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丝丝缕缕 墨韵传承
——书法课堂教学之我见

2018-01-28

江苏教育 2018年93期
关键词:草字头舒展板书

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黑白分明的线条艺术,是点、横、竖、撇、捺的神奇组合,不是僵硬冰冷的符号,而是充满文化与审美魅力的智慧结晶。书法教师应当是优秀文化的传承者,书法课堂应当是经典绵延的长廊,涵养基本素质,提升课堂品质,让人的性格慢慢变得沉静,变得安宁,变得有条理,可以从宁静中聆听书法的声音。

郭沫若先生曾经说过:“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干净、端正,容易认,能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首先,一堂好的书法课,习惯当先,一以贯之;其次,技法为要,在指导书写笔画结构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关键,点拨适当,不能贪多求全;三是实践第一,让学生实践,对照字帖进行描红仿影;四是文化为魂,选取文化的精华,达到文化化人的目的。下面执教者结合课例,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三个方面来谈谈书法课堂教学的实践所得。

一、自主学习

1.回放。

《“木”字的变化》教学片段——

师:怀素小的时候练习写字,木板竟然都被写穿了。同学们,写一手漂亮的字,在于大家的勤思苦练,我们要学习他的这种刻苦的精神。

师教学“木”字:木是一棵树,笔直舒展才漂亮。注意主笔是垂露竖,要笔直挺拔。撇捺要舒展,撇带尖,捺带脚。

师:你知道学习生活中哪些字是“木”字旁的吗?

生:树、村、机、相、松……我发现凡是和树木有关系的字多数都是木字旁的。

师:你们平时一定阅读了很多书籍,才会认识这么多“木”字旁的字。真了不起!

师:“木”字呀,它特别喜欢和小朋友捉迷藏,快看它藏在哪里了?写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枯,左右结构“木”字在左面。

师指导:“木”在左,横变短,竖变长,捺变点。

生:杏,上下结构“木”字在上面。

师指导:“木”在上,横变短,竖变短,撇捺要舒展。

生:梨,上下结构“木”字在下面。

师指导:“木”在下,横变长,竖变短,撇捺要舒展。

生书写并品评,看看谁是书写小能手。

师评价: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你不但写得认真,还会欣赏;你是一个真心帮助同学的好孩子……

生做手指操再书写。

2.分析。

这一教学片段重点说明了“木”字做偏旁时它的变化及写法,内容明晰,重点突出,经历了读帖、临帖、再读帖的过程,实践到位,注重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从教学方法上看,教法得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法一是让学生“自找”,找到学习生活中的“木”字,找到“木”字在左、在上、在下的结构位置。清代画家松年说过:“书画之道,纵有师授,全赖自己用心研求。”学习书法时,即使有教师的指导还不够,更在于自己的勤奋努力和用心研求。

教法二是“自学”,学会一看、二写、三对照的方法,学会探索规律。“木”在左,横变短,竖变长,捺变点;“木”在上、在下,横变长,竖变短,撇捺要舒展。总结出了三字经式的口诀,精准的口诀便于学生识记。笔画与偏旁是学习书法的基本功,如何将这些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我们把规律性较强和特点比较突出的偏旁串连起来归结成易于识记的口诀。以“口”为例,口在左侧,略小偏上;口在右侧,略大偏下。满口带钩,口大方正;口在下侧,扁而居中。以“日”为例,日在左,形变窄长,底横变提;日在上,形扁宽,三横平行距离等;日在下,形扁宽,横在框中不接右。总结出了口诀,一下子变得容易记忆。

教法三是“自悟”,悟出规律,悟出写字也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闭门造车还不行,互相切磋是捷径,学以致用才是真。我们要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中互相学习,让他们真正置身于艺术世界,让艺术氛围感染情绪,增强学习书法的积极性,起到提高和调剂书写的双重功效。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整节课,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明确了汉字间架结构的重要性,激起了学生学好汉字的欲望。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是自主学习的价值所在。

二、合作学习

1.回放。

《草字头竹字头》教学片段——

师:苏州有莲蓬、水芹、芡实、茭白、荸荠、菱角……你发现了这些字有什么特点?都与什么有关?

生:都有草字头,与植物有关。

(师出示甲骨文到楷书的草字的发展演变,板书草字头。)

师:这是老师班级里的两个小朋友写的草字头,你们看写得好不好?

