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文化养老
2018-01-28
什么是文化养老
文化养老指的是在物质养老不成问题的前提下,更加注重精神奉养的新的养老方式。文化养老的内容,包括沟通情感、交流思想、健康体魄与心态。它的目的是完善人格、张扬个性、崇尚独立、享受快乐、愉悦精神。它的特点是群体性、互动性和共享性。文化养老是养老内容和方式的补充与丰富。文化养老体现的是社会文明及进步,彰显的是老龄群体的精神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呼唤。
文化养老的好处
第一、老而贤。这个贤是圣贤的贤,我们中国人做人的最高目标就是像圣贤那样。做不到不要紧,但要望其项背,心追尧舜孔孟。不管是国家大臣,还是读书之人,哪怕是平头百姓,都要进行这个努力。
靠什么来完成人格建设呢?靠文化。看一个人人格建设如何,就看他的言行的境界,人的精神境界是人格建设的试金石。比如,爱国是每一个有文化的人的人格建设里最重要的情感和节操,但不同的时代就有不同的表述。我们的前人讲忠君爱国,那个时代这样讲是对的,君即社稷。我们今天讲爱国就不包括忠君。过去讲爱我华族,是指以汉族为主体的、包括部分与汉族有文化血脉联系的周边少数民族,而我们今天讲的爱我中华,则是五十六个兄弟民族的大家庭。在今天讲老而贤,第一条就是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为什么?因为这样就是支持执政党带领人民搞建设,使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就是爱国、爱人民、爱民族,也是爱我们的子孙后代。我要特别声明,不能对文化养老做过分庸俗的理解和解释,它有休闲娱乐的内容,但不是本质的东西。它的本质是提高素质,完善人生。人的素质的提高是终身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就是指提高素质、人格建设而言。
第二、老而健。学习改造世界观,有正确的、能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该放下的就能放下,该淡然的就不去纠结,思想是开放的,精神是自由的,行为是从容的,境界高了大了有益健康,可以长寿,古今中外的例子不胜枚举。这是什么道理呢?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讲的仁者寿。
有两种人往往长寿,一是阅历丰富的,好多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离休干部,他们吃了很多难以想象的苦,看惯了战友们一个个倒下去,自己却能死里逃生活下来,很知足,他们淡泊名利,心大,境界大。二是学者、科学家、艺术家,他们制心一处,勤学习,勤用脑,心无旁骛,也没什么私欲。前两年刚去世的杨绛先生,105岁。钱钟书先生以多病之身也活了88岁。当然长寿的情况也与当时的物质条件有关系,但生活在同样的物质条件下,有人健康长寿,这是因为学习是其主要的生活方式,是他们的精神优越之处,这一点对于我们具有考察、研究的意义。我曾经考察过32位百岁以上的健康老人,男女基本各占一半。他们学历不同、职业不同、性格不同、爱好不同、饮食习惯不同、居住环境不同,健康长寿秘诀也都不同。有爱吃肥肉的,有爱喝酒的,有爱哭的,甚至有爱抽烟的,不一而足。但综合研究,我们发现,他们有两个共同的东西,一是宅心仁厚,能容人容事。二是以不同的方式学习,爱动脑筋,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如,有的人有读书习惯,有的爱听戏,有的喜欢和人交流。总而言之,这些人胸怀坦荡,物来则应,事去不留,思想方法对,世界观、人生观豁达,不与人和事纠缠,心情坦然,境界高尚,这才是他们健康长寿的秘诀所在。
第三、老而能。能就是还有用。人们常说人生价值,我把它叫作对别人的有用性,首先对周围的人有用,这一点很重要。人的能力的发挥,是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我们要注意这里指人的本质,当然这是哲学意义、社会学意义上的话。为什么这么说呢?一、劳动产生了人,劳动就是一种社会关系,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其次,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存在和发展,这个特点在现代社会更明显。老年人退休了,原有的社会关系发生了变化甚至断裂,就要修复或者重建社会关系,你不可能生活、生存在没有社会关系的环境中。再就业劳动也罢(有报酬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劳动),发挥余热也罢,再深造也罢,就是提个鸟笼子,都是自觉不自觉地进入了新的社会关系,这些都是因为你要发挥能力才发生的。有人说老年人爱到热闹的地方去,这是对的,他看热闹是表象,对社会关系心向往之才是本质。
有一个大问题得说清楚,你的原来的能力,因为你退休了,社会关系断裂了,用不上了。有的能力因为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用不上了等等,怎么办?那就要重新学习,学新知识新技能,这就是文化养老。
文化养老的途径
一是去上学。读书更新知识,能获得社会需要的新技能。关键是转换角色再做一回学生,要有勇气从小学生做起。这一点你做到了,你就年轻了许多。老年大学没有门槛,你有愿望就可以进。进去了就告诉自己,从今天开始,我是学生,要按学生的要求来塑造自己。特别要尊师重教,遵守纪律,按教育规律办事,同时充分发挥老年人的学习优势,体现老年人学习特点。优势就是有丰富的人生阅历,特点就是对阅历的转化。你原来是搞工科的、搞行政的、搞管理的,现在都可以转换知识技能领域。更多老年人选择艺术专业,因为这个过程就是陶冶情操的过程,更有利于身心健康。在学习上花点钱是对自己老年最值得的投资,对自身、家庭、社会都有益处。
二是去活动。现在的老年社会活动很多,是老年人修复社会关系、融入社会、发挥作用的好形式。老年书画协会的讲课、笔会、展览,老年诗词协会的吟诵会,老科协的科技扶贫、社会科普等等。可以看出,老年社会活动的本质大多是文化性质,由于文化专业形成的文化环境有利于老年人的文化养老,这对于组织和发挥老同志的正能量大有好处。总之,老年人参加适当的老年社会活动是积极而有益的。
三是去游历。中国有个很好的文化传统叫作游学,就是人常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的古人绝不是死读书,很强调融入社会。古人读书,学而优则仕,知道圣贤的教导还不够,要到民间去体察,去和社会实践结合,获得鲜活有用的知识,当然还要拜访沉潜在民间的有学问的人。观察是特别重要的学习。我建议老年人要心情放松地去旅行,去观察,行万里,学万里,这是很好的文化养老方式。
四是玩文化。要玩有文化内涵的东西,比如收藏、听戏学戏、太极、瑜伽、舞蹈、声乐器乐、绘画、书法、花鸟虫鱼等等。我说的玩,是一种轻松的态度,不同于上面说的专业性学习,可以不预设目标,感受文化,有益身心就好。
但玩是有讲究的,也是一门学问。要玩什么需要先花点时间研究一下,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个人的天性是钝是利,兴趣是好动还是好静。二是文化基础,有些事情的介入是有文化门槛的。当然这两条都是相对而言的,不要绝对化地看问题,而且可以时空转化。比如你对戏曲有兴趣,但没有基本的知识,也无须畏惧。看书、请教、勤练,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不是不能成为好玩家。
文化养老,怎样对于老年人发挥作用?其实不管什么途径,只要能让老年人内心安静,不灼热,不烦躁就好。心里想着自己感兴趣的事,念兹在兹,就可以静。不必去追求特殊的环境,制心一处,闹市之中也可以静心。佛家的《金刚经》教人一个办法,分清名实,不要在事物的表象上纠缠,要认识事物的本质。这个辩证的思想方法,值得我们去掌握运用。动静的矛盾统一,要深刻理解。四肢百骸要动,灵魂深处要静,静到能生出智慧来,达到了这一步,才是真正地做到了文化养生、文化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