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宗茂:大山深处的教育守望

2018-01-28

教育家 2018年34期
关键词:彭水县村小水田

重庆市彭水县龙溪乡水田村小学高级教师张宗茂的一生注定是不平凡的:儿子、母亲、妻子相继病逝,他承受了比常人更多的痛苦;而从教38年,一共带过76个班级,为1678个山里孩子凿开了通往大山外面的希望之路,他又享受到了常人很难获得的幸福与荣耀。1999年张宗茂荣获教育部首届“烛光奖”,2010年荣获“感动重庆十佳教师”称号,他也被人们誉为“水田村不灭的烛光”。

1973年,刚刚高中毕业的张宗茂放弃了其他待遇较好的工作,来到海拔1400米的如榔村村小任教。去往如榔村的道路崎岖难行,学校里没有住的地方,每天往返要翻山越岭4个多小时,中间还要几次涉过经常突发山洪的河谷,每天早晚张宗茂都要护送学生过河。

1981年,张宗茂被调回家乡所在地彭水县龙溪乡水田村小。当时水田村小只有两间破漏的教室,全校只有他这1个老师和9个学生。他不停地找村干部、找学生家长,修起了4间木瓦结构的教室,又挨家挨户动员辍学的学生返校。山路曲折蜿蜒,一边是深不见底的悬崖,一边是险峻的石山,遇上下雨更是泥泞不堪,寸步难行,甚至滑坡断路。有的家长担心山路太远太险,张宗茂就答应每天接送。“没有一个学生在我护送的路上出过意外!”这是他最骄傲的事。

看到学生家里穷,张宗茂主动提出由自己先垫付学费。1987年,他每个月工资才十几元,但他一度为学生垫付了四千多元学费,也正是因为他的努力,30多年来,水田村孩子们的失学率几乎为零。

很长一段时间,张宗茂一人承担了水田村小所有课程的授课任务。小学学习内容增加了此前从未学过的自然课后,为了能让学生及时跟上学习进度,张宗茂在上课的前一天会前往龙溪乡中心小学旁听中心校教师讲的生物课,并认真记录笔记、教案,回到家后结合自身理解进行调整。第二天正式上课时,他将讲课用的笔记工工整整地抄录在黑板上,学生很快就能掌握知识。寒暑假张宗茂都会挨家挨户进行家访,一般要走两三趟。这样做既为了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同时也为了给孩子和家长继续读书的信心。作为一名山村教师,不让一个孩子辍学是张宗茂最朴素的愿望。

张宗茂常说:“我一辈子都在大山里,对我来说,最美的事就是看到孩子们长出翅膀,一个个飞出大山。”为了给更多的山里娃娃插上梦想的翅膀,他放弃了到各方面条件都好得多的乡中心小学任教的机会,即使退休了仍然义务担任水田村小学的校外辅导员,为孩子讲《论语》,并经常与水田村小的教师一同学习,给义务支教的外省、外县老师代课。他曾带着水田村小的4个孩子参加全市《论语》背诵活动,这4个孩子是唯一一组来自农村学校的学生,他们的表现打动了现场的许多听众。

张宗茂的无私奉献与默默坚守,影响、带动了更多的老师扎根山区,以他为原型拍摄的电影《守望一生》在社会上也引起了强烈反响。漫长岁月中,张宗茂坚守着巴掌大的学校,“我没有什么别的梦想,我只图一个,就是让山里的孩子过得比我们好,让以后的水田村比现在好。”相信有了山区教育人的坚守,有了更多人的关注与支持,一切,都会越来越好。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自《光明日报》《重庆商报》)

猜你喜欢

彭水县村小水田
重庆彭水县:土特产线上“赶场”
坚守村小23年,爱心留乡间
彭水县黑洞河水库施工导流方案比较
莫里斯的短篇小说——《小个子法国人和他的水田》
先锋厦地水田书店
关于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调研报告——以重庆市彭水县郁山镇为例
杨家圈遗址水田遗迹探查
马鞍山市九村小学
凤头猪肚豹尾说“白传”——读《白水田传》
丰城市招聘218名大中专毕业生到村小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