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心理效应 开展德育工作

2018-01-28张淑虹

教育家 2018年15期
关键词:南风牧师门槛

文 | 张淑虹

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某种人物或事物的行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或事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同任何事物一样,它具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意义。班主任工作,是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如果班主任能更多地了解一些心理效应知识,巧妙地利用心理效应开展德育工作,充分发挥各种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影响,不仅能够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性,而且也会提高班级管理的成效,同时也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展现。在此,结合班主任工作谈谈心理效应的具体运用。

破窗效应——要防微杜渐

社会学家做过一个试验,打破了车窗的车子很快会越来越坏,而完好的车子却没有人破坏,仍旧完好。“破窗效应”启示我们:任何坏事,如果在开始时没有阻拦掉,一旦形成风气,就会改也改不掉。古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工作中要注意“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见微知著”,对学生的教育要及时。

但我们也可以反过来运用这一效应。如果一名学生因为成绩不好或有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就给他贴上一个“差生”或“坏学生”的标签,那么人们就会戴上有色眼镜看他,只要他犯了一点小错,就抓住不放,乱扣帽子,日久天长,这个学生就会破罐子破摔了,自然就被“后进”了。什么时候我们也能让学生来一个“被优秀”,即反用破窗效应——“哪壶先开提哪壶”,彰显优秀,树立榜样,冷落违规。假如一个时常迟到的学生有一天没有迟到,也在教育者关注的视野里,并得到及时强化巩固,久而久之,学生对班级的感觉就是一个优秀的集体。生活在优秀的集体里是有尊严的,优秀集体的尊严是需要大家呵护珍惜的,于是学生会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去爱护自己的集体,这样就悄无声息地让那个迟到的学生优秀起来。

霍桑效应——辟宣泄渠道

美国霍桑电话交换机工厂工人生活条件优越,福利保障完善,但仍然牢骚满腹,生产效率也不理想。其原因是工人对工厂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存在诸多不满,得不到宣泄。“霍桑效应”启示我们:作为班主任,在工作中,要注重畅通宣泄渠道,给学生宣泄情绪的机会。

我们的学生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难免有困惑或者不满,随着时间的累积,学生们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这些压力会积聚成学生的不满和懈怠。作为教师,就要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给学生以充分的关注和理解,让学生尽情地“说”,说出自己生活、学习中的困惑,说说自己对老师,对同学或者对班级工作、学校管理的不满。学生在“说”过之后,会有一种发泄式的满足,他们自己会感到轻松、舒畅。如果他们的困惑得到解除,所有的问题得到解决,提出的建议得到采纳,他们在学习中就会更加努力。在工作中,我们安排学生写周记,找学生谈心,与学生上网聊天,无疑给学生提供了宣泄的渠道,是对霍桑效应的具体运用。

南风效应——润物细无声

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相约比谁能把路上行人的衣服脱掉。结果北风大施淫威,寒风凛冽,败了;而南风则相反,徐徐吹拂,暖意融融,路人自动开怀解衣。

“南风效应”启示我们:教育学生要讲究方法,如果老是采用强硬的手段, 怒对学生拍桌子, 甩椅子,甚至体罚,会使你的学生“大衣裹得更紧”,只能引起学生的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既不利于改正错误,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往往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实践证明,南风徐徐吹拂的“柔”比北风凛冽刺骨的“刚”效果更佳。

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它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使人的行为变为自觉。南风效应运用于教育,特别是在如何对待那些在成长的道路上偶尔犯错的学生身上,更有神奇般的力量。早已在教育界被传为佳话的陶行知先生“四块糖”的故事就是运用南风效应的最好范例。“四块糖”的故事告诉我们:感人心者莫乎情,说服往往胜于压服,和风细雨有时候要强于暴风骤雨。面对犯错误的学生,让我们对他们多一些宽容和理解,让那微微南风,拂过学生的心灵,留下一份温暖,培育一份感动。

超限效应——忌过犹不及

有一次,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去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就准备捐款,并掏出自己所有的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就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等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相反,还从盘子里偷了两元钱。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把因刺激过多、过强或过久而引起的逆反心理现象,称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启示我们:老师教育学生应注意“度”。如果“过度”就会产生“越限效应”,如果“不及”,又达不到既定目的。因此,我们一定要掌握好“火候”“分寸”“尺度”,只有这样才能“恰到好处”,才能避免“物极必反”“欲速则不达”的超限效应。班主任尤其要避免超限效应在批评中的出现,反复连续批评会使学生产生厌烦、逆反甚至对抗心理。学生一旦遭到批评,总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心理的平衡,重复批评会使学生的挨批心情无法复归平静。可见,我们教师对于批评不能过度超量,同样也不能过度表扬。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曾说:“当人过度的时候,最适意的东西也会变成最不适意的东西。”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应尽量避免对学生同样的刺激过多、过强、过久,无论是批评还是表扬,都应把握好尺度,适可而止,便能事半而功倍。

登门槛效应——倡循序渐进

登门槛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是指当一个人先接受了一个小的要求后,为保持形象的一致,他可能接受一项重大、更不合意的要求。犹如登门槛,最先设置的门槛不能太高,否则,登者畏惧,干脆不进。门槛设置要逐渐提高,才能引导登者登堂入室。

“登门槛效应”启示我们教育学生不能急于求成,要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一下子不宜对他们提出过高的要求,而是先提出一个只要比过去有进步的小要求,当学生达到这个要求后再通过鼓励逐步向其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学生往往更容易接受并力求达到。“登门槛效应”蕴涵的是一种教育的理性、教育的智慧。比如,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我们可以首先要求学生从找准自己的不足做起,根据自身问题制订一个养成好习惯的目标,如“不随意发脾气”“抓紧时间做事”“不随地扔垃圾”等等。长期坚持,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就会养成。教师要富有爱心和欣赏心,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和发展潜力,对他们作出积极的、鼓励性评价,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满意的微笑,一次真诚的祝福,都可能唤起他们的自信,使他们看到自身发展的希望,从而积极健康成长。

还有许多心理效应,有些效应我们要避免,如“马太效应”“光环效应”“首因效应”等效应的副作用。孟子说:“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肩负育人重任的班主任,要懂得做好“心”的文章,关注学生的心理反应,善用心理效应,趋利避害,科学治班。

猜你喜欢

南风牧师门槛
谁是真牧师
南风颂
门槛杂说
网络作家真的“零门槛”?
诡异的偷蛋贼
现代透视眼
让乡亲们“零门槛”读书
南风易逝,醉沉年
阅读理解Ⅰ
牧师与会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