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汉语教师跨文化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2018-01-28韩欣芝田兴斌

铜仁学院学报 2018年9期
关键词:跨文化汉语交际

韩欣芝田兴斌*



国际汉语教师跨文化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韩欣芝1,2,田兴斌2*

(1.贵阳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81;2.铜仁学院国际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

伴随着全球“汉语热”效应,国际汉语教师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具备什么样能力的汉语教师才能满足国家汉语教学市场的需求,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国际汉语教师必备技能之一,从国际汉语教师跨文化能力的界定,阐述了国际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所在,探讨了国际汉语教师跨文化交际培养的策略,以期对当前国际汉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提出意见和建议。

国际汉语; 跨文化交际; 培养策略

全球化智库(CCG)等机构发布的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7)》指出,2016年,来华留学生数量达到44.3万人,较2015年增长11.3%,来华留学生同比增速再次达到两位数[1]。目前,已有146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525所孔子学院和1113个课堂,各类学员累计达916万人[2]。从这两组数据中我们能看到国际汉语教师的需求量较大,那么国际汉语教师到底需要具备何种技能素质,才能满足国际汉语教学市场的需求?《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明确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国际汉语教师的职业需求为目标,围绕汉语教学能力、中华文化传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建设以核心课程为主导、模块拓展为补充、实践训练为重点的课程体系。《国家汉语教师标准》(2012)指出,国家汉语教师应具备五种能力,即汉语教学基础、汉语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和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其中跨文化交际标准包括具备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在“总目标”部分强调培养学习者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最终具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由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策略、文化意识四方面组成,其中,文化意识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意识与国际视野四部分[2]。从上述三个纲要性文件可以看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在国际汉语教师培养和国际学生的培养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是授之于渔的人,在教育教学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因此,各纲领文件要求国际汉语教师要培养国际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也意味着要求国际汉语教师首先要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国际汉语教师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主要力量,唯有拥有较强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才能胜任国际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

在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中以“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主题查询到7581篇文献,以“汉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主题查询到2690篇,占总数的35%。胡文仲[3]认为国际汉语教师应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教学水平,找到有效传播汉语的切入点,面对各种文化差异应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这样才能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效开展国际汉语推广工作。彭军[4]认为国际汉语教师的文化传播能力和汉语教学能力实质上也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跨文化交际意愿进行调查分析,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增强汉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几点措施。何淼[5]认为对外汉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应当贯穿于思维与实践,其应当具备的能力应当包含跨文化态度、跨文化意识、跨文化知识、跨文化技能和跨文化敏感性。王永阳[6]提出了国际汉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第三空间模式,描述了国际汉语教师第三空间思维方式和视角过程,提出国家汉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文化身份构建。上述研究主要基于汉语传播视角,多注重国际汉语教师对中华文化的知识储备,对国际汉语教师如何适应国际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及国际汉语教师在海外教学的跨文化交际适应研究较少。

一、国际汉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界定

Byram[7]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跨文化能力四个方面内容。赵爱国和姜雅明[8]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指非母语或第二语言的外语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行为能力。有关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不仅有理论层面的分析,也有实证方面的调查研究;前者通过文献法对理论进行梳理对比提出相关看法,后者多通过实际案例、问卷、访谈法进行研究,定性分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

近年来也有部分学者对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评构建做了相关研究,钟华等[9]通过对跨文化交际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制定了跨文化交际能力自测量表(ICCSR)(下称:自测量表),从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两方面,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策略能力、技能、知识、态度、技能八项内容对自测量表进行编制,通过对264名大学生进行测试,检验得出自测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高永晨[10]提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评的知行合一模式和建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知识系统和行为系统,其知识系统包括知识、意识和思辨三个层面,行为系统包含态度、技能、策略三个层面。对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评的研究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定量研究奠定基础,尽管自测量表是针对大学生制定的,但是在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方面可以从中借鉴一些经验,开展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相关研究。

综上所述,从空间位置层面看,国际汉语教师由两部分人员构成,一部分是在国内教授外国学生汉语的教师,另一部分是在海外教授目的国学生学习汉语的教师。国际汉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应当包括教师汉语的传播能力和汉语教师的海外适应能力。这两方面的能力与之前学者提出的跨文化能力和交际能力相对应。因此,从国际汉语教师的传播和适应能力两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国际汉语教师跨文化能力的培养策略。

