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散之与夏冰流的友情

2018-01-28

老年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林散之雨潇潇傅抱石

□ 邵 川

林散之生于1898年,安徽和县人;夏冰流生于1914年,安徽舒城人。1958年,两人在江苏省的一次政协会议上相识,林散之年长夏冰流十余岁,忘年相交,可谓亦师亦友。

1965年6月中旬,南京市瞻园刚刚修建完成。市委书记彭冲将“花篮厅”作为市委常委的会议室,并嘱徐步市长邀请几位老画家来此作书绘画。徐步通过夏冰流邀请傅抱石、钱松、林散之、宋文治四位老书画家到瞻园来相聚作画,并亲自到场主事。

林散之在《江上诗存》中有记载:“六五年六月中旬,瞻园修建完成。南京市市长徐步,由夏冰流、裴海萍两位同志邀约画院傅抱石、钱松二老,并余同来参观。水石花木,焕然更新,千秋革命,地以人传,瞻园有幸矣。感兴率成四绝,以志瞻仰。”老画家们参观赏玩并绘事完毕后,便休息吃茶。夏冰流趁此机会,当场画了一幅墨竹,准备请教诸位画家。林散之此时正站在一旁观看夏老挥毫作画,刚画完,便夸奖起来:“好,这幅画得很好!把这结顶上再来一笔。”夏老当即添了一笔,正准备添上第二笔时,林老连忙用手盖着画说:“不能动。”并喊傅抱石先生:“傅老,你来看看。”傅老走过来一看,连说:“不错,不错,很有板桥味道。钱老,你也过来看看。”钱老看过之后,称赞说:“有石涛的味道。”

也就是在那次笔会上,夏老的竹子得到了傅抱石的首肯,认为其有一定的笔墨基础,不妨专攻“四君子”。林老也称赞夏老的竹子有板桥的味道,并在一幅《风竹图》上题了“画竹难于骨肉匀,粗根瘦叶总精神。板桥未必夸前辈,应让新生后代人”的诗句。后来在《江上诗存》出版时,林老将“粗根瘦叶”改为“瘦根肥叶”,同时又补添一首曰:“风雨潇潇江上村,绿荫掩映画堂门。无端攫入冰流手,写出湘灵一段魂。”这件事给了夏老极大的鼓励,其晚年便寄情书画,笔耕不懈,技巧日臻成熟。

1966年,与林散之朝夕相伴的妻子盛德粹因病去世,后江苏省国画院造反派停发了林老的工资,每月只发20元的生活费。因一个人无法生活,他只好暂时到扬州女儿家去住。1967年春节后不久,林老从扬州来南京林学院儿子昌庚处生活。林学院树木多,自然环境好,林老每天看书、写诗、作字画,自娱自乐。在此期间,他常与高二适等友人往来。

夏冰流听说林散之从扬州回来,便约请他来家小酌。不巧,煤炉熄火了,妻子又去了女儿家,不得不自己生炉子,弄得楼上楼下乌烟瘴气。忙好煤炉后,又去菜市场买了几条活鲜鲜的鲫鱼回来,剖洗干净后,亲自掌勺,还特意下了不少调料,哪知吃的时候味道特别苦。夏老连忙说:“不好了,胆破了!”林老若无其事地边吃边说:“有盐、有醋、有糖、有生姜,加上胆,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了!这才叫真正的美味咧!”说着又大口地吃起来,引得俩人哈哈大笑。

一次,林散之邀高二适来夏冰流的“辨声楼”相聚,结果夏老病卧未起,他们饭后怅然而归。对于这件事,林老在《江上诗存》中也有记载:“与二适同访冰流,值卧病未起,饭罢别去。二适有诗,余和之,兼呈冰流。与子同车访夏屋,主人病卧梦蘧蘧。阳春方喜各无恙,此日何期遇不虞。画竹千竿墙上影,慰人几卷案头书。不难饭罢相违去,他日还来问起居。”

1973年,夏冰流的画册出版,林散之题诗曰:“我爱冰流能画竹,画成独擅一时名。几根却得板桥味,风雨潇潇听有声。”1987年,夏冰流辞世仙去,两年后林散之也驾鹤西游。

可谓: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猜你喜欢

林散之雨潇潇傅抱石
假日与婆母村郊栽苗
近现代·林散之
林散之书学思想视域下草书中的“留”与“滑”探析
春花
林散之《毛主席<送瘟神>诗联》
“傅抱石”为何屡拍高价?
石鲁与傅抱石绘画思想的差异性
烟雾溟漠——“迷远法”在傅抱石山水画中的应用
长相思
“书生”“草圣”之间
——《林散之年谱》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