决策层第一时间获悉境外主流华文媒体对具体事件的观点和言论,信息服务部门员工上午8点前到岗,上午9点前完成制作及发送舆情专题。(2)基于用户需求的定题推送。针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特色的新闻定制产品,如:为深圳市委办公厅信息处提供的《各地创新发展动态》——收集全国各地媒体关于地方出台的具有创新性的政策、规划、方案等报道;为深圳市证监局提供的《台港澳电子剪报》——收集港台媒体对国内外宏观经济、金融证券市场、行业趋势、企业行为及具体经济事件的报道分析与评论;为国务院参事室办公室提供的《港报专闻》——收集港台媒体对两岸三地政治、民生政策及事件的报道和评论;为深圳特区文化研究中心提供的《深圳文化专题》——收集本地媒体对深圳公共文化领域的报道及评论。(3)大型活动及项目的媒体报道汇编。深圳图书馆长期承担深圳举办的“深圳两会(人大)”“深圳文化艺术博览会”“深圳高新技术交易会”等重大活动及项目的媒体报道收集工作。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该馆引进了TRS竞争情报系统,利用其智能化的网络信息收集模式和一体化的情报数据库构建方法,使加工完成的媒体汇编具备共享、检索、回溯等功能。数据库提供给相关需求单位的同时,一并发布到深圳图书馆网站供读者检索浏览,扩大了资源利用的广度。(4)临时事件的舆情报道收集。除了给固定用户群提供周期性的常规专题服务外,深圳图书馆还为不同类型的用户提供各类信息检索服务。如:为深圳市委领导出行东南亚国家调研制作的材料《新加坡国情概要》;为深圳市人大常委会调研落马洲土地政策制作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专题》;为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制定本地文化场馆文明公约及相关管理规定而制作的《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媒体汇编;为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制作的《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开学专题》;为关山月美术馆完成的深圳“设计之都”十年报道专题等。

3.3 专题信息制作流程

图1 常规专题制作流程

图2 媒体汇编专题制作流程

针对服务对象对信息内容以及产品样式的不同需求,深圳图书馆专题信息服务中心在实际工作中主要使用两种工作流程:(1)常规专题制作流程(见图1)。该流程主要运用于制作舆情监控及定题推送专题,代表产品有《台港澳电子剪报》《港报国内外要闻》《各地创新发展动态》等。如图1所示,该流程分为专题设定、信息检索及筛选、信息格式处理等步骤,其中信息的检索及筛选是关键环节,专题信息服务中心收集信息以慧科数据库为主、以纸质报刊和网络资源为辅。由于信息时效对舆情决策的重要性,深圳图书馆每日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专题信息制作,在长期实践中,工作人员能增加各类报刊版面及专栏的熟悉程度,针对各类专题设置不同的检索版面及关键字,在较短时间内高效地捕捉到用户的关键需求信息以及隐性需求信息。(2)媒体汇编专题工作流程(见图2)。该流程主要运用于制作大型活动及项目的媒体报道数据库,代表产品有《深圳两会(人大)媒体报道汇编》《深圳高交会媒体报道汇编》等。其在制作上与常规专题有所区别,主要表现在:时效性相对较弱;在严格规定的关键字及检索范围下筛选信息;增加文档格式整理以及图片处理的步骤,使素材符合排版及导库的要求;汇编工作完成后需要印刷、刻碟,形成实体产品。

3.4 专题信息服务的特点

深圳图书馆专题信息服务的特点主要有:(1)专题服务无偿性。2006年,深圳市委、市政府颁发的《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指导意见》〔深办发(2006)11号〕[3],明晰了深圳图书馆作为纯公益类事业单位的定位。根据该意见,深圳图书馆的服务宗旨、公共目标、业务范围等事项由政府确定和监管,严禁从事营利性的经营开发活动,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予以保障。(2)专题跟踪持续性。在较长时间定期且连续向用户提供服务,如《台港澳电子剪报》《港报国内外要闻》等专题开发时间长达10多年,期间工作人员与用户保持沟通,对专题信息服务不断改良、优化。(3)专题资源广泛性。数字化信息服务摆脱了对纸质资源的依赖,通过惠科、道琼斯等数据库,可检索内地390家、台港澳地区83家报刊讯息。此外,结合各类馆藏资源以及网络搜索引擎,可向用户提供广泛的、立体的信息内容。(4)专题制作时效性。对决策者而言,越及时的专题信息,价值越高。深圳图书馆开发专题信息的发送频率以每日一期为主,部分专题信息在上午9点前完成制作并发送,让用户上班即能接收。(5)专题内容敏感性。服务当地党政决策部门的部分专题信息,其取材境外媒体对内地时事的负面报道,具有政治敏锐性。(6)专题产品多样性。根据用户对信息内容及格式的不同需求,提供电子文档、印刷品、数据库光碟等多种样式的产品。

