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国《宅地法》的负面影响
2018-01-28曹睿
曹 睿
(西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美国政府于1862年颁布《宅地法》,该法案的颁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西部垦殖农民的土地要求,确立了小农土地所有制,为美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宅地法》的实施改变了美国东西部的差异,但是该法案为美国带来进步的同时本身也存在许多负面影响。国内学者对于该法案在实施后引起的社会问题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拟就此问题作一阐述。
一
《宅地法》的颁布,促成了移民西迁浪潮。移民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导致土地荒漠化问题严重,破坏了西部的生态平衡。
“从1863~1874年,最初宅地登记的63%都获得了土地所有权。”[1]从总体情况来看,大部分登记者都住满了5年,获得了土地所有权,成为小土地所有者。《宅地法》实施初期,美国政府给予西部人民一些土地扶植政策。“如1873年《育林法》,要是种树40英亩以上的人可以再增加分配160英亩土地。”[2]“1877年的《干旱地条令》,规定每英亩干旱地的荒地售价1.25美元,一个移民只要先付款25美分,经证明3年内确曾对荒地进行过灌溉,再补交每英亩1美元的地价,就可以获得640英亩的土地所有权。据此,大约有1万英亩的旱地分给了移民。”[3]移民通过这两项法案获得大片土地,小土地所有者逐渐变成农场主,以自己的农场为主进行运作。大农场的形成让农场主采取粗犷的土地开垦方式,地表遭到严重的破坏,为后来的土地荒漠化奠定了基础。“1860~1900年,全美的农场数由204.4万个增加到573.9万个,耕地由1.63亿英亩扩大到4.15亿英亩。”[4]166耕地面积不断扩大,植被面积逐渐缩小,西部地区的环境因此受到了影响,生态平衡被破坏。
起初,土地所有者在耕地上放牧,因为采取了粗犷的放牧形式,土地的肥力较前有所下降。西部地区气候恶劣,年降水量较少,由于牲畜对草原侵蚀严重,草原面积逐渐缩小。畜牧带来的收益越来越小,过度放牧使得农场主不得不改变策略,放弃畜牧转向种植农作物。农作物种植以粮食作物为主,为了种植更大面积的粮食作物,农民开始重新开垦荒地,许多荒地变成了田地,“从1879~1929年的50年间,8个大平原州的农作物收获面积数量激增:从1899~1909年的10年间,收获面积的增加量为1810万英亩;从1909~1919年的10年间,收获面积的增加量为1620万英亩;从1919~1929年的10年间,收获面积的增加量为1540万英亩。”[5]大平原的土地被无限开垦,粮食总量不断激增,为西部的农业提供了范例。虽然农作物的数量越来越高,其增长为农民提供了高额利益,但是这种收获是建立在对土地无限制开发的基础之上。每年开垦荒地的数量都会增加,在耕地面积增加的情况下,农作物的产量自然会提高。为了追求高效益,农民盲目地开发土地,大量土地被轮番耕种,农作物收获后未对土地进行松土、修复、增肥等措施,未及时采取科学的办法对土地进行护理。为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政府看到农场带来的巨额收益后,鼓励农民开垦荒地,但很少提出对土地的保护,由于移民对土地日积月累的超额度使用,许多土地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西部变成了一望无际的田地,由于缺少植被的阻挡,随着风蚀,土壤的表面开始风化,最初的沃土逐渐形成了颗粒状土壤,草原大面积失去了草皮。由于缺少植被,农地无法涵养地下水,西部出现了更严重的荒漠化,加剧了土地的水土流失。土壤的荒漠化引起了一系列灾难,西部土地被过度开垦,森林被无节制地乱砍滥伐,水土流失严重,在暴雨的冲刷下形成了泥石流,所到之处一片狼藉。美国移民对土地的开垦是农业资本主义在西部扩张的形式,这些移民对土地几乎没有感情,疯狂的开发只为谋取暴利。在利益的驱使下,移民忽视了最基本的生态保护问题,土地最终无法承受毁灭性的开发,使西部荒漠化日益严重。
二
