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础
2018-01-28孟源北
□ 孟源北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世界眼光、战略思维、政治智慧、文化自信、家国情怀,带领全党对什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艰辛探索,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成果,升华总结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新思想新战略,传承发展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分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来源,既有利于准确把握这一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也有利于长期坚持并不断增强贯彻这一思想的行动自觉。
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灵活运用
马克思主义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精髓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及生动实践,是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分析和解决中国问题的生动诠释。
首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发展了人民立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是人民大众的立场,代表着人民大众的利益,它的理论是指导广大人民群众实现自由解放的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充分体现了鲜明的人民至上立场。
其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伟大”的重要论断、关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重要思想、关于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动体现。
再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带头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明确要求全党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成果的继承发展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的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最新理论成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成果,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新境界。
从价值取向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人民主体地位理念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成果的一条主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人民权力主体地位、落实人民价值主体地位、尊重人民实践主体地位,以及肯定人民评判主体地位的相关论述生动地体现了这一理念。
从理论精髓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在构建和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国情的准确把握,是坚持实事求是路线的鲜明体现。
从发展方向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接力探索取得的重要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境界。
三、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新思想新战略的总结升华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更加复杂和严峻,习近平总书记以各个领域重大问题为导向,带领中国跨越三大陷阱,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一是面对我国持续三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开始放缓、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的国内外复杂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认识和把握当前经济“三期叠加”的阶段性特征,提出经济新常态理论,形成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框架,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多举措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二是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面对党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习近平总书记准确分析危险和挑战,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为目标,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不断提高党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避免掉入“塔西佗陷阱”。
三是随着中国和平崛起,中国威胁论也不绝于耳的国际复杂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关注和把握当前复杂的国际舆论环境,以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为己任,秉持开放理念,继续坚持开放政策,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中国机遇,为全球问题治理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积极跨越“修昔底德陷阱”。
四、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独具风采,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和发展壮大提供丰厚滋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深刻揭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定位,系统论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科学阐明了弘扬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善于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运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破解现代难题。他明确强调,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独特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充分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深入挖掘“四个全面”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突出“五大发展理念”的传统文化底蕴,实现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完美“超越式传承”,开启了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运用传统文化展现治国理政情怀的崭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来源于中国的“和”文化,它坚持的是“以和为贵”“有容乃大”格局;追求的是“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秉持的是“天下为公”“万邦和谐”“万国咸宁”的政治理念;讲究的是“和而不同”“执其两端而用其中”的哲学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要理性处理本国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差异,认识到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是独特的。历史反复证明,任何想用强制手段来解决文明差异的做法都不会成功,反而会给世界文明带来灾难。只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才是正确选择。
[1]孟源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来源[N].学习时报,2017—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