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路径探析
2018-01-28杨秀琴皮坤乾
杨秀琴,皮坤乾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路径探析
杨秀琴1,皮坤乾2
( 1.铜仁学院 教育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2.铜仁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在网络时代,各种错误思想文化通过网络大肆传播,猛烈冲击着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网络传播的新特点,使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面临巨大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运用“供给侧改革”思维,通过大力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思想文化“产品”和服务;与时俱进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形成全员育人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多元供给主体格局等,切实做好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
网络时代; 思想政治教育; 供给侧改革; 高校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供给侧改革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日渐成为当前社会的热门话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摆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首要地位。其实,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样需要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的丰富内涵
供给侧即供给方面,是相对于需求侧而言的一个经济学概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为了满足受教育者需求而提供的思想政治教育产品和服务,如开设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相应的社会实践课,以及组织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等,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涵盖了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等方面。从供给路径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有课堂供给和课外供给两大渠道。供给侧改革,就是通过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益,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实现供需动态平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即以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和大学生现实需要为出发点,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转型升级,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效率,提供引领性、精准性、有效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品和服务,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与需求侧协调平衡和良性互动,达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高达7.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4.3%。大学生是网络社会中的主要群体之一,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已同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一道,成为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少的教育环境和因素。伴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空间、方式等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求也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供求规律是一条普遍规律,诚如恩格斯所说:“供和求始终力图互相适应……这个规律永远起作用。”[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样必须遵循供求规律,积极适应这一变化,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积极推动互联网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切实做好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努力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求的良性互动。
二、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
从根本上说,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源自于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面临的巨大挑战,导致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一)各种错误思想文化在网络上流传,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供给
网络时代,网络已经成为舆论传播、舆论斗争、信息传递、信息交流最便捷的工具,我们在尽享网络所带来的文明硕果的同时,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价值观念通过网络这个平台大肆传播,猛烈冲击着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2]
从国际上看,西方国家通过网络极力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二战以来,东西方就一直在思想文化领域进行着激烈的斗争。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我国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西方国家不但没有放弃意识形态渗透,反而变本加厉,加大了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渗透,企图动摇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搞乱人们的思想、搞垮我们的国家。互联网产生以来,由于网络传播的开放性和全球性特征,更是为西方反华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途径。互联网技术发端于美国,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发达国家对IP地址、域名解析、搜索引擎、新闻源等主要信息基础设施拥有主导权,他们将技术、文化、意识形态与互联网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网络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念进行攻击。如《2010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就指出,美国政府将采取各种措施,“支持这些技术的扩散和使用,以促进表达自由、扩大信息的获得、增进政府的透明度,反对对这些技术使用的限制,我们也将更好地利用这些技术以有效地将我们的信息传递到世界。”[3]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更是明确地说:“中国不会拒绝互联网这种技术,因为它要现代化,这是我们的可乘之机,我们要利用互联网把美国的价值观送到中国去。”