二、国际汉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

(1)树立中国国际形象。随着汉语在全球流行,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现在全世界学习汉语的人已经超过4000万[11],2016年来华留学生的人数已经达到44万[12]。通过孔子学院外派的汉语教师志愿者数量也随之增长,在国外担任汉语教学的教师首先代表的是中国形象,其次是一名汉语教师的身份。根据心理学上的“第一印象效应”,国际汉语教师的形象很可能就是外国学生对中国人的整体印象。而教授来华留学生的汉语教师与学生接触频繁,如同留学生在中国的“亲人”,教师对留学生的热情和关怀能够让他们产生“移情效应”,由此及彼觉得他的中国老师是这样的,那么中国人整体都是温暖而热情的。因此一个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国际汉语教师,能恰如其分地处理好与学生交流时的文化冲突,秉承“以和为贵”的精神和海纳百川的胸怀,能够包容异文化,积极展现中华文化的内涵,能在学生面前树立好中国的国际形象。

(2)弘扬中国文化。胡文仲[3]将跨文化交际定义为不同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因此国际汉语教师的教学过程也是一个跨文化交际的过程。高永晨等学者[10]也指出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和语言之间的水乳交融关系,而文字是记录文化的符号,教授汉语语言文字的同时也就是在传播汉语文化。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清楚地指出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国际汉语教师就是为学习汉语的外国人传道授业解惑,其中传道最初就指传授儒家圣贤之道,汉语国际教育中“传道”可理解为“传播中国文化”。因此,国际汉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汉语文化认同意识,让学生辨别文化的差异,在自然状态下接受文化差异,持包容的心态接受新的文化元素。而一名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强的教师能够灵活地把握中华文化教学的“度”。他们首先对中华文化有着较为全面深刻的理解,当遇到异文化与中华文化有差异时,能保持较高的敏感度,并且通过一些对比的方法讲授文化的差异,或者抱学习的心态,向学生学习,深入了解学生母语国文化内涵,认可学生母语国文化的同时,告知中国文化与之差异的一些原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提升语言文化的传播效果。

(3)活跃课堂气氛。课堂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一个载体,目前国内的教学理念逐渐从“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式教学。国际汉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用汉语进行沟通和交流,汉语作为一门技能教学也需要对语言进行操练,“学以致用”也指出汉语的交际功能在汉语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汉语国际教育中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性,实现“以人为本”和“精讲多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这就要求国际汉语教师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对跨文化交际知识的学习,汉语教师能深入了解教学对象的情况,能够掌握国别差异下的汉语教学的侧重点,恰当地应用媒介与学生进行沟通,深入了解学生需求,调整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技术,更好地实现课堂上师生的互动,从而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更大程度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4)适应汉语教学生活。在汉语热的国际背景下,来华留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加,孔子学院和个别社会机构也外派了很多汉语教师。一方面国内教学的汉语教师面对的跨文化交际困难之一是学生的国别多,可以说每个班都是一个小小“联合国”,可能会面临课堂纪律的把控问题,同一国家学生扎堆说母语,会扰乱课堂秩序,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在国内教授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教师应充分了解教学对象的母语国文化,学习跨文化交际的相关知识,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开展教学,从而适应留学生的汉语教学工作。另外,了解留学生母国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尊重其文化,并理解其文化,在此基础上传播中国文化。另一方面,赴海外教学的汉语教师和国内汉语教师所面临的跨文化交际障碍却有所不同。赴国外教学的国际汉语教师比起在国内教师将面临来自身体和心理的更大挑战,尽管他们面临的教学对象的国别相对单一,基本使用同一母语,但他们还需面临自身适应海外环境的问题。根据Oberg(1960)把短期旅居者的跨文化适应过程分为四个阶段:蜜月期、挫折期、恢复期和适应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能帮助汉语教师更快地度过跨文化交际的挫折期,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在国外的汉语教学生活,同时也能帮助他们认识自己所面临的跨文化交际障碍,从而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更好地适应新环境。

