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大运河文化带生态长廊建设

2018-01-28张文升彭安玉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长廊大运河江苏

张文升,彭安玉

(1.江苏石油勘探局有限公司 党委办公室,江苏 扬州 225000;2.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校刊部,江苏 南京 210009)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办调研室《调研要报》第48期上明确批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在南水北调沿线高起点规划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以此为主轴构筑起江淮大地的生态安全屏障。”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及苏北发展座谈会关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部署要求,做好大运河江苏段的保护和文化传承工作,要把建设大运河文化带与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结合起来,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科学规划为先导,采取切实措施,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生态长廊。

1 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生态长廊的重大意义

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生态长廊,是基于历史教训、时代要求和运河实际作出的战略抉择。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生态长廊,是基于国内外发展教训的深刻总结。环境污染的外部性、流动性和累积性,使跨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水是流动不息的,污水的迁移不容易被发现、溯源和追责。正因为如此,跨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往往容易被暂时的繁荣假象和本位主义的既得利益所左右,从而导致脆弱的水生态体系在旦夕之间发生崩溃的灾难。据史料记载,我国的黄土高原、渭河流域、太行山脉曾经是森林覆盖、山青水秀的好地方。由于历史时期毁林开荒、滥砍乱伐,如今是千沟万壑。在国外,古代两河流域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近代以来英国泰晤士河的“大黑臭”和严重瘟疫、北美五大湖区的“生锈地带”和“棕色地块”以及多瑙河、莱茵河、田纳西河的跨界污染,也都曾让人们饱受痛苦。在对待自然问题上,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曾深刻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1]人因自然而生,人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尊重自然规律,走“天人合一”之路,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

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生态长廊,是江苏转变发展方式、补上环境短板的时代要求。旧的粗放式发展方式,以GDP为纲,政府相互竞争,盲目扩张,具有高投入、高污染、低效益的显著特征。就全国而言,2007年中国的GDP占世界6%,但为了创造这占世界6%的GDP,却消耗了当年世界煤炭消耗总量的48%,石油消耗总量的9%,钢材消耗总量的34%,水泥消耗总量的54%。对环境的污染更是触目惊心,如废水排放超过环境容量80%,CO2排放居世界第一,是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1.7倍,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不少地方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甚至出现了癌症村。这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以牺牲后代人的幸福为代价换取当代人的“富足”,大而不强、胖而不实、没有可持续性的发展方式,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就江苏而言,江苏经济多年来持续保持高速度增长,以占全国约1%的国土面积,承载着全国6%的人口并创造了10%的经济总量。也因为如此,江苏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已经近乎极限,出现了不容忽视的环境短板问题。建设大运河文化生态长廊,是对跨界、跨流域治理命题的直接回应,可谓适逢其时,意义重大。在生态环境的治理、修复和保护上,我们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与旧的发展方式彻底告别,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体现了江苏人民期盼蓝天碧水的迫切要求。