生:一竖一撇间距太大了。

生:横写得太长了。

生:撇太短了。

师:对比大小、长短、高低、斜度,再来说一说。

生:竖要写的斜一些,向内收……

师:呼应使字变得更美观。

(学生书写带有草字头的两个字“茉莉”,师板书后学生修改再写,评价交流。)

(师板书甲骨文竹字,引出竹字头。)

师: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学习方法,对比字的大小、笔画的长短、结构的高低,把字写得再端正美观一些。

学生合作自学带有竹字头的两个字“箩筐”。

师提出练习要求:描红、书写、比较、修改、自评。

师(出示评价要求):正确、认真、整洁、大小适中、结构合理、笔画舒展。

2.分析。

这一教学片段教师重点讲解了草字头的书写要领,先进行规范的草字头和草字头丑笔的比较,让学生找出书写不正确的地方,从而了解到写好草字头,需要有大小、长短、高低、斜度、呼应的变化,细节求美,同时教师的示范也很重要。教师在书写范字时故意露出一些“马脚”,是锻炼学生眼力的好方法。我们也可以故用疑惑的口气问:“老师写得对吗?”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锻炼了学生敢于辩驳的胆量。眼力提高后,思维也会更敏捷,再多加练习,效果一定是事半功倍的。

一看,读帖,观察感知。意在笔先,观部首之呼应穿插,察远笔之轻重缓急,在观察中感受美;二练,即写,实践体验。情在手下,做到胸中有形意,落笔有神韵,在“描临”中实践美;三评,求美,分析感悟。字在心中,对比评议找差距,自我反思促提高,在书写中创造美。在草字头的学习后,让学生合作学习竹字头。在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也是重中之重,学会了方法,自学也就不难了。合作学习应注重细节,每一个笔画的位置、形态、方向、运笔方法,每一个字的结构、重心、各部件的搭配等等,都需要仔细观察,当学生还在“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时候,就需要老师来帮助找——“细节”了。方法对路了,细节找到了,加之勤奋和领悟,离学有所成也就不远了。合作学习是一种能从心智和学习能力上帮助师生和谐发展的好方法。

三、探究学习

1.回放。

《读帖》教学片段——

师(出示“读”字的字体演变):你们喜欢读什么?

生:读书、读报……

师:今天,我们来读——帖。解释“读帖”。

师出示“同”字: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观察到了竖要细一些。

(师示范写丑字,请学生上台书写。学生找错纠正并评价。)

师:其实啊,这个“同”字暗藏玄机,横折钩的横、短横的横,以及口字里的两横间距相等。这个规律在很多字中都存在着,你们看老师的书写。(师板书“首”。)

生找出规律:五横之间的空白是相等的。

师:观察“道”,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的呢?

生:点的位置,横折折撇的写法……

师(板书“清”字):除了写字之前我们要读帖,写的过程中我们也要读帖。你发现了什么?

生:布白匀称;三点形成一道弧线;三点水像一个三角形。

师:部件与部件之间要和谐地摆放。

带着发现,学生书写小团扇并评价“同、道、清、皆”。

师(出示“学、贵、承、超、乐、妙”等字):在写这些字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呢?并和同桌讨论给这些规律取一个名字。

生:我发现了……

学生书写大团扇:志同道合、学贵有疑。

2.分析。

这一教学片段主要教学了什么是读帖,如何去读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扶放结合、学思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练习中思考,在思考中练习,从而以一带整,归类学习,探究发现结字规律:阶梯法、呼应法、压线法、圆形拼贴法等。学生体悟了书法文化,提升了书法技能,让书法课堂真正充满了书法的味道。

明代书法家解缙在《春雨杂述论学书法》中说:“学术之法,非口传心授,不得其精。大要须临古人墨迹,布置间架,担破管、书破纸,方有功夫。”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对字的用笔有所了解,并做到“胸有成竹”之后,加上教师的启发、引导、点拨与帮助,掌握相应的知识与能力,可以更快地提升自己。书法极具个性化,要让学生学会发现规律,做到触类旁通,从而达到自主建构探究的目的。

所谓“笔正须心正,心正则笔正”。办学之旨,在于育人。育人之根,在于文化。书法是线条的艺术,是中国人的指纹,是中国人的智慧。打开文化之门,表现文化之美,呈现文化创造,用文化化人。

书法这门学问犹如浩瀚无际的大海,有许多知识需要去探求。“师之渊博,学之才能功倍”,作为一名书法教师,更要坚定方向,坚定信念,坚持专业,发拙愿,出拙力,用拙心去感受美、表达美、创造美。

猜你喜欢

草字头舒展板书
草字头
小学美术课堂板书的四种效用
书法运用
罗唆人的信
二月,青檀如一张宣纸开始舒展
愁眉舒展了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技法解析(十一)
思想政治课简约板书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