[4]可以说,多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在互联网世界上的优势地位,通过网络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信息殖民”扩张,极力同我们争夺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如在网络上大肆传播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等资产阶级价值观念;大量传播攻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论,极力歪曲我们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歪曲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英勇奋斗的历史,企图以此动摇人们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对某些事件恶意炒作,散布谣言,煽风点火,“妖魔化”中国,试图破坏我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从国内来看,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经济利益、生活方式、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就业方式等日趋多样化,这使得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和社会思想观念多元、多样、多变的特征更加明显,思想政治领域的杂音噪音不时出现。网络的出现和发展,为这些杂音噪音的迅速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各种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观念借助网络迅速泛滥。一些人利用网络肆意攻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歪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鼓吹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宪政民主、普世价值、公民社会等;或以各种方式宣扬封建主义思想文化,企图动摇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方向。正如十九大报告所说:“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5]
尤其需要警惕的是,网络谣言、网络“推手”、网络恶搞、网络低俗等现象屡遏不绝,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好地坚持主流意识形态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如近年来,网络恶搞之风盛行,从视频到文本,从网络到电视,从红色经典、热门节目到古典名著、标志性图象、主旋律影片、英雄人物等,都难逃被“恶搞”的命运。必须看到,网络恶搞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极大的危害。首先,它颠覆了人们的理想信念。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是英雄人物的显著特征,学习英雄人物,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是我们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支柱。而网络恶搞则把备受人们崇拜的英雄人物变成了毫无理想信念的小混混,甚至变成了遭人唾弃的反面人物。显然,对英雄人物的肆意践踏,容易动摇人们的理想信念,甚至使一些人错误地认为根本不需要理想信念。其次,造成人们是非不明、荣辱颠倒。冷静审视种种网络恶搞,不难看出,网络恶搞就是玩世不恭,信口雌黄,什么假话都敢说,什么事情都可以胡诌出来,诚实守信的美德没有任何价值,而弄虚作假却能够产生轰动效应,名利双收。因此,网络“恶搞”是一种有害的、有毒的文化,颠覆主流意识形态,消解价值根基,扰乱人们的精神世界,是不折不扣的毒害人的精神“砒霜”。
因此,在网络时代,由于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肆意进行诋毁和攻击,竭力鼓吹各种“西化”“分化”言论,各种观点、思潮在网上传播,各种错误、腐朽、落后的东西借机沉渣泛起,造成了思想舆论领域错综复杂的局面,企图在思想观念上误导人民、价值取向上左右人民、理想信念上动摇人民,这使一些缺乏分析和判断能力的大学生在各种信息面前失去方向、轻信盲从,甚至出现理想信念动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滋长等问题,在思想上失“魂”落“魄”,丧失了信仰,迷失了精神,坍塌了精神脊梁。
(二)网络传播的新特点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模式面临巨大挑战
在互联网兴起之前,高校思想理论传播的主要载体是书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采取“上大课、开大会、听报告、读报纸”这种灌输为主的模式,受教育者往往处在封闭的环境里接受“灌输”。在这种单向式的教育方式下,学校是信息的控制者、传播者,学生则是信息的接受者。在网络时代下,互联网独有的信息集成性、双向交流性和可选择性,使高校这种以灌输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受到很大冲击。首先,网络的双向性、互动性,使信息沟通和思想交流的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学生不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消费者,还是信息的创造者、发布者,在网络上可以自主地参与创造,自由地进行交流讨论,传播有关信息,发表看法,提出建议等;而网络中人际交流的虚拟环境,摆脱了时间、地域、性别、年龄、身份等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缩小了人际交往的心理距离,减少了心理防卫,人们可在网上“毫无顾忌”地进行真实心态的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真正实现了畅所欲言。其次,网络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形成了协同学习的模式,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互动以及双方在教育过程中的平等地位,就如同双方坐在一起进行某种问题的讨论,成为相互依赖的“网友”;网络的匿名性则使教育者能够了解到受教育者最真实的想法,对受教育者思想、学习和生活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在网络中组织讨论。网络传播的这些新特点,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集中统一的“一刀切”模式,转变为需要注重分散的多样化形式;从自上而下的单向灌输和被动接受,转变为双向、多向的直接交流和互动;从单调的指示、命令、说教,转变为图文并茂、多媒体并用、生动活泼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等。
三、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具体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6]这为我们做好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从根本上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其内容方法、理念手段必须随着时代条件、形势任务、育人环境、培塑对象的变化而改变。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这个十分活跃群体的重要“栖居地”,大学生日渐习惯于“网上生活”。这就要求高校必须与时俱进,主动跟上国家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运用“供给侧改革”思维,充分释放供给端活力,做好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
