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老师:引导我朝向光明的那方

2018-01-28

教育家 2018年33期
关键词: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光明

在学校学习时遇到的“老师”,不仅会直接影响自己的生活之路,甚至会直接导致发展方向的改变。每一位教师,是自己生命中的贵人,会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我清晰地记得启蒙老师吴春芳老师如何教我,记得宋先才、吴明学、程其兵等中小学班主任、学科老师如何关心我,记得许庆祝、徐敏等在读中等师范学校时的老师如何培养我,记得启蒙校长杨合生老师和退休教师鲍传友老师如何引导我。当后来有机会从小学教师转为研究生时,东北师范大学的柳海民老师和华东师范大学的叶澜老师,又成了我生活与发展的启迪者、帮助者、引领者。

老师,给学生带去光明的力量。我在安徽乡村小学担任教师、班主任、副校长时,有着对“天之骄子”大学生的崇拜,也有着继续学习的内在力量。在完全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下,我没有去学打牌,没有将更多时间放在娱乐上,而是投入自学考试、成人高考中。当我1995年不知天高地厚第一次报考东北师范大学的研究生,但没有被录取时,凭着年轻人的冲动,我写了一封信,表达自己希望有机会学习,但却不知道该读怎样的书和该怎样准备考试。作为一名乡村教师,在完全依靠邮局寄送邮件的时代,我甚至不知道这封信该寄给谁。最终,我在信封上写下:“寄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专业研究生导师收”。现在想来,还觉得不可思议——怎么会寄出这样一封信?而人生中的光,真的降临了,我后来竟然真的收到来自柳海民老师的回信,还是他在北京出差的时候写的——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柳老师就是一位研究生导师。柳老师鼓励我继续学习,又给我列出长长的书单。后来我第一次去北京,其他朋友去旅游了,而我则去书店买到了所有能买到的教育学著作。1996年9月,我去东北师范大学报到读硕,那时我的学术基础薄弱,我的学习思维需要重新建立,面对这样的基础,柳海民老师给予我的是信任,是直接的帮助,是鼓励,是学术的指导,还将我带进友好可亲的同学群体中。我在东北师大,有了认真研读学术著作的体验,有了参与学术讨论的体验,发表了第一篇论文,完成了第一篇研究报告,有了感受学术魅力、投入学术研究的体验。东北冬天的漫天飞雪,在我们记忆中,是那么美好!这是因为,有我敬爱的老师在那里。当我硕士毕业时,柳海民老师推荐我去报考叶澜老师的博士生,又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呈现在眼前。

老师,激发学生追求光明的勇气。记得开始跟随叶澜老师攻读博士学位时,叶老师已经是教育学领域无人不知的著名学者了。她指导我们读书,指点我们思考,非常细致地读我们的月末小结,推动我们寻找自己的研究领域和方向。那时我发现,叶澜老师不仅是理论创新的领军人物,而且还以“新基础教育”项目为核心,探索全新的教育研究路径,直接促成基础教育的变革。当我博士生二年级时,叶老师提供给我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每周至少一整天,有时是连续几天,跟着叶老师进中小学课堂听课、评课,进会议室讨论、交流,进一所所学校了解教育的变革。对于曾经有过小学教师工作经验的我来说,重新进入到充满生机的中小学里,这种感觉既熟悉,又陌生。而因为可以随时请教叶老师,可以不断观察、体悟叶老师的研究方式,可以向更多中小学校长和老师学习,那种学习和发展的感觉实在太棒了!

从那时开始,直到现在,我的工作、生活乃至于命运,与“新基础教育”几乎融为一体,在其中体现别样的研究之路与个人的专业发展之路,并在合作中承担社会责任。经历着这样充满召唤力的研究实践,总觉得有无穷的力量在不断生成。在后期我又追随叶澜老师进入到“生命·实践”教育学的创建之中,投入于中国教育学发展的事业之中。在一次次的讨论与会议中,在一轮轮的思维与理论的自我更新中,在越来越多的国际对话中,这个学派在继续发展,而我的老师没有因为退休而停止研究,没有因为年长而终止学习。在跟随叶澜老师学习的过程中,我常常会被她的勇气与魄力所震撼,为真诚与投入而感动,为责任与生活情趣而吸引。自1999年来上海读书以来,快20年了,老师的研究实践,老师的发展之路,老师的人格力量,照亮着我的前方。在这些方面,叶澜老师、柳海民老师,还有许多的高校老师和中小学老师,都是指引着我生活与工作的光源。

老师,在继续与学生一起创生新的光明世界。时常觉得自己是如此幸运,一直能感受到来自老师们的光明,一直保持着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一直相信世界需要光明,也存在着许多光明之源。博士毕业以后,我依然留在叶澜老师的身边,依然能经常见到柳海民老师,依然能继续参与老师们主持的重大研究项目,依然能不断得到老师的指导。与此同时,自己作为老师,也开始学习如何培养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开始更多与中小学校长、教师合作,也开始深化、拓展相关研究领域。因为有老师们为榜样,我也努力培养自己的学生,善待每位可能会向我求助、求教的学生,真诚对待合作研究中的伙伴,全力以赴帮助成就参与研究的伙伴。这些投入,无需他人认可,而是来自内心对老师的认同与感恩,来自对自己为人处世方式的清晰认知。十多年来,我义无反顾地投入中小学班主任研究这个毫不起眼的领域中,坚信这个领域所具有的学术意义与社会价值;而我的老师们通过课题研究、著作出版、学术会议等方式,一直在支持和帮助我。我心无旁骛地投入对乡村班主任的研究,与很多伙伴一起投入教育实验,促成乡村教育中主体的内涵发展,实现本领域的学术积累和实践创新。我投入对学生寒假、暑假生活的研究,和天南海北的伙伴一起,去策划、组织,去与家长和孩子们合作,将这个领域开发成充满活力的教育世界。目前,我还在对更综合的学校—家庭—社区合作领域的开发与更高品质的国际对话的投入,进一步关注学习型社会、老年教育等领域的研究。很多时候,这些研究“成果”是不受大学认可的,这些投入可能也会引起别人的不解。但我认为应该像自己的老师一样,保持一份光明的心态、坚定的信仰、实践的勇气,并以自己的探索,为世界、为他人多带去一些光明。

求学多年,现在也身为他人的“老师”,越来越感受到教育的伟大、教师的伟大、生命的伟大。这次有着这样的机会,可以大声地说:谢谢,我的老师!

猜你喜欢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光明
一部系统研究批判教育学的力作
——评《批判教育学的当代困境与可能》
遇见光明
实践—反思教育学文丛
曲靖师范学院教育学学科
黑暗中的光明
侨爱执灯 复刻光明
Charlotte’s Web: A Fantasy Pig,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Death
A Feminist Analysis of Aunt Georgiana in A Wagner Matinee
Addressing Forms of Gender in Andersen's Five Fairy Tales
韦钰:神经教育学与创新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