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林老接触的点点滴滴

2014-03-10栗志涛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14年2期
关键词:林老圈点赵树理

栗志涛

2013年散文年会,与林非老师的接触给了我刻骨铭心的记忆。林非老师是我国德高望重的著名学者、作家,原中国散文学会会长,鲁迅研究会会长。会议第一天,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流见缝插针地找林老签字、留影,我内心也十分渴盼得到林老的题词,与林老合影,多次欲鼓起勇气上前,但总见林老桌前的人流不断,始终不敢冒昧行动,只得远远地观察着林老身边的情况。

为了把握这稍纵即逝的机会,每次会议我都提前到场。12月1日上午,幸运终于降临了!那天,林老早早地来到会场,会场内还没有几个人,林老踱着步来到我们几个人身旁,笑容可掬地与大家打招呼:“来得早呀!”看着仰慕已久的名家就这么突然地降临身旁,还主动地跟大家打招呼,那一瞬间,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一闪而过的大脑空白之后,立即回应着林老的问话,眼睛和耳朵也兴奋地在林老的言谈举止间品味着点点滴滴的可亲与可敬,迅即便机不可失地提出与林老合影的要求,而林老又是笑容可掬地摆好姿势,与在场的每个人都合了影。

与林老的这次偶遇,那笑容可掬平易近人的感觉极大地激励着我。待林老回到座位上时,我瞅准机会,大着胆子快步冲到林老的身旁,生怕这难得的机会再被别人抢去。当时林老正拿着《散文选刊·下半月》杂志看,手里还拿着支笔在书上圈点着。当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向林老提出“题词”的请求时,林老正在圈点的笔停了下来,依然是那么笑容可掬地接过我早已准备好的纸,那个没有画完的圈只得静静地在一旁等待。林老认真拿过一本书,垫在下面,看着我写好的名字,一笔一画地写着:“志涛文友,祝你在多多体察人生与阅读许多散文精品之前提下,写出动人心灵之佳篇。”最后还工工整整地写上“林非”两个字和2013年12月1日的落款。林老写完后仍然是笑容可掬地把那张在我心中承载几多喜悦几多渴盼的纸递到了我的手上。看着林老没有像大多数老年人一样戴老花镜写字时,我忍着激动和兴奋,直等到林老把那张纸递到我手上后,才小心地问:“林老,您眼不花呀?”林老仍是笑容可掬地摆摆手说:“不花,不花,好着呢!”同时,还甩甩胳膊蹬蹬腿说,“我身体好着呢,啥事都不用谁管。”

林老已经82岁的高龄了,仍然精神矍铄地参加散文年会这种大多由业余作者参加的学术活动,我仰慕已久,敬佩已久。就是这么一位我心目中德高望重的老作家老学者,在给我的题词中依然称我为“文友”,我真是受宠若惊。当回到座位上时,我拿着那张纸,左右横竖地来回倒了好几回,竟不知该如何存放这张宝贵的题词,当最终我把林老的题词工整地夹在一本书中间时,我那颗既惊又喜的心还在细细品味着与林老的接触点点滴滴。

与林老的这次短暂的直接接触,使我对林老的敬仰有了直接真实的感受。而随后的专家讲座,却使我的灵魂真正地走进了林老的精神世界,也为我感受到的林老的谦和热情找到了最清晰的注解。专家讲座开始了,林老首先讲了散文写作的四个要素,并且重点强调了散文写作者要重感情,待人要热情、真诚、善良、谦虚,在讲到做文与做人的关系时,林老还深情地回忆了年轻时与赵树理、柳青等名家接触和成为忘年交的点滴往事。赵树理、柳青等名家留林老在家中吃饭、同宿一屋、促膝谈心,并且赠送吃用物品等待人的细节恍若就在眼前。而林老也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真正的名家是关心普通人的,不关心普通人也写不出受社会大众关注的文章”,也就是在那时林老形成了“要想做好文先要做好人”的坚定信念,在随后的数十年岁月中,林老时时刻刻都以一颗热忱的心对待每一位普通的读者和来访者,时时刻刻以一颗坦荡的心做人做文。

在这次近距离接触林老之前,林老作为知名学者和名家的高大形象如雾中花镜中月那么朦胧那么遥远,有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觉,当我怀着敬畏的心走近林老之后,发现一个总是笑容可掬、可亲可敬的师长就在我的身边,离我的心是那么的近,给我的鞭策力量是那么的强大;一个敢爱敢恨、作风坦荡、为人率真的高大形象已刻进了我的脑海中。

责任编辑:赵波

猜你喜欢

林老圈点赵树理
论赵树理小说的农民性
赵树理传经
百岁翁的跑步养生法
赵树理传经
黄侃读书
笛卡尔乘积图的圈点连通度
社交媒体受众点赞行为的经济效益——以微信朋友圈点赞为例
纪念赵树理诞辰一百一十周年
利用VBA实现PowerPoint课件的规则图形圈点
高贵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