三、国际汉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策略

(1)将外语交际教学纳入人才培养计划,注重教师外语应用能力培养

国际汉语教师应当培养自己对外语的兴趣,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够运用外语进行流利的交流。通过自身所学的语言学知识指导和监控自己的外语学习,培养外语知识技能,适应不同的语速、口音、语调。大致了解学生生源国成分及其语言习惯,培养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根据所在场合,不同的交际情景,对方的年龄、性别、身份、地位及与自己的亲密度调整自己的说活方式。和不同文化的学生交流时,应选择合适的话题。当遇到沟通困难时,采用疑问句重复对方话语,暗示自己理解困难,或者通过其他方法委婉地请求对方重复话语。培养自己清晰准确表达的能力,遵循语言经济型的原则,简单有效地进行表达与沟通。在国内的国际汉语教师应当掌握英语这门外语技能,以英语为媒介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对于零基础的留学生,要用一定的教学翻译法,必要时教师还需学习其他国家的语言,用学生母语和学生交流,让学生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而对于赴海外进行教学的教师,则更应该掌握一项必备技能,最好能系统地学习目的国的语言,这样一方面能让教师在教学中预测学生学习汉语时产生的偏误,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还能让自己克服异文化环境带来的不适。

(2)对比中华文化知识内涵与生源国的风俗习惯

学习了解留学生生源国的文化习俗,阅读相关书籍,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历史、着装形象、时间观念、经济现状、地理、政治、主流价值观和文化禁忌。这不仅可增强教师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还可加强师生之间的亲和力。作为国际汉语教师,身上还肩负着汉语文化的传播重任,只有具有扎实的语言文字及文化功底才能胜任这份工作。因此,国际汉语教师除了要对中国的文化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包括中国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还要注重词汇的外语通用名的积累,例如"“北京大学”是Peking University,“黄河”是Yellow Rever,“一带一路”是One Blet One Road,“金发”的英语是blonde hair,而不是yellow hair,“红茶”是Black Tea,而不是Red Tea等等。国际汉语教师要保持一颗求知的心,遇到不懂的问题不能望文生义地给外国学生解释,而应利用多重手段进行查验、求证后再告知学生。另外,还要弄清楚中国的文化知识点的来龙去脉,正所谓“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在讲解文化知识点的时要告知文化形成的缘由,帮助他们理解文化差异,尊重和喜欢中国文化,实现传播汉语文化的目的。这也更易激起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减少师生之间的文化障碍。学习文化知识的内涵是国内外的汉语教师的重要任务。国内汉语教师幸运的是面临的教学对象都是来华留学生,他们有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动机与愿望,当中国文化与学生母语文化有冲突时,出于兴趣和动机,学生不会有较大的排斥感,教学中还能采取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切身实际地参与到文化环境中,快速消除跨文化交际障碍,提升汉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教学能力,实现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曾经就有教师在教授柬埔寨籍留学生时,为了表达对学生的赞扬而抚摸了学生头,学生表示很不高兴,当场和老师引发了矛盾,学生愤怒地告诉老师:“老师,你不可以摸我的头的”(柬埔寨人觉得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孩子的头只允许国王、高僧和父母抚摸)。如果教师教授学生之前多了解学生生源国的风俗习惯就不会犯下如此的错误。而对于在海外教学的汉语教师也应当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尊重他们的风俗,做到入乡随俗,同时又坚守中华文化的信仰。一位赴俄罗斯任教的教师在教授《一朵粉红色的康乃馨》时讲到:“她笑着把一朵康乃馨别在我的胸前说:‘今天是母亲节,每人一朵’。”这个内容时,学生都皱起眉头问:“他们的妈妈都没有了吗?”(在俄罗斯康乃馨是送给过世的人的)该教师就耐心地给学生解释,在中国康乃馨的花语就是“感恩”,是可以送给妈妈的。在海外进行汉语教学可能会面临很多跨文化交际障碍,教师首先要放宽心态,学会接纳文化差异,克服跨文化交际障碍,从而更好地适应海外教学和生活。

