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的德育应对

2018-01-28

教育家 2018年34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道德互联网+

一直以来,德育都是教育的首要工作,更是首要任务。现如今,网络已成为影响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个性心理的重要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讲,网络道德教育的过程主要是一个道德内化的过程。网络道德教育要真正发挥作用,最终必须落实到小学生自身的道德发展和自我教育上来,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在网络道德教育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能动性。

转变观念,行动跟进

有些教师片面强调网络的弊端,排斥网络对小学生道德教育有利的一面。其实,网络问题的关键并不在网络本身,盲目禁止小学生上网,反而容易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教师要认识到,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它既给德育带来了难题,也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笔者授课的三个班级,每个班级都有各自的微信群。我在微信群里和家长们“约法三章”:支持配合学校工作;不要就问题事件随意进行评论;传播正能量。以此,让家长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学校教育的支持者和合作者,也为对学生进行德育做了铺垫。

针对学生,我充分利用网络“阵地”,进行周末作业的布置。这样不仅可以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的道德教育,还增强了教育的吸引力和说服力。我在微信群里和学生进行交流,对症下药,就势引导,并和学生成为微信、QQ好友,便于更好地把德育思想贯彻下去,利用聊天环境科学指导学生健康成长。

绿色空间,自主管理

如何让网络虚拟空间发挥作用,如何及时对网络信息做出反应,建设网络上的“绿色空间”,已经成为教师网络德育管理的首要问题。教师除将个人QQ和微信告知学生,主动占领网络阵地、拓展德育空间、增强网络的可控性外,还可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强化小学生的心理调试,培养其健康的心理素质。学校要针对日益凸显的小学生心理问题,加强有意义的网上思想交流,开设网上咨询热线,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解决他们的现实问题。二是为学生创设聊天、沟通的空间。只有了解学生所想,了解学生在网络中的所为,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在网络中,人际心理距离缩至极短,学生更容易敞开心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以平等的身份进行交流,可以大大增强德育的有效性。三是要求学生参与网络管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动手,自主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家校共育,创设平台

家庭承担着道德示范和道德启蒙教育的任务。父母作为孩子的教育者,其道德人格反映了自身素质,而且家庭中的亲子互动及家长潜移默化的引导,直接影响孩子的道德人格培养。因此,我经常利用微信平台,让学生和家长发表对学校教育、网络教育的见解,这样可以在讨论中找到许多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些办法是家长和学生共同讨论出来的,在实施中就会得到家长的支持,很好地解决了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网络是信息传播的“高速公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结合办学理念、办学历史,创设了学校网站,形成了有特色的网络校园文化,致力于构建真、善、美的校园网络氛围。此外,整个校区都创设了微信公众平台,每个班级也陆续开创了微信公众号、QQ空间、微博等网络平台。教师定期将学生的英语、绘画等作品上传至网络平台,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促进了各学科的发展。此外,结合班级特色,我们还举办了原创英语戏剧剧本编写、改编中外经典英文短剧活动,并将作品发至学校网络平台进行拉票。

与社会进步相一致的小学生网络伦理精神的构建是关系学生健康成长的大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教师要树立“大德育观”,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正确运用网络,提高小学生的道德自律水平。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道德互联网+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微时代”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庞学光:深化学校道德教育改革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