《宅地法》的目的之一就是打击西部的土地投机者,解决西部土地投机问题。该法案颁布后未能阻止土地投机商进行的投机活动,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美国土地投机活动自《宅地法》颁布以前就在西部盛行,共有过三次土地投机高潮。第一次出现在1812~1814年的英美战争之后,第二次出现在西部交通大发展的19世纪30年代,到了50年代,美国通过连续扩张又获得了大片土地,土地投机进入第三次高潮。《宅地法》明确规定获得土地的程序,从法律条款的表面来看,该法案较以前的土地法更为公平与民主,可以缓解西部土地投机的猖獗行为。但是事实上,《宅地法》颁布后,土地投机家依旧大肆进行土地投机活动,移民获得的土地较少。
“1785年土地法规定,西部国有土地的拍卖底价为1美元,一次性购买不得少于一个地块即640英亩,而且必须以现金交付,现金购买土地面积没有上限。”[6]1785年的土地法极大地影响了19世纪的三次土地投机高潮,西部的大片土地通过该法案落入投机商之手。1862年《宅地法》颁布后,旧的土地制度继续允许存在,新旧两大土地制度并行,形成了极不协调而又相互冲突的两大系统。旧的土地制度强调公共土地的公开拍卖与现金购买,且售卖数额基本不限,而宅地法所开创的新土地制度则允许西部人民获得免费宅地。两种土地制度并存的后果之一是鼓励了土地投机,并使免费宅地政策形同虚设。[7]投机商们可以在旧土地制度下继续进行土地投机,其行为受到了法律的保障,这样,移民便无法与投机商争夺土地。
《宅地法》承诺会给移民获得土地的机会,但是西部土地的实际情况却不尽如人意。美国的三次投机高潮将西部许多土地纳入投机商的口袋,当移民来到西部拓殖时,发现可以开垦的土地少之又少,就算《宅地法》规定可以获得160英亩的土地,众多的移民和未被开发的土地数量是不对等的。许多移民只能通过两种办法解决土地问题:出高价购买投机者手中的土地,或者继续移民赴远西部的荒野免费获取贫瘠的土地。[8]投机商以批发价购买到大块良地,然后以贷款条件出售小块土地。移民仅凭个人力量无力耕种大片土地,只能向土地投机商高价购买小块土地,满足个人耕种的条件。再者,西部的土地投机与国家的政策是联系在一起的,当国家出台建设某一地区的政策时,土地投机商必定会大量购买该地区土地进行投机。当被建设的地区发展起来时,会有很多的移民涌入,这时投机商手中掌握的土地就变成了炙手可热的产品,移民为了生存会以高价购买,大量金钱落入投机商之手。在土地投机活动中,商人占了重要的部分,官员也参与其中。19世纪50年代后,商人与官员勾结,将优质土地降等级出售,使大土地投机集团获益颇多。资本与权力的交换,成为土地投机活动中的又一特点,官商互帮互助,最终损害了西部人民的利益。
美国的西部开发可以看做是资本主义在国内的一次扩张,投机商占有大量土地,不是为了耕种,而是为了获取高额利润,移民成了他们剥削的对象。土地投机活动是大资本家为满足他们的需求而进行的,透露着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美国政府对此也只是默不作声。《宅地法》总体来说实现了西部土地无偿分配,但从一些数据来看,它的实际效果未有想象中的明显。“从1860~1890年间,美国农场土地面积从4.07亿英亩增加到大约8.39亿英亩,而在增加的4.32亿英亩农场土地中,只有8000万英亩是按《宅地法》原则分配给广大农民的。3.5亿英亩主要是通过土地公司、铁路公司和其它途径,以购买或租佃方式获得的。”[9]144大部分土地未如预期落入农民手中,农民获得较少的土地体现了这部法案的不足之处,该法案规定了土地无偿获得的办法,政府却未能对投机商进行严格打击,让土地投机商利用旧的土地法进行投机活动,大量土地被兼并。《宅地法》在实施中让投机商得以存活并再次发展,增加了农民与投机商人、政府的矛盾。
三
在《宅地法》政策的推动下,东部移民的注入加速了西部地区的发展。因西迁人数过多,导致东部地区资本流失严重,造成了东部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发展相对缓慢的现象。
“西部人口急剧增加,在1870~1890年期间,密西西比河以西的西部人口从687万多人猛增到1677万多人。”[10]人口的西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西部进入了全面拓殖与发展的阶段,西迁的人口为西部注入了新活力。移民的耕作方式主要以开垦土地、种植良田为主,耕地面积不断扩大,资本主义农场开始形成,促成了一大批农场的出现。“远西部及战后的西部地区的农场数,从1850~1860年增加了41.64%,从1860~1870年增加了39.1%,从1870~1880年增加了73.7%,从1880~1890年增加了74.2%.”[4]156可以看出,《宅地法》颁布后的30年间,农场的数量上升幅度较大。