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惠霞:教育路上的向阳花

2018-01-28

教育家 2018年34期
关键词:张老师学校老师

在大都市里,一个职场新人往往要将大把的时间耗在通勤的地铁或者公交车上,因此他们自比为“挤在罐头里的沙丁鱼”,诸多抱怨。而在六盘山东麓甘肃省平凉市的偏僻村落里,时年19岁的张惠霞每天跋山涉水七八公里去上班,人迹罕至的羊肠小路上,偶尔还会有恶狼出没,但是她却从未想过放弃。张惠霞,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柳湖镇纸坊沟小学教师,在34年的教学生涯中,她就像一朵不惧风雨的向阳花,始终将爱和温暖洒向可爱的孩子和身边的同事。

1984年,19岁的张惠霞初为人师,她第一个从教的学校是安国乡闫家沟小学。也就是在这所学校教学期间,她每天都要跋涉七八公里,甚至在路上还遭遇过恶狼的威胁。“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一想到学校里那一张张可爱的小脸正在等待着老师,就感觉全身都充满了力量。”张惠霞说。在闫家沟小学,张惠霞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并承担语文教学工作,还要教授三年级的数学课程。山沟里的孩子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基础差、性子野,这都给教学增加了很大的难度。针对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张惠霞没有一丝厌烦,而是用自己的耐心和诚心逐渐打开了孩子们的智慧之门。冬天,她为学生架炉子生火;夏天,她为学生洒水扫地。她的宿舍平时是学生的开水房,学生生病时又是临时病房。当时与她一同在闫家沟小学的同事马兴说:“在张老师来闫家沟小学之前,学生流失的情况十分严重,很多孩子都半途辍学。但张老师来之后,学生都爱听她的课,学生人数增加了一倍。”

1993年,那场深秋里的大雨让张惠霞至今难以忘怀。当时她正在柳湖乡善家沟小学任教,罕见的雷雨使河水猛涨,张惠霞在来校的路上被河水挡在了河边。为了不耽误上课,她只好硬着头皮走进咆哮不息的洪泥水里。来到学校后,张惠霞冻得一直打战,但她仍支撑着身体走上了讲台。“风雨无阻,按时到校”,这是张惠霞从教多年一直坚持的一个原则。在她看来,老师肩负着两个重任,一个是“育人”,一个是“教书”,而前者更重要。要担当起“育人”的责任,除了苦口婆心地说服教育外,更重要的是以身作则。

“一个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俱进。”从教30多年,张惠霞一直坚持做一个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张老师活到老学到老,她每天都很早去学校,在书吧里看书。”学生姚杨广说。今年才三年级的他,已经在张惠霞的指导下读了很多书。在业余时间,张惠霞阅读了大量的教育教学理论及相关书籍,观看了教育专家课堂实录,从中汲取营养,进而转化为自己的教学实践。

如今,张惠霞承担着教导和教学的双重工作。在学校的管理上,她把师德、师资建设作为提升学校品位的重中之重。她要求每位教师每月要精读一篇理论和业务文章,做摘要笔记,并用各种形式强化他们的交流与运用,促使教师把教书育人的工作转化为自发要求和自觉行为。一有空闲时间,她便会去听老师们上课,听课笔记早已积累了厚厚一叠。每周开展的教研活动上,张惠霞还会在教研组内与老师们探讨教材,设计教案。青年教师曾晓莉感慨道:“张校长要求老师做到的她都会首先做到,要求老师不做的她从来不做。”

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职业,而是不断发展的事业。尽管收获了来自学生、家长、同事以及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誉,但是在张惠霞看来,自己始终如第一天去闫家沟小学报到时一样,只是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做着最本职的工作,爱着最可爱的学生。“从事教育工作是我一生的幸福。”张惠霞微笑着说。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自《光明日报》《平凉日报》)

猜你喜欢

张老师学校老师
张老师喝茶
学校推介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