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育德育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018-01-28

教育家 2018年34期
关键词:元认知潜意识家训

初中阶段是学生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关键时期,也是塑造学生健康向上品德的最佳时期,为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山东省莒南县第七中学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不断创新德育形式,着力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涵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培育特色学校文化,走内涵发展之路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品德健康发展具有规范、导向、促进和激励的作用,是学生成长的主要教育因素之一。我校在征集、讨论、修改、完善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在内的独具特色的核心文化体系,借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几个词语来表达,并赋予其新时代的内涵,具体表述为:校训——修身治学 齐家报国;教风——弘道明德 厚生善喻;学风——乐学笃行 慎思勇毅;校风——和而不同 止于至善,以此来引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学校既着力构建隐形的、精神层面的学校文化,又充分发挥显性的、物化的文化资源的育人作用,真正让学校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在校园改造工程中,我们根据学校的文化特点精心设计绿化方案,现在的校园不仅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秋季有果,更独具匠心的是处处散发着文化的芬芳。教学楼前的绿化以松竹梅为主题,“松、竹、梅”世称“岁寒三友”,象征学校不畏逆境、战胜困难的坚韧精神。绿化带中的祥云图案象征着和谐、吉祥,与校风“和而不同,止于至善”相契合;祥云在天,寓意我们的学生在广阔的天空奋力搏击,自由翱翔。连绵不绝的回形纹图案,饱含着源远流长的寓意,表达了我们渴望学校发展越来越好的美好愿景,亦有回报之意,契合了校训中“齐家、报国”的追求,与祥云图案蕴含的对学生的期望相呼应。海棠苑

和桃李园,寄托着我们对繁花似锦和桃李满园的期盼。学校的墙壁文化、走廊文化、橱窗文化、班级文化与办公室文化等都是育人阵地,学校的每一处设计都着眼于“让每一处景说话,让每一处景育人”,校园里氤氲的人文气息浸润着学生美好的性情和高远的志向。

编写校本课程,利用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编写学读《百家家训》课程。家训作为一种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沉淀下的文化形式,已经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们精选了一些历代名人家训,如《王氏家训》《颜氏家训》《陈氏家训》等,和学生一起对名家家训进行解读,根据时代特点,批判性地继承家训文化的精髓,编写了《百家家训》教材,开设了《百家家训》校本课程讲座,为学生讲解百家家训的精义,让学生感受家训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治学、修身、处事、齐家、治国之道,从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进行自激自励,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编写学读《中国孝文化》课程。“孝”是人类最古老、最朴素、最伟大的情感,特别在中国,它显得尤为深沉、厚重。千百年来,孝已经成为约束和衡量人们行为的一种道德规范和准则。为了培养学生的孝心,学校组织教师编写了《中国孝文化》校本教材,让学生感知孝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和意义,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选取了最为经典的“二十四孝”的故事,用典雅的语言、简约的画面,把一个个传统美德外化出来,张贴在走廊墙壁上。当学生穿梭其中的时候,那些文字于不经意间进入学生的潜意识,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同时要求每个学生每天做一件尽孝心的小事,将孝心付诸行动。从学生最基本、最现实处着手培养其思想品质,以孝育德,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全市校本课程评比中,学校的《中国孝文化》获得一等奖,并被推荐参加省级评比。

编写学读《校园植物志》校本课程。花木有品草有情,花草树木中蕴含着极大的文化内涵,也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良好教材。为此,我们编写了校本教材《校园植物志》一书,融科学性、文学性、艺术性于一体,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欣赏性。同时,我们还开设了“校园植物志”课程,既陶冶了学生的高尚情操,又提升了学生的表达与写作能力,一举多得。

学读《弟子规》《论语》《孟子》等传统文化名篇。《弟子规》《论语》《孟子》作为中国传统的启蒙教材,蕴含着深刻的治学和做人道理,如果学生能读懂背诵下来,将受益终生。例如《劝学》一文,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阐述更是深刻、独到,学生读后也会受益匪浅。带领学生能背会讲,要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例子进行解读,并利用一些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专项考查;读、颂、讲等各种形式并行,对表现突出的同学进行奖励。通过此项活动,既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纠正了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运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培育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有可能会出现厌学、人际交往困难、抑郁、沉迷网络等各种心理问题。为此,我们运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有效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是辽宁师范大学教授金洪源及其领导的课题组历时20多年研发的新一代高效心理干预技术体系。

元认知干预技术有两层含义:其一是临床干预技术含义,指专业人员把心理求助者培养成能够自己高效干预自己的潜意识心理结构,实现心理健康、人格优秀、潜能充分开发的优秀者的目标心理技术体系;其二是自我修养和发展元认知智慧的含义,指掌握了元认知干预技术的人们自觉地控制自身的潜意识心理活动,实现心理健康、潜能开发、人格优秀等目的的自我心理修养方法体系。

元认知干预技术澄清了传统心理治疗中对潜意识心理现象的种种误解,同时寻找到有效干预潜意识心理障碍的途径——促进求助者元认知能力发展,使得神经症患者、学习行为障碍者等在心理活动中被动地为潜意识所左右的成分比重越来越小,直至达到“想学能学好,想做能做到,想放能放下”的自觉、自主、自由境界,包括对厌学、低效学习行为、过敏性考试紧张、学校生活不适应、同学或师生关系过敏等的临床技术干预。其修正与培养某种人格效果显著,例如对人际关系过敏性人格、嫉妒、心胸狭隘、猜忌多疑等消极性格的矫正实施技术干预,省时省力迅速见效。

我们利用这项技术,运用团体心理辅导课和个体心理课两种课型应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对学生进行干预,分析学生性格问题背后的心理机制(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和核心要素(焦虑情绪),给学生讲清原理,调整学生认知,通过运动和放松练习,改变学生情绪性质并输入积极、健康的知识,最终高效、彻底解决了学生心理问题,促进了学生的转变。更为重要的是,学生掌握了元认知干预技术,能够自觉地控制自身的潜意识心理活动,形成实现健康、潜能开发、人格优秀等自我心理修养方法体系。

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途径实现德育效果

学校建立了家长学校,逐步形成了固定的家庭道德教育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培训平台。每学期都会开展家校联系周活动,定期召开家长会,通过家长会帮助家长端正家庭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家庭道德教育水平,共同探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途径,提出学校希望家长配合教育的具体要求和建议,并努力取得家长对学校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学校每学期都会进行各种形式的家校联系活动,包括家访、电访、信访等,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和家庭道德教育的环境,发现问题,及时沟通,避免学生因家庭问题而出现思想偏差。各种形式的家访人次要达到全班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在家校联系过程中,学校强调注意方式方法,妥善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平等合作关系。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德育任重道远,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与实践,育德育心,方能取得更好的德育成效。

猜你喜欢

元认知潜意识家训
张载家训不只是横渠四句
高职学生英语词汇学习元认知量表构建
传统家训里的廉政观
三坊七巷 名人家风家训馆
第一眼看到什么动物,测试你潜意识下的心理状态
元认知:领域一般还是领域特殊?
家训伴我成长
Modeling some long-term implications of CO2fertilization for global forests and forest industries
潜意识欲望的诗意书写——柳梦梅形象的潜意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