为了使大农场运作,必须投入大量人口进行生产,这无疑加速了东部地区的人口向西部迁移。“1870~1880年,大平原及远西部增加人口111.2万,其中堪萨斯获得34.7万,科罗拉多获得9.6万,达科他领地获得5.5万,表明人口正在向大平原和山区地带集中。”[4]17419世纪40年代以后,美国的交通运输也有了极大提高,“在1869~1893年,美国先后建成了5条横贯大陆的铁路线。这些铁路干线及其支线就像几根长长的动脉从东部心脏地区延伸到中西部、西南部和远西部的各个角落,把移民和资本以及器材设备输送到‘最后的边区’。”[10]因为有了铁路的便利交通,移民西迁变得更加便利,东北部人口加速了向西进进程,给西部带去了东北部人口与先进的技术。
起初,西部的扩展是以农场的形式出现,随着移民的增多,其他行业也慢慢发展起来。从19世纪第二个25年开始,旧式商家便以“在外资本家”的姿态,把自己的活动重点从东部转向正在被移民占领的西部,使自己成为土地投机家、抵押公司的发起人及铁路建筑的策动者。[9]267西部逐渐繁荣起来,产生了可以自给的生产生活方式。西部为东部的工业革命提供了粮食、原料和市场,廉价的商品使西部的产品与东部地区相比较之下更有优势。
“1860~1910年间,新英格兰耕地减少了42%,即500多万英亩,这里成千上万的农场荒芜了,东北部进入了依靠其他的地区供应食品的时期。”[11]东北部物价高涨,劳动力价格高涨,许多资本家不得不放弃某些行业,重新考虑经营方式。而且随着西进运动的发展,西部地区逐步投入开发,工业区不断扩大。但工业区的扩大并不是平衡的,主要方向是向西而不是向南,其结果是五大湖重工业区的形成。[4]170工业区的形成促进了其他行业的发展,吸引了东部人口向西部的流动。在五大湖工业区形成的同时,西部正进行着狂热的土地投机活动。虽然工业革命在东北部已经展开,由于土地投机可获取暴利,资本家在一定时间内并未重视东北部工业的发展,将重心放在西部土地投机活动中,导致东北部的工业化迟迟没有到来。加之东北部气候严寒,不适宜种植棉花等工业原料,原料只能通过西部和南部提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工业的发展速度。
《宅地法》的颁布使更多人为了土地和梦想向西迁移,人口的西迁为西部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却给东北部造成了劳动力的流失。同时,此举也吸引了大量的资本家放弃东北部原有的产业,来到西部经营,从而吸引了大批商业资本,给东北部造成了资本流失。《宅地法》促进了西部的发展,使西部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部一跃成为美国重要的地区。但是,在西部繁荣的同时,东北部许多地区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繁荣景象有所下降的局面,与西部形成鲜明的对比。《宅地法》未考虑到人口大量西迁后对东北部产生的影响,造成了东北部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发展速度有所减缓的结果。
四
《宅地法》颁布后,绝大多数美国黑人未能按照该法案规定的条款获得实际土地,美国黑人自由民获得土地并成为小农场主的愿望落空。
“实际上,由于参加叛乱的南部11个州退出了联邦,这一法令涉及的联邦公地分配原则只适用于西部,并不包括南部。此外,由于美国的黑人并没有公民权,因此,这一法令实际上将黑人排出了申请者的范围。”[12]黑人虽然得到解放,获得自由,但从这项法律中并未得到文中规定的大量土地,黑人的地位依旧没有提高。
黑人在购买土地方面面临着一个现实的问题,即无钱支付土地费用,即使个别黑人有钱,在这个群体里也占据极少数。已经解放的黑人依旧是白人的主要劳动力,其廉价的特点使白人想方设法把黑人留在土地上耕作,避免将土地卖给黑人甚至租给黑人,巩固自己的经济利益。“1865年5月29日约翰逊总统发布了《大赦宣言》,宣布除了少数几类人之外,所有宣誓效忠联邦的人都将得到赦免并将归还被没收的财产。”[12]宣言使大多数自由土地重新回到种植园主的名下,美国黑人能获得土地的可能性进一步减少。随着白人土地数量的逐渐增长,南部经济状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于联邦政府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被解放了的黑人的土地问题,昔日的奴隶们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不得不继续租种原奴隶主的土地,租金或者以收获谷物的1/3缴付,或者以每英亩或整个农场按定额现金缴付,从而在原奴隶制种植园的基础上,形成了两种主要的土地租佃关系,即分成农制和钱租租佃制,大多数佃农都自己耕种和经营,只有少数佃农雇佣工资劳动者。”[4]161租佃制代替了奴隶制,此举虽然是美国历史上的重大进步,但租佃制没有为黑人的切身利益着想,再加上美国联邦政府的不作为,《宅地法》对黑人的土地权利起到了相对较少的作用。
