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辩证分析 换位思考 自 身做 起 凝 心聚 力
——破解办学中的几种消极情绪之我见

2018-01-28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办学学校教育

目前,我国老年教育界正乘十九大东风,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可谓形势喜人。但由于认识、地域、经济、体制、层次、管理等差异,导致发展不平衡,影响了《规划》中的目标达成,也使老年教育队伍中产生了一些消极情绪。笔者将这些消极因素进行梳理分析,认为必须正本清源,正确引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才能在新征途上更好地开创老年教育事业新局面。

正确理解“重视老年教育”

常闻“国家强调重视老年教育,可是由谁来重视?”现实也有“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上楼”之怨。如果换位思考,你可能就会理解:虽然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经济有了巨大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而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所以要求国家短时间内就把老年教育与国民教育同等对待,是不现实的。仔细琢磨、真正吃透“重视老年教育”,就会发现这六个字表明国家已经发话,其中就包含着人、财、物,就暗含着政策。作为老年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领导者,要善于把握政策,要用活用足政策,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充分调动一切力量,积极采取行之有效措施,竭尽全力为老年教育谋发展。因为,各级党政领导也理解这六个字,知道这六个字的分量,积极应对老龄化势在必行不可逆转,积极发展老年教育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社会都知道的民心工程之一!事实表明,全国不少地方先后出台老年教育法律法规与发展规划,有的虽然还不够全面,但其作用不可否认。就连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都能做到从上到下五网贯通遍地开花,有的甚至走到了全国老年教育的前列。

可见,对于老年教育事业进展缓慢的地区,发展老年教育,经济因素还不是唯一决定因素,关键看学校领导是否能有效促进当地党政领导将其摆上议事日程,将国家的号召与意志尽快转化为现实。

因此,不要抱怨领导不重视,首先自己要重视自己;心有多大,老年教育舞台就有多大;不要放弃赤胆忠心孜孜追求,发展质量就取决于汗水泪水的数量。千万不能有“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等、靠、要思想。切记,有位必须有为!我国老年教育发展史就是以下促上,白手起家,奋力拼搏的历史!

如何看待“老年教育认识不到位”

笔者近年在基层作过关于办老年学校教育意义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7﹪的人认为老年大学没有必要办(有的认为老年教育是让老年人乐一乐的娱乐活动,办老年大学属多此一举;还有的认为,人老了有事做事,没事带带孙辈做做家务,吃吃玩玩多好,何必费钱劳神去学习?)、有5﹪的人持无所谓的态度、有11﹪的偏僻乡村老人还不知道有老年大学(学校)这回事、有8﹪认为只是消磨时间作用不大。结果,一些地方欲新办学校缺动力、已办学校门可罗雀难以为继。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要一味责怪他人,首先要从自身查找原因:1.学校对老年教育的意义、作用以及重要性、必要性是否宣传到位?2.学校的课程设置是否符合学员需求和地方实际?3.学员入学,是否方便安全,能否达到学、乐、为?

其次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通过多种有效手段进行反复广泛宣传,使实施老年教育的意义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通过深入调研,科学设置课程、精心打造精品课程,增强办学的吸引力;认真挑选教师和工作人员、严格教学流程、保证教学质量,提升办学的生命力;建设新校要科学选址,方便老年人就近入学,加强安全教育与管理,解除老年人和家人对上学安全的后顾之忧,从而提高入学率;农村老年学校最好免除学费,对经济困难和年老体弱的老年人上学给予经济和劳力方面的帮扶,从而提高办学的巩固率;重视学为结合,积极搭建让学员展示的平台,让学员从学习中感受快乐、从快乐中增强健康、让健康促进有为,通过有为提高社会与家庭的地位。这样,既有利于学员个体完善发展,也有利于学员家庭和谐,更为维稳社会、服务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因此,我们首先要对老年教育认识到位!只要我们学会反思自己,理解社会,改进工作,社会一定会理解我们,支持我们。只要我们真正把老年大学办成“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长者家园,那时,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不是政府不想作为,而是政府要求你有大作为。“一座难求”将成为对老年教育更大发展的强大动力,大好形势就在眼前。

正确看待“现有的老年教育办学体制”

