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技术时代《应用文写作》课程的人文性教学

2018-01-28

泰山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文种应用文写作应用文

刘 增 铁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宣传部,陕西 西安 710089)

应用文作为古代产生最早的一种文体,在中国历代颇受重视,使用频率亦很高。应用文写作是高校人文学科教育的核心课程,该课程在培养和提升学生人文素质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为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在技术理性盛行的时代,我们往往过分强调应用文教学操作上的技术性而摒弃其人文性。在教学中,我们如果抽掉了蕴涵在应用文中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应用文就在本来枯燥的可憎面目之下,更添一份乏味的狰狞,这不仅不符合应用文的本性,更难以在教学中吸引学生,那么,应用文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无异于痴人说梦。因此,本文认为,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人文性因素不应剔除、弱化,而应保留和强化。

一、应用文教学中的“去文学化”不等于去“人文性”

古代应用文存在着文学泛化的现象,现代应用文也与文学日益交融,应用文与文学的这种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教授应用文的老师深受重文学轻实用的积习影响等因素,导致应用文教学出现了“文学化”的倾向。但是,由于应用文教学和文学作品教学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等方面都有着泾渭分明的界限,为了使应用文教学回归其教学的本质,孟建伟[1]、王正[2]等专家提出应用文教学“去文学化”的主张。不过,我们矫枉特别容易过正,在应用文教学“去文学化”之后,又往往把应用文教学完全技术化,应用文教学演化成为模板加例文的单一而又刻板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导向下,学生写出的应用文常常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万人一腔,成为无新意、无个性、无吸引力的“三无”习作,让人觉得面目可憎,不忍卒读。

应用文教学的“去文学化”是去掉我们应用文教学中的文学情结,改变对待应用文的文本仅从文学作品的角度进行分析、解读,甚至挖掘或放大其中的文学因子的做法,在应用文教学的框架下,还原应用文的本性。但是“应用文写作要求撰写者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政策水平、广博的科学知识和独立的人格,单单有写作知识,是不能满足职场和工作需要的”[3]。这就需要我们在强调应用文写作技术培养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所以在应用文教学中,对于应用文中丰富的历史、精当的语言、诚挚的情感等人文因素,不仅不能摒弃,还要加强学习,争取内化。这样学生才能写作出有趣味、有生气、有个性的“三有”应用文来。

二、应用文的人文性无处不在

我国应用文的历史非常悠久,它几乎和文学同源共生。古代的察举制、科举制等官员选拔制度的入选者皆为文采秀敏、擅长辞笔、文化修养高的文人,他们在为官之后,远离文学创作,只能把才情寄托于应用文的写作中。而古人本身又比较崇尚文彩,主张应用文写作要典雅,他们坚信“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所以他们的诏、表、疏、碑、诔文、书信等应用文书,无不文采飞扬。其中,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也使行文溢彩流光。正是因为应用文中丰富的人文内涵,才使得诸多应用文万古流芳。[4]应用文的人文内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用文有辉煌的历史

不仅整个应用文体有源远流长的历史,而且许多应用文种的历史也非常久远。不同时期的应用文蕴含着不同时代的丰富的人文知识。就应用文体的历史而言,结绳记事可谓是应用文的萌芽,甲骨卜辞从日常的饮食起居到国家重大事件的记载,开启了应用文书写的历史。周钟鼎文的出现,则拓宽了应用文的书写载体。而春秋时期的刑书的出现,更让我们在中国人治社会中看到了法制的曙光。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了处理个人事务的私人书信和契约。而秦时的“书同文”更为应用文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应用文格式更趋规范和统一。汉、唐时期的应用文不断走向完善。清代真正意义上的应用文的概念已经产生。而现代社会,应用文更趋成熟和规范。应用文文体悠久的历史,决定了大多应用文文种绵长的过去。美文与实用文同源。追溯应用文的历史,其实也是追溯中国文学的历史,几乎每一种文种的应用文都有各自悠远的历史。回溯这些应用文的历史,就像翻开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画卷,从中我们可以窥见不同文种蕴含的丰富文化,并从中感受获取新知的愉悦。自古及今的优秀的应用文,处处都充溢着人文知识的光辉。

(二)应用文蕴涵着丰富的情感

讲究理性、客观是应用文的基本要求,但这种理性、客观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无情、刻板,解决现实问题的应用性文章也可以写得情意满满。比如离婚本身是劳燕分飞、一拍两散,“从此萧郎是路人”的恩断义绝的事情,但古人的离婚协议书也写得温情而风雅:“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婵鬓,美扫峨眉,巧呈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夫妻二人感情不合最终无奈离婚,但始终都保有一份人情味、一份真情致,体现了一种人性美。

古代的应用文如此,现代的应用文也不例外。2017年6月份的一则新闻感动了无数网友:高分残疾考生魏祥在网上发文,请求清华大学能提供让自己和母亲居住的“陋宿”一间,以便顺利完成学业。清华招办发出了《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的回信,既表达了对魏祥就读清华大学的欢迎,也表达了对魏祥的欣赏:“你在经历疾病和丧亲之痛后,依然选择了坚强和努力,活成了让我们都尊敬和崇拜的样子。”网友们看到清华招办的回复,也直呼温暖、感动,称清华招办主任的留言回应是“真正的清华温度”。

