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教育,不能变成“花钱买面子”
2018-01-28
不久前,一则题为《全班只有儿子没出过国 杭州妈妈只能花三万报名游学》的新闻在互联网上热传,引发了关于高价游学的激烈讨论。这位妈妈原本对海外游学持谨慎态度,不仅是考虑到出国花费不菲,同时也认为“儿子现在还小,以后出国的机会多得是,没有必要急于一时”,但在得知“全班只有6岁的儿子还没出过国”之后,便立刻花费3个月的工资给他报了英国游学团。
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生怕自己“被别人比下去,脸上无光”,“教育焦虑”“攀比心”带来的盲目跟风,让游学中介赚得盆满钵满,但家长们除了“挣了面子”外,获得感寥寥。
《2018中国国际游学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参与国际游学的人员规模在86万人次,市场规模超过了200亿;2018年参与国际游学的人员或将达到105万人次,市场规模将达到300亿元。但在发展迅速、规模庞大的市场之下,游学行业供需不对称、负面消息不断,游学产品良莠不齐,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媒体报道称,有家长反映,一些游学团,花3万只在名校拍个照,而这些学校是可以免费参观的;有的所谓“顶尖大学”只不过是籍籍无名的普通院校;“国际学生同行”就是找几个外国孩子来游学团驻地陪着聊聊天;“名校校长座谈”更夸张,竟然只是和游学机构的工作人员“座谈”……如此“挂羊头,卖狗肉”,以次充好,还是有家庭不断沦为“待宰羔羊”,除了监管层面的漏洞之外,家长们也应该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海外游学要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游学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过程,古已有之。它能够让孩子亲身体验国外的风土人情,接受异域文化氛围熏陶,增长阅历和见识,培养全球化视角,甚至为日后出国留学打基础。但真要兑现这些好处,需要家长和孩子事先做足功课。比如,要明确去哪个国家的哪些学校,学习体验哪些课程,希望和什么样的同龄人交流,是住在学校里还是住在当地人家里等等。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规划,才好有的放矢地去找合适的游学机构,选择心仪的游学产品,也能防止被人“忽悠”;同时,在做规划的过程中,父母应和孩子充分沟通探讨,准确详细地了解孩子的需求,也让他们带着任务去游学,而不是出趟国只为了疯玩。
要考虑孩子安全。出门在外,首先考虑的是安全,更何况还是出国,有些游学团还要安排学生住到国外的陌生人家里。而游学团学生人数往往都在十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带队的几个成年人很难兼顾到每一个孩子,需要学生有基本的自控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安全意识。因此,参加海外游学团,学生的年龄不宜太小。但国内某旅游网站监测数据显示,海外游学研学呈现低龄化趋势,有不少小学生开始参加海外游学,出游人次占比为11%;学龄前儿童出游人次占比为6%。这些低龄孩子显然照顾不好自己,会面临各种安全隐患。
要考虑家庭的承受能力。作为父母,总希望把最好的留给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幸福的,他们坚决贯彻“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精神,为孩子倾尽所有。生活上如此,教育上也如此。当得知别的孩子都出过国,只有自己的孩子是“异类”时,母亲毫不犹豫地改变初衷,把还在上小学的孩子送出国游学。家长的本意是不让孩子自尊心受伤,不让自己失了面子。先不论这种“挣了面子,失了票子”的做法是不是值得,行为本身就会在孩子的心中种下“攀比”的种子:只要别人有的东西,我就一定要得到。
投资教育,不能变成“花钱买面子”。被迫报的游学团效果一定不会太好,因为它从一开始就是“面子工程”,家长和孩子的心态没有摆正,游学旅途中再美的风景恐怕也无心欣赏吧!凡事都要量力而行,海外游学也一样,毕竟它不是孩子教育的必选项,更不是他们未来通往成功大门必不可少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