(一)大力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为大学生提供优质的思想文化“产品”和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2月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当前,思想舆论领域大致有红色、黑色、灰色‘三个地带’。红色地带是我们的主阵地,一定要守住;黑色地带主要是负面的东西,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大大压缩其地盘;灰色地带要大张旗鼓争取,使其转化为红色地带。”[7]网络思想舆论领域同样有这“三个地带”,同样需要巩固拓展红色地带,遏制黑色地带,促使灰色地带向红色地带转化,防止其向黑色地带蜕变。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论断。这一矛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突出表现为大学生对于高品质思想文化生活的需要与有效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积极适应这一变化,大力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用鲜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网络文化主阵地,有效解决网络领域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和“失语”“失踪”“失声”的状况,才能引导和帮助大学生理解党的主张、接受科学理论、认清自身责任、区分是非曲直、辨别善恶美丑、培养文明道德风尚、激发社会创造活力。为此,必须大力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积极占领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尤其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抢占网络文化的制高点,高扬民族精神旗帜,强化爱国主义精神,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网络中传播,使大学生始终保持与时俱进、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就当前而言,高校尤其要善用巧用新媒体,全力建好“红色网站”。所谓“红色网站”,就是以传播和宣传党的思想、贯彻和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激发和引导群众跟党走为建站宗旨的网站。早在1998年,以“宗马列之说,承毛邓之学,怀寰宇之心,励报国之志”为宗旨的全国第一家“红色网站”在清华大学诞生。此后,一批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富有实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红色网站”先后建立,并成立了“中国红色网站联盟”。这些“红色网站”,将党史文献与经典著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等文献资料上网,形成了网上强有力的主流意识形态,为广大党员提供了理论思想武器。如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及时关注思想热点,阐释理论困惑,报道高层动态,介绍党史资料等,仅其“思想理论”版块就设有“党建研究”“高层声音”“干部论坛”“学者专栏”“历史哲学”“文化教育”“政治经济”等众多栏目。事实证明, “红色网站”弘扬了时代主旋律,倡导着真善美,摒弃了假丑恶。作为高校来讲,一是要结合自己实际,大力建设内容丰富、独具特色的“红色网站”,做好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占领网络阵地工作;二是要向师生大力推介各类优秀的“红色网站”。通过这些“红色网站”来引导潮流,在网络中为大学生营造一片有归宿感的网络空间,使大学生紧紧团结在党、团组织的周围。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打造示范性思想理论教育资源网站、学生主题教育网站和网络互动社区,推进辅导员博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博客、校务微博、校园微信公众账号等网络新媒体建设。”[8]近年来,铜仁学院巧用“微校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牵头负责、其他部门分工协作、全校师生人人参与”的机制和格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校按照“巧平台、新窗口、大阵地、全天候”的建设理念和思路,打造“微校园”教育平台。所谓“巧”是指栏目设计、信息内容、编辑艺术小巧精致,构思精巧,在于广大师生喜闻乐见、感触身边,传递正能量。所谓“新”是指微校园信息发布的内容和形式新颖别致,契合时代特征,满足师生诉求,便于形成情感认同、文化认同的新型载体。所谓“大”是指通过微校园的信息发布、互动关注见微知著、以微搏大。事实证明,这样做效果显著,该校近万名师生每天对“微校园”的关注度非常高、点击量非常大,在人数并不占优的情况下取得多次蝉联全省高校排名第一的骄人成绩。所谓“全”是指信息发布与信息反馈随时随地、方便快捷、无障碍、全天候,使得“微校园”很快成为师生心中信任的朋友,构建起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提升了师生的新境界,铸造了文化的新品质。如“微校园”管理团队定期推出“大学、价值、品味、灵性——做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主题教育活动展示、“弘扬传播正能量、学习身边好榜样”教育实践活动、“道德讲堂、国学讲堂、文化讲堂、时政讲堂”讲座简介与推介、“党总支(支部)和大学生班团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常态化、主题化建设”评比活动、“走出国(境)外看中国”、“留学中国·留学铜仁”师生系列文化感受与乡愁情结分享交流活动、“转型·跨域——本科办学十周年、我与铜仁学院共成长”系列爱校荣校成果展示活动等,充分发挥了新媒体的宣传教育功能。自2014年4月开通并认证成为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以来,铜仁学院“微校园”就以其快捷、方便、灵活、新颖的人际互动形式吸引了师生,掀起了一股校园正能量热潮,成为全校师生共建共赢的精神家园。自2016年6月铜仁学院“微校园”纳入到《中国青年报》全国高校微信公众号影响力评估排行榜,其影响力排名一直处于贵州高校前茅。
(二)与时俱进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网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高校必须转变观念,大力创新方式,勇于和善于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此,教育部2017年12月4日发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创新推动网络育人,建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守护好网络精神家园。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在传统的集体学习、面对面辅导讲授、个别谈心等方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微信平台、论坛、聊天室、社交网站、社交APP、网上图书馆、网上博物馆等,通过微信、微博、QQ、电子邮件和在线调查、在线交流等形式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通过网上党校、网上团校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借助网络新媒体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利用微信、微博等来发布正面信息,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回应学生诉求;利用网上信箱来开展师生谈心活动和思想交流;通过网上热线进行网上申请入党、网上思想汇报;通过校园门户网站来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网上档案来管理学籍、学费等。如铜仁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课教师创新教学方式,借助学习通、蓝墨云班课等,在教学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翻”出了《概论》课的精彩,激活了《概论》课“一池春水”;《大学语文》课教师运用互联网+思维,结合铜仁深厚的“仁义”文化资源,创造性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实现了向“课程思政”的升华;该校团委按照“创产品、强队伍、搭平台、建阵地”的工作思路,加强共青团新媒体平台建设,积极打造“网上共青团”,形成了“一网一微一平台”网上共青团工作体系。校团委依托团委微信公众号开展了最美乡愁系列、十佳歌手网上评选、廉洁文化进校园网上答题等活动;依托“青年之声·铜仁学院”心互动社交平台及时倾听、解答青年学生诉求,开展了“五四告白”“喜迎党代会·青春跟党走”等系列活动,畅通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易班作为提供教育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的综合性互动社区,已在全国各高校中设立了学生工作站,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已经成为全国教育系统的知名文化品牌。