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生态长廊,是发挥江苏运河自身优势、焕发古老运河青春活力的明智选择。大运河由北面南,纵贯江苏全省。运河沿线植被覆盖良好,河湖众多,是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输水通道、生态廊道和黄金航道,是长江大保护战略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生态优势。第一,大运河是国家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所在。工程从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其平行河道逐级提水北送,连通邵伯湖、高邮湖、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等调蓄湖泊,承担着为华北数亿居民输送“放心水”的重任。第二,大运河沿线是动物迁徙繁衍的重要通道。作为中国三大候鸟迁徙通道、世界八大候鸟迁徙路线之一,每年经此停歇、繁殖和越冬的各种水鸟超过150多种,有百万之众。第三,大运河一线是全国湖泊串珠般分布的密集区之一。江苏是闻名全国的鱼米之乡,湖泊总面积6372.9平方千米,占全国的7.8%;湖泊拥有率(湖泊总面积与本省国土面积之比)6.4%,是全国最高的省份。这些湖泊密集分布在运河沿线,由北面南有微山湖、骆马湖、洪泽湖、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滆湖、太湖、阳澄湖、淀山湖等,其中太湖、高邮湖、洪泽湖、微山湖均居中国十大淡水湖之列,是扬州、泰州、淮安、盐城、宿迁、徐州、连云港7市,6.3万平方千米(占全省的60%)、近四千万常住人口(占全省的49%)的饮用水源。第四,大运河是江苏“1+3”重点功能区战略中江淮生态经济区的纵轴。江淮生态经济区涉及的苏中、苏北5市(扬州、泰州、淮安、盐城、宿迁)、11个县市(高邮、兴化、宝应、涟水、盱眙、金湖、建湖、阜宁、沭阳、泗阳、泗洪),将通过大运河文化带生态长廊建设,以生态为底色,做足生态文章,彰显生态优势,从而一举摆脱产业梯度转移被动接受者的不利地位,打破追随者的路径依赖,实现弯道超车,形成支撑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一翼。

2 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生态长廊的路径选择

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生态长廊是服从全国发展大局、服务国计民生的重要职责,是推进江苏全省“1+3”区域发展格局优化重构的重要抓手,也是彰显江苏大运河独特优势、挺起江苏绿色发展脊梁的重要举措。以绿色理念引领大运河文化带生态长廊建设,要综合施策,务求实效。

强化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理念是绿色发展行动的先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化绿色发展理念,要把生态作为大运河文化带生态长廊建设的根本依托和最大优势,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大运河及其沿岸地区的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大运河及其沿岸地区的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强化绿色发展理念,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时提出的强、富、美、高新发展定位,使绿色成为江苏发展的鲜明优势,让绿色成为江苏新的增长点;强化绿色发展理念,要清醒认识江苏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要铭记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的严峻现实,要正视江苏人民对新鲜的空气、干净的水和放心的食物的强烈诉求,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放在重而又重的位置,决不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强化绿色发展理念,要准确认识和把握抓生态和抓发展内在统一于实现更好的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好大运河及其沿岸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不能把抓生态和抓发展对立起来,做到经济上台阶,生态文明也要上台阶。

打造清水长廊。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生态长廊,离不开水主题,绕不过水问题,应确保“一河清水向北流”。影响水生态的因素错综复杂,既有工业的点状污染,也有农业的面源污染;既有水质状况的浅层表象,又有岸上管网的深层原因;既有下游河段产生的问题,同时也有上游地区出现的问题。因此,打造清水大走廊,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必须系统施治,综合做好“加减乘除法”,使江苏大运河文化带生态长廊真正成为流动的绿色景观、律动的生态屏障。“加法”就是实施湖泊保护工程,通过退耕、退渔、退养和还林、还湖、还湿地,因地制宜将大运河沿线大大小小的湖区退还面积扩大至沿湖3平方千米以上,以进一步增强湖泊的自净能力和涵育能力。“减法”就是关停或搬迁大运河文化带生态长廊沿线的小化工、砂石场、小船厂、畜禽养殖场,全面清理污染源。“乘法”就是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动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和污水管网建设,大幅度提高污水处理率和负荷率。“除法”就是推行“河长”、“断面长”制,整治黑臭河,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集中无害化处理,消除环境隐患。

建立标识性的“绿肺”、“绿肾”、“绿心”。所谓“绿肺”,就是城市公园体系。在骆马湖、洪泽湖、白马湖等湿地公园的基础上,建立层次合理、均衡分布的生态、休闲、运动等功能复合叠加的郊野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形成城市冷桥,降低热岛效应,使其成为会呼吸的城市绿色开放空间。所谓“绿肾”,就是湿地。保护珍贵的湿地资源,发挥其涵养水源、净化污染、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养育珍稀物种、维护生态平衡的功能。所谓“绿心”,就是大型生态中心。在运河沿线地区规划建设一批10平方千米以上的生态中心,力争树木高大化、彩色化、珍贵化、多样化,形成大体量、大绿量的景观带。