可以说,北方政府用《宅地法》吸引了大量的黑人参加南北战争,为其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战争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宅地法》未能使大多数黑人获得实际土地,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黑人获取土地的权利,使黑人获得土地并成为小农场主的梦想最终落空。
综上所述,《宅地法》极大地促进了美国北方政府在南北战争中的进程,满足了绝大多数美国人对西部土地的需求,为美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它未做到解决当时美国国内所有的矛盾。《宅地法》引起的西迁浪潮使脆弱的西部生态环境逐渐恶化,西部土地荒漠化问题日益严重。《宅地法》与旧土地制度同时存在,西部土地投机活动依旧猖獗,农民无偿获得土地的愿望未能实现。东部移民的注入加速了西部的发展,但由于西迁人口过多,形成东部部分资源流失,造成了东部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南北战争后,政府未按照《宅地法》给予黑人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黑人获得土地的权利,使南部黑人获得免费土地的愿望落空。这些突出的问题,反应了《宅地法》在颁布时未能考虑到国内方方面面的问题,并且在实施后出现许多负面影响,使国内矛盾增多,加之美国政府对这些问题管理不善,矛盾在一定时期内停留,影响了美国全方位的发展。
[1]张卫军.《宅地法》与美国西部农业开发[J].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4):45.
[2]J.T.施莱贝克.美国农业发展史[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149.
[3]F.SHANNON.The Homestead and Labor Surplus See[J].American History Review,l961,61(4):648.
[4]何顺果.美国史通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
[5]高祥峪.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美国大平原尘暴区的形成[J].世界历史,2013,(4):43.
[6]兰伊春.论近代美国西部土地开发中的土地投机问题[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7,(4):64.
[7]GATES.Recent Land Policies of the Federal Government[M].Certain Aspects of Land Problems and Government,New York:1934:19.
[8]GATES.Recent Land Policies of the Federal Government[M].New York:Certain Aspects of Land Problems and Government,1934:119.
[9]何顺果.美国边疆史——西部开发模式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10]刘续贻,杨茂生.美国通史: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1]福克纳:美国经济史:下卷[M].王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31.
[12]吴浩.失去的机会:1866年美国“南部宅地法”与黑人获取土地的失败[J].史学月刊,2015,(2):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