近年来,铜仁学院积极推动易班建设,探索基于易班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新理念、新方法,以及学生参与校园网络文化创新实践活动的新机制、新模式,推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使易班成为了拓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平台。其次,积极开发适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软件,着力研制和设计融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具有思想性、知识性、交互性、趣味性、生动性的电子教材,将静态的文字书本变成动态的多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软件,使科学的理论“入眼”“入耳”“入脑”“入心”,为广大师生提供正确的导向。再次,高校领导干部、教师要率先垂范,学习和掌握网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把握网络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提高运用和驾驭网络的能力,做到勤上网、善用网,及时地通过网络了解师生思想动态、呼声、反映,掌握网络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
(三)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形成全员育人的多元供给主体格局
建立一支既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又善于运用网络工具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德育工作队伍,形成全员育人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多元供给主体格局,已成为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有效占领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的当务之急。首先,必须按照多元主体共治理念,切实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把那些政治觉悟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深厚、工作能力强、爱岗敬业、懂现代网络技术、熟悉网络文化特点、能有效利用网络开展工作的党员干部充实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中,倾力培养出一支适应网络时代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其次,加强大学生网络骨干队伍建设,发挥朋辈帮扶教育的作用。如铜仁学院团委为增强新形势下共青团组织对团员青年的思想引领水平,引导团干部、广大团员青年在网络上有态度,勇于亮剑、敢于发声,切实增强网上发声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牵头组建了一支庞大的网络宣传员和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成立了网络新媒体工作站,负责微信平台运营管理、图文编辑、文案创作、视频制作等。他们在网络上传播正能量、驳斥错误言论、澄清模糊认识,筑起了弘扬正能量的网络青春长城,成为团组织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引领工作的有生力量。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613.
[2] 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3-08-20.
[3] 孙来斌.当前西方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挑战与应对[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5).
[4] 赵启正.努力建设有利于我国的国际舆论环境[J].外交学院学报,2004(1).
[5] 《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9.
[6] 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R/OL].http://dangjian.peo ple.com. cn/n1/2016/1209/c117092-28936962.html.
[7] 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2016(9).
[8]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EB/OL].http:// www.gov.cn/xinwen/2015-01/19/content_2806434.htm.
Analysis on Supply-Side Reform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Universities in the Network Times
YANG Xiuqin1, PI Kunqian2
( 1. School of Education, Tongren University, Tongren 554300, Guizhou, China; 2. School of Marxism, Tongren University, Tongren 554300, Guizhou, China )
In the network times, various wrong ideas and cultures are spread like virus via the Internet, which violently impacts the leading status of our socialist ideology; and the new features of internet communication brings huge challenge for the tradi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refor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advance with times and apply the thinking of “supply-side reform” to provide high-quality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products” and service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by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cultural and ideological field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be innovated with times; and the construction for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m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form a pluralistic-supplied principal part of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articipated by all personnel so as to realize the “supply-side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twork times.
network tim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upply-side reform, universities
D64
A
1673-9639 (2018)09-0096-06
2018-06-11
贵州省2014 年度省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基于翻转课堂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2014110);铜仁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重点支持学科(黔学位合字ZDXK[2016]17)。
杨秀琴(1970-),女,土家族,贵州思南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皮坤乾(1969-),男,贵州思南人,教授,铜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 赖 全)(责任校对 郭玲珍)(英文编辑 田兴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