目前,我国的老年大学大多数未纳入正规教育体系。据有关统计,主要有以下几种办学模式:(1)党政主导、财政供给。政府主管,分为三种形式:政府直接管理,财政一级预算;政府主导,部门管理;政府为主,企业投入。(2)军队主办,自主管理。军队自办,军地共建。(3)部门主办、经费自筹。机关(群团)举办,科研院所主办,大专院校主办,厂矿企业主办。(4)社会办学、自主管理。社会力量联合办学,民间自主福利办学。这里面公办的占82.1﹪,公办民助的占4.7﹪,民办的占2.2﹪,民办公助的占11﹪。其中,公办的基本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也有差额或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由于体制处于多元化的状态,所以产生外约机制不健全,内管办法不规范的现象,地市级以下老年大学(学校)情况尤为突出。

不过我们不必因此而泄气退缩,要面对现实,辩证分析,正面理解:1.我国老年大学的办学模式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老年大学主要依附于政府、教育系统和国有企业,其政治意义强于教育意义。2.因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办大教育,所以当前教育发展重点在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老年大学还不能跻身中心位置。3.虽然绝大多数老年大学未能归口教育序列,事实上由老干局、民政局、文化局、科研院所,军队、企业等办的老年大学并不逊色于教育系统办的老年大学。因为,谁办谁有职,也有责。另外,《规划》在创新老年教育发展机制中写道:“支持和鼓励各类社会力量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或参与老年教育。”由此可见,老年教育办学体制处于多元化的状态在我国不但现在提倡,还会长期存在下去,这是国情所决定的。

老年教育在我国还很年轻,中国特色的老年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老年教育工作者坚持多元化办学的方向,深挖潜力,形成合力,继续努力拼搏,积极开拓创新;需要专家学者贡献智慧画龙点睛;需要社会各界排忧解难鼎力相助;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的理念和先进经验优化自我;需要梳理经验提炼精华,丰富实践提升理论并努力使两者有机结合,从而形成比较成熟、符合国情的办学体制框架。到那时,国家强盛了,人民富裕了,需求更旺,要求更高了,社会现代化步伐更快了,国家老年教育法律法规配套齐全了,一切都会水到渠成、众望所归。

怎么看待“人员编制缺、少”的现象

对于全国老年大学而言,工作人员全体在编的学校寥寥无几,大多数无建制无编制,或者无建制有少量编制(一般是借用活动中心指标)。所以存在从学校主要领导到一般教职员工基本是聘请的无编制教学与管理人员,其中尤以返聘人员为主。老人学校老人办 ,是目前我国老年学校教育的一大特色。

由于无建制,人员编制缺与少,确实给老年大学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对于非在职人员而言,各项工作的稳定性、制定工作目标的长远性、政治学习与教研活动的正常性等皆受影响。所以,不少学校采用权宜之计,走聘用之路解决燃眉之急。对于聘用人员,部分学校因认识有偏差,或待遇存在问题,很难充分调动聘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在职人员而言,存在职务难升、职称难评、工资难涨的弊端,因此,挫伤他们的进取精神。出现缺乏主人翁意识,人心浮动,得过且过,工作敷衍的不良现象。

其实,我们应该明白:1.不能拿国民教育和少数老年大学办学模式作为参照体系,其中道理上文有述。2.面对现实,一些缺、少编制的学校,由返聘老同志或者以返聘老同志为主体、在职人员为骨干的老年大学,同样可以大有作为。因为许多老同志爱岗敬业、经验丰富、阅历广泛、且学历职称高、社会活动能力与人格魅力强,为老年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突出贡献。3.返聘老同志也有自身优势,学校要善于发掘和发扬,一是为他们提供发挥余热的平台。二是让他们体现老年人是社会宝贵财富的价值观。三是让他们青蓝结对有利于培养老年教育的接班人。四是他们一不要升职提薪,二不要编制五险,三不要福利待遇,仅一点聊以慰藉的补贴费而已。4.老年教育是按需设课,所以,课程变化大,教师变化快。用聘用人员虽然稳定性稍差,但是适合老年大学课程变化,灵活机动,用辞两便的实际,因此各有利弊。

所以,老年大学人员编制缺、少是目前普遍存在并且将长期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正确认清这一点。笔者以为,全员编制与全无编制不应提倡,应该积极向以返聘人员为主体,在职人员为骨干的模式靠拢。要正确使用聘用人员,让他们有权有职有责,有做主人翁的自豪感,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让他们感受到在老年大学舒心安心。这是目前关于正确对待学校人员编制的理想选择。

猜你喜欢

办学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