4公共图书馆专题信息服务的困境

4.1 市场化带来的冲击

经过20多年的迅速发展,我国信息服务产业链进入了高度繁荣时期,腾讯、百度等一线互联网企业凭着强大的数据资源优势,均开发出商业的智能云推送信息服务并投入运营;二线信息企业则在细分领域深耕各自特色的服务,如北京的拓尔思公司的产品主要覆盖网站、论坛、微博的信息,香港的慧科讯业的产品主要覆盖报刊的信息,广州的赛立信公司主要覆盖行业情报信息等。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凭着公益性及实体馆藏优势在政府机关及事业科研单位用户群中占有一席之地,但不能忽视市场逐渐萎缩的现状。

4.2 技术更新带来的冲击

公共图书馆专题信息服务除了技术方面的革新外,人的核心功能没有本质的变化,依然从事各类信息的收集、归类、复制、粘贴等工作,而这种功能随着大数据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也许终有一日会被程序的语义识别技术及中文分词技术所代替。多数图书馆的信息收集专题模式与互联网公司的信息智能云推送模式,虽然两者功能雷同,均能满足一般用户对信息根据关键字归档收集的浅层次需求,但其中的人力成本和时效性却有着巨大的差距。

4.3 图书馆工作人员能力的不足

为了使图书馆自身的产品与商业公司的程序流水作业有所区分,图书馆或将重点进行信息的二次开发,将新闻汇总分析、加工提炼,推出有针对性的个性化专题信息。这对图书馆信息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共图书馆信息咨询部门员工多数以图书情报专业为主,缺少法律、经济、理工等专业的人才,缺乏对相应专题信息进行深层加工的能力。

4.4 专题信息源的限制

信息源的限制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由于政府宣传机构对境内新闻的管控,对网络部分负面的言论进行屏蔽处理,使图书馆在制作舆情专题时通常只能收集到符合主流意识的信息,无法做到立体的报道;二是图书馆行业内部并无自己稳定的信息源,基本通过购买慧科、道琼斯等商业数据库进行二次信息的加工整合,专题信息的全面性与时效性会受到对方数据库运营情况的严重制约。笔者在业内交流中了解到,不少图书馆都曾经出现过由于运营商数据库临时停运导致当日专题信息无法正常发送的事件。

5公共图书馆专题信息服务的发展之路

5.1 丰富服务内涵,提高服务层次

公共图书馆以检索新闻、整理媒体汇编为主要形式的专题信息服务会逐步被机器检索技术所替代,图书馆专题信息服务要往信息深层次加工整合方向发展。提高服务的层次,脱离简单而冗繁的新闻分类和格式整理操作,在信息产品中聚合数据库、报刊、书籍、文件等各类馆藏载体的信息,在其中增加人的逻辑的分析、推理及判断等目前机械语言暂时无法模仿的步骤,得出分析报告、研究综述等二次文献,公共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才能找到自身的立足点,脱离信息归拢推送这个已形成剧烈竞争的红海市场。

5.2 优化人员结构,设立学科馆员制度

图书馆应融合各专业人才参与信息服务。如深圳图书馆在设置信息服务中心从事专题信息服务工作的同时,还于2014年设立了学科馆员制度[4],面向全馆员工选聘了经济、法律、设计、哲学、社会、历史、教育、文学、综合自然等九个学科的学科馆员。学科馆员由相关专业背景的员工担任,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还要学习、研究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科专业素养,提高文献信息归纳、分析、研究能力以及知识发现、知识挖掘的能力。深圳图书馆信息服务中心在开展专题信息服务时,可邀请学科馆员参与、辅助或指导相关课题的开展,为用户提供更专业化、个性化、泛在化的知识服务。

5.3 发挥自身优势,深耕细分市场

公共图书馆凭着公益性、持续性服务以及拥有丰富的法律、规范、标准、年鉴等文献资源的优势,更有利于与地方政府及科研单位开展深入合作,以提高社会效益,体现自身价值。在公益性的前提下,公共图书馆有限的人力资源难以满足庞大的社会需求,但可以尝试以定期定量接受委托单的形式面向社会企业及普通读者开展专题信息服务,选择其中具有较高社会价值或科研价值的专题提供信息推送服务,此举增加公共图书馆服务广泛性的同时也扩大了自身社会影响力。

5.4 成立服务联盟,实现资源共享

稳定的信息来源是信息服务的前提,单个公共图书馆有限的经费无法实现资源的全面覆盖,公共图书馆走资源共享之路,成立信息服务联盟,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其目的在于:(1)能发挥各馆特殊资源优势,扩充资源覆盖面;(2)分享信息来源,打破单一信息数据供应商垄断资源造成的不利局面;(3)增强业内交流沟通,开展相互学习服务模式、提高业务水平、共享服务成果。

6 结语

深圳图书馆的专题信息服务随着市场需求而诞生,随着技术进步而转变服务方式,随着国家体制化改革而转变服务对象,每一步的转型都走得艰难而坚定。虽然很难预测未来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又将给图书馆专题信息服务带来什么新的变革,但不变的是深圳图书馆人顺应时代发展的创新精神,以及“服务立馆、技术强馆、文化新馆”的理念坚守。

猜你喜欢

深圳图书馆信息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图书馆
订阅信息
深圳
深圳医改破与立
深圳“去编”激起千层浪
展会信息
去图书馆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