(三)提高对中介语的敏感度,关注教学对象的个体因素

戴炜栋(1999)指出,中介语是外语学习者使用的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语言系统。国际汉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学生用中介语与其沟通,教师应当快速对之作出反应,让学生觉得自己说出来的汉语是能让人听懂的,认可学生,增加学生汉语学习的信心,让学生愿意用汉语表达,喜欢用汉语进行交流。熟悉学生中介语的表达,减少沟通中的障碍,课后及时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这不仅要了解学生汉语习得情况和学生用中介语的表达情况,还要养成用学生已有的语言知识进行解释的习惯,帮助学生构建其自身的汉语学习体系,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提升汉语水平。国内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产生的母语迁移偏误和汉语语际偏误情况较多,学生国别多样的原因也导致了母语迁移偏误的多样性,这需要国际汉语教师耐心观察,多总结经验,从而提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对于海外国际汉语教师,由于教学环境差异使得学生不易找到纯汉语的环境,因此他们的汉语学习多为选修课,缺乏使用环境。他们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因母语迁移产生的偏误较多,如果教师对其母语比较了解的话,对学生汉语习得偏误产生的预测度就会较高,进而更准确地知道学生想要表达的内容,这也可以提升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另外,国际汉语教师在课前应当客观调查和了解教学对象的年龄、学习风格、个性因素等,了解学生的大致喜好,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对学生进行一项学习者个体因素调查,从多方面了解其基本情况与学习需求,而后合理安排课堂活动,营造课堂氛围,增强学生课堂的参与性。例如,在教留学生唱中国歌的时候,要告诉学生在中国有通过歌声进行交流的习俗,如山歌比赛、侗族大歌、苗族歌舞等等。顺应信息化发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例如,开发双语“微课”、“慕课”,用有趣味话语进行交流与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热爱汉语学习,享受汉语学习的过程,减少师生之间的跨文化交际障碍。

四、结论

国际汉语教师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学习跨文化相关理论知识,需要从知识储备、意识转变、行为尊重等几方面入手,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不同的情景和场合下,灵活巧妙地解决一些文化冲突问题。在尊重外来文化的同时也要坚定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总结,提升自己的交际能力。国际汉语教师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具有深远意义,是国际汉语教师教学的一门必修课,一方面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传播中国文化,另一方面还能帮助国际汉语教师更快适应教学环境。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做好一名中华文化传播和交流的使者。

[1] 陈欣.从跨文化交际能力视角探索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课程设置[J].外语界,2012(5):73-78.

[2] 蔡绿.文化依附矛盾与跨文化交际能力:也谈对外汉语教师素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128-129.

[3]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定位[J].外语界,2013(6):2-8.

[4] 彭军.国际汉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6(5):695-698.

[5] 何淼.对外汉语教学框架下外汉教师跨文化能力的培养[A].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第六届东亚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暨第九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6.

[6] 王永阳.跨文化交际的第三空间与国际汉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第三空间模式[J].孔子学院,2013(2):28-33.

[7] Byram M. From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to for Intercultural Citizenship: Essays and Reflections[M]. Clevedon, England: Multilingual Matters, 2008.

[8] 赵爱国,姜雅明.应用语言文化学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04,11(2):16-20.

[9] 钟华,白谦慧,樊葳葳.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自测量表构建的先导研究[J].外语界,2013(3):47-56.

[10] 高永晨.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评体系的理论框架构建[J].外语界,2014(4):80-88.

[11] 许琳.现在世界各国学习汉语的人已经超过4000万[EB/OL].(2009-03-12).[2018-06-08].http://www. chin a.com.cn/news/2009-03/12/content_17430609. htm.

[12] 中商情报网.2016来华留学生同比增长11.35%,出国留学人数比来华留学人数多10万人[EB/OL].(2017-03-02).[2018-06-08].http://www. askci.com/news/chanye/ 20170302/18020592303.shtml.

The Explorations of the Strategies for Training Intercultural Ability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Teachers

HAN Xinzhi1, 2, TIAN Xingbin2

( 1. Gui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Guiyang 550081, Guizhou, China; 2.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and Education, Tongren University, Tongren 554300, Guizhou, China )

With the global "the hot trend of Chinese learning",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for more international Chinese teachers. What kind of abilities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can meet the needs of the international Chinese teaching should be considered. The paper explains the benefit of training intercultural ability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teachers and explores the strategies for the training by defining the intercultural ability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teachers, so as to provide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training.

international Chines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for training

H195

A

1673-9639 (2018) 09-0107-05

2018-05-23

韩欣芝(1991-),女,广西桂林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留学生教学、跨文化交际。

田兴斌(1961-),男,贵州铜仁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二语习得与跨文化交际。

(责任编辑 谢 勇)(责任校对 杨凯旭)

猜你喜欢

跨文化汉语交际
情景交际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交际羊
两块磁的交际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