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伟人毛泽东的尊老情怀

2018-01-28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老朋友宋庆龄斯诺

毛泽东是华夏伟人,也是世界巨人。他虽然没有专题论述过老年工作,但其思想却丰富地散见于他的著作、报告、书信中,更蕴涵在他率先垂范地尊老孝老的一些具体工作和生活事例之中。本文拟根据近年来阅读理解的有关毛泽东的书籍和论述,结合一些生动的具体事例,仅就其敬老之情方面,探识毛泽东同志有关老年工作思想与实践。

毛泽东的敬老之情,主要体现在尊老、护老、助老几个方面。

(一)尊老

一是尊重老师。毛泽东的尊师嘉行,一直被传为美谈。

1937年1月30日,毛泽东在延安为其当年的师范学校老师徐特立先生祝寿时写道:“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新中国成立初,毛泽东曾在百忙中特地把徐特立请到中南海家中做客叙谈,并专备了几样湖南家乡菜为老师洗尘。就坐前,徐老说:“您是全国人民的主席,应该坐上席。”毛泽东连忙说:“您是主席的老师,一日为师,终身是父,您更应该坐上席。”饭后,毛泽东又把自己的一件呢子大衣送给徐老,说是以表人子之心,令徐老激动得热泪盈眶。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到韶山冲家乡住了两天,亲自操办了一桌“谢师宴”,邀请了他少年时代上私塾时的启蒙老师毛宇居老人。席间,当毛泽东热情地给毛老师敬酒时,老人不安地立即起身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主席笑容满面答道:“敬老尊师,应该应该!”宴席结束之后,毛泽东又小心翼翼地搀扶着老师回家。通过这件小事,不难看出毛泽东对老师的那种尊重、热情、诚恳和亲切。

二是尊重老同事。深受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熏陶的毛泽东,非常重视尊老敬贤,特别尊重老同事。延安时期,中央领导没有汽车坐,都是骑马走路。有位华侨出于对抗战的支持和对中共领导人的敬重,向延安捐赠了两辆小轿车。管车的同志想分一辆给毛泽东,但他坚决不要,并提出了两条配车原则:“一是要考虑军事工作的需要,二是要照顾年纪大的同志。”这样,一辆车给了朱德总司令使用,一辆车给了“五老”(徐特立、董必武、谢觉哉、林伯渠、吴玉章)使用。后来,毛泽东有次骑马开会途中因马惊摔伤,朱老总和“五老”一再提出把车让给毛泽东坐,但他始终坚辞不受。有次已经把车开到了他的住处,他硬是又给“撵”了回去,说一定要留给老同志坐。

三是尊重老朋友。斯诺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也是毛泽东的老朋友。他的《西行漫记》最早也是最成功地向全世界公布了毛泽东和中国革命的真实信息。毛泽东对这位老朋友数十年一直念念不忘。斯诺每次来中国,毛泽东都要亲自接见、交谈并陪同进餐。1970年第21个国庆节,毛泽东亲自安排,让斯诺夫妇登上了天安门城楼。正是这个信号的辐射,通过小球拨大球,推动打开了中美建交的大门。斯诺病重时,毛泽东亲自安排医护人员前往瑞士斯诺家中探望。1972年2月15日,斯诺逝世。弥留之际,说出了最后一句话:“我热爱中国。”毛泽东亲自起草了唁电,称斯诺先生“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他一生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将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

(二)护老

一是爱护老贤达。毛泽东很注重与党外贤达名流老朋友的交往和礼节。刚到北平时,毛泽东就请周恩来陪同,登门拜访了张澜、李济深、沈钧儒、陈叔通、何香凝、马叙伦、柳亚子等党外知名人士。毛泽东和他们交往时,不仅迎来送往,而且亲自搀扶他们上下车、上下台阶,有时与他们一起散步。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与宋庆龄始终保持着诚挚的友谊和恭敬的交往。1957年11月20日,毛泽东和宋庆龄从苏联访问回国时,同乘一架飞机,毛泽东恭请宋庆龄坐头等舱。宋庆龄说:“您是主席,您坐头等舱。”毛泽东谦让道:“您是国母,应该您坐。”言谈举止,细微之处,可以窥见毛泽东对民主党派、爱国人士等社会贤达的尊敬和爱护,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诚意和“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真情。

二是爱护老战友。毛泽东对老战友的感情是十分深厚的。罗荣桓既是毛泽东的老乡,又是红军时的老战友。1950年9月20日,当他得知罗荣桓病重时,亲自写信慰问,多次派人探望。1963年12月16日罗荣桓逝世后,他含泪写诗悼念:“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悲痛情愫跃然纸上。

陈毅既是毛泽东信任的老战友,也是毛泽东欣赏的老诗友。1972年1月6日陈毅同志逝世后,毛泽东坚持要去参加1月10日的追悼会,因时间仓促,他穿着睡衣就上了车,参加了追悼会,多次说“陈毅是个好同志”,释放了尽快解放被打倒的老干部的信号。但回来后,毛泽东大病了一场。

(三)助老

一是帮助老文人。1949年,毛泽东指示有关部门,要把那些在文学艺术方面卓有贡献、造诣精深的“老先生”“养起来”。1950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讲到,要有步骤地谨慎地进行文学艺术改革工作,“有些知识分子老了,七十几岁了,只要他们拥护党和人民政府,就把他们养起来”。他还亲自为著名写意花鸟画家李苦禅在中央艺术学院安排工作,解决生活困难。

二是帮助老友人。章士钊先生是毛泽东1919年在上海认识的老朋友,1920年他曾募捐两万银元给毛泽东用于开展革命运动和资助部分同志赴欧洲勤工俭学。他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自1960年起他潜心研究柳宗元的文章,于1965年完成《柳文指要》一书初稿,并呈送毛泽东审阅。毛泽东亲笔回信,称“大作”“义正词严,敬服之至”。但是,正当该书要出版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已经送到中华书局的书稿也被束之高阁。1970年,章士钊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给毛泽东写信重提《柳文指要》的出版问题。1971年,在毛泽东的支持和帮助下,这位90岁老人一生中花费心血最多的巨著,终于出版。

猜你喜欢

老朋友宋庆龄斯诺
潘维廉漳州行 有种“老朋友”的感觉
宋庆龄
斯诺登获得俄永久居留权
养女眼中的宋庆龄
再见了,老朋友
这些老朋友还在,它们过得好吗?
斯诺登在俄居留延长三年
宋庆龄与养女
斯诺登申请延长逗留期限
中国人民都有哪些“老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