(三)应用文展现着个性的风采

应用文虽然具有明显的固定格式和程式化的写作模式,但个性特点突出的应用文却更能博人眼球,使人眼前一亮。如汉武帝时期,以幽默诙谐见长的大才子东方朔的自荐信就别具一格:“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汉武帝因之对其刮目相看,直接擢升他为常侍郎。一下子,让他从众多的文人雅士中脱颖而出。又如,2014年,河南实验中学的顾少强老师的一封“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辞职信,因其饱含了个人对外面精彩世界的憧憬,瞬间点燃了网友们背起背包,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的热情,而被誉为“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诸如此类的应用文,既在程式之中,又常常突破程式的束缚,散发着个性的光辉。

(四)应用文体现着简洁、洗练的语言美感

文学作品语言的繁复、华丽是一种美,应用文语言的简洁、洗练也不失为另一种美,淡妆浓抹,各有千秋。如1931年春,诗人兼大教育家的杨振声时任国立青岛大学校长,他听说挚友胡适欲乘船由上海赴北平,故邀其顺道至青岛演讲。不料因风浪太大之故,船无法在青岛靠岸,胡适发电报于杨,仅曰“宛在水中央”五字。杨则回电“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胡、杨分别化用《诗经》、汉乐府之语表情达意,简洁、恰切,一时传为美谈。而民国时的名士风流之状也跃然纸上。

应用文语言的书面化和程式化也决定了其语言的简洁、凝练。公文语言更是如此。如“特此函复”“当否,请批复”“现将……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等语句就是“繁华落尽见真淳”的体现。

三、在应用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性教育

应用文教学中如果一味讲求技术、格式,在现在这样一个网络公共资讯如此发达的时代,会产生两个方面的不良影响。一是就网络资源而言,任何人都可以围观、下载、套用,如果学生过度借鉴,导致写出的应用文出现同质化现象,而这样的应用文无亮点、无趣、无用。一是网络资讯即搜即用,在需要的时候只要问度娘,似乎一切应用文写作问题皆迎刃而解。这也使得学生认为提前学习没有必要,因此,学习的时候就难以认真对待。而人文知识的积淀、人文素质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假以时日才能实现。因此,“高职院校的应用文写作课程,应该注重对学生历史文化的熏陶,关注学生人文素质和高尚职业道德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精神的培养。”[5]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应用文的人文知识,可以帮助消解其枯燥、乏味的因子,让应用文教学变得妙趣横生,让学生变得爱学、乐学。

(一)理清应用文的发展脉络

理清应用文文体的整体发展历史和每一种应用文种的发展脉络,就是让学生了解应用文及每一种文种的应用文的发展演变历程、不同时期同一种文种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其发展演变的动因等知识。在梳理应用文种的发展脉络时,老师需要追溯每一种文种的发端,展现不同历史时期文种的发展状态、表现形式和发展背景等。每一种文种的发展历史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追溯应用文体发展的过程就是展现人文知识画卷的过程。讲清这些知识,既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增强应用文教学的趣味性。

(二)以情动人,让学生体味应用文的情感美

人是感情动物,即使在写作客观性比较强的应用文时,也很难把情感完全剥离,而好的应用文也是不拒绝情感的适度表达的。情文并茂的文章往往最能打动受众的心。老师在教学时要找到应用文和学生情感的契合点,用文中的真情实感来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应用文中展示的情感的真诚美、温情美。即使严肃、刻板如公文,在行文中也需要恰到好处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愿,老师要指点学生学会恰如其分地表达情感。

(三)引导学生写出富有个性特点的应用文

千篇一律是为文之大忌,应用文也不例外。在当今日益追求创新的时代,写出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应用文至关重要。老师要引导学生了解经典应用文的个性特点是什么,个性是如何体现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个性,继而在应用文中凸显自己的个性,在此基础上写出让人耳目一新的应用文。

(四)品味语言,让学生感受应用文语言的独特魅力

对于文学作品中的优美、华丽的语言,学生容易认同和效法,而对应用文的质朴、简练的语言,则极易忽视甚至轻视其蕴含的独特的美感。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做两方面的努力。一方面讲解清楚如下问题:应用文的语言美在何处,在行文中如何体现,与文学作品语言美的不同点何在等。学生体会到了应用文语言的美感之后,才愿意运用应用文的语言来表达,而不会仅为了吸引眼球而刻意选择文实不符的文学语言来表情达意。另一方面,老师需要讲解清楚学生在写作时如何结合应用文的不同文种进行措辞,如何实现应用文语言表达的有效性和恰切性。只有文、体相符,才能相得益彰。

应用文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关乎国计民生,不可等闲视之。应用文教学要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既要以技术技能为核心,又要以人文知识为血肉和滋养。

猜你喜欢

文种应用文写作应用文
应用文写作:语言简练、得体、有效
“知止”的天堂
近代以来我国公文文种流变考述
职业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现状与对策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四种英语常考应用文写作范例
一日轻装范蠡舟
鸟尽弓藏
论“内外兼修”模式下高职应用文写作第二课堂学习平台的构建
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