形成有特色的生态产业优势。形成有特色的生态产业优势,要准确认识和把握坚持“生态+特色”,以生态为底色,以发展为根本,以产业选择为关键,突出发展最能体现江苏大运河文化带生态长廊资源禀赋优势的产业和绿色高端产业,使江苏的发展包含更多的生态特色;形成有特色的生态产业优势,要立足各地的基础和条件,深入研究和梳理谋划,看自己最适合干什么,能够形成什么样的特色,努力成为全省在某一方面最具特色的地方,使绿色成为大运河文化带生态长廊发展的突出标识;形成有特色的生态产业优势,要准确认识和把握绿色产业也是富民产业,如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人文旅游,可以让“无烟工业”为运河两岸地区的人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进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观光农业则可以为百姓拓展更好的致富渠道。

抓好一批试点示范。坚定不移举生态旗、打绿色牌,离不开“先行军”的实践探索。试点示范旨在通过试验发现问题,取得经验,进而树立典型、推广典型,这是一种重要的工作方法。目前,江苏大运河沿岸各地已经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涌现了不少先进典型,如宿迁把“生态立市”作为第一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江苏生态大公园”的发展定位,努力建设生态经济发展引领区、生态田园城市先行区、生态富民特色先导区和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区,咬住环境整治不放松,昔日的黄河故道重现水清岸绿的宜人景色,鸣凤溥公园由臭水沟华丽变身为城市绿芯,生态宿迁驶入“绿色跑道”。抓好一批试点示范,要根据发展路子的调整,对政策资源、人员力量等进行整合,强化农业、旅游、环保等方面的职能;抓好一批试点示范,要大力报道江苏大运河沿岸各地绿色发展、特色发展、富民增收的成效和亮点,广泛宣传大运河文化带生态长廊建设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成功案例,以鼓舞斗志,增强信心。

调整优化考核办法。考核内容和评价标准是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的核心,具有显著的导向作用。过去那种简单以GDP论英雄、偏重经济规模和GDP增长率的评价体系,客观上使得部分干部痴迷于项目投资,忽视投资效益和环境成本,甚至大搞重复建设,以不断做大、做强的GDP数据,换得考核的高分和仕途的晋升。这种以GDP为中心、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的考核评价体系,不仅导致地方政府债台高筑,金融风险加大,而且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和环境的严重恶化。调整优化考核办法,要研究制定相应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弱化GDP考核,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成本、污染治理等考核力度,摆脱过度依赖投资的增长模式,让运河沿岸各地和各级干部以历史的耐心、发展的定力,坚定不移沿着生态发展新路走下去,不为一时的GDP增长快慢而纠结;调整优化考核办法,要对运河沿岸地区实行差异化考核,重点突出生态环境、特色发展、富民增收,更加注重对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的贡献,将运河沿线各地的注意力和重心加快引导到生态发展路子上;调整优化考核办法,要引入老百姓对环境的满意度指标,将老百姓从“求温饱”到“盼环保”、从“重生活”到“重生态”的重大关切,转化为领导干部带领群众开拓绿色新路的强大动力,使运河沿线人民共享生态环境这个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加强政策支持。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生态长廊,需要协调有力的政策支持。加强政策支持,要研究大运河文化带生态长廊建设的政策体系,加强与运河沿线地区走出去的人才对接,让更多的人拥抱运河,亲近故里,回乡创业;加强政策支持,要求省级机关各有关部门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在政策、规划、审批、资金等方面根据大运河文化带生态长廊建设实际,进行调整优化,形成支持大运河文化带生态长廊建设的全省之力。

猜你喜欢

长廊大运河江苏
数读江苏
大运河,行走山东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江苏
漫画长廊
考古者眼中的隋唐大运河 湮没的辉煌
漫画长廊
遇见“大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