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你选书我买单”模式研究
2018-01-28薛妍
薛 妍
(常州市图书馆,江苏 常州 213003)
1 “你选书我买单”兴起背景
“你选书我买单”活动是图书馆为助力“全民阅读”而推出的创新性服务模式。近年来,“全民阅读”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2014年开始“倡导全民阅读”被列入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这一大背景下,2014年5月内蒙古图书馆联合内蒙古新华书店推出“彩云服务”,即“你选书我买单”品牌活动。“彩云服务”的出现引发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被认为“颠覆世界图书馆服务模式”[1]。
“你选书我买单”借鉴了读者决策采购,即Patron-driven acquisition(PDA),是指“根据读者的实际需求与使用情况,由图书馆确定购入”[2],是为适应电子书的采购需要而产生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采购模式。以读者对电子书的点击率来驱动图书馆的购买行为,克服了电子图书打包购买带来的弊病,使有限的经费花在读者真正需要的图书上[3]。国外图书馆采用PDA,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购书经费的使用效率[3]。“你选书我买单”与PDA原理相同,更针对实体书,读者被允许在图书馆指定的书店直接借阅图书,所产生的费用由图书馆与书店结算,目的是希望读者的自主选书行为可以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有效推动全民阅读。“彩云服务”的成功使“你选书我买单”项目受到国内图书馆界的广泛关注,在全国各地逐渐展开。笔者通过对目前各地区“你选书我买单”活动的实地考察和文献调研,总结出“你选书,我买单”活动开展的三大模式。在此基础上,对现有操作模式的优势与问题进行分析,并参考“互联网+”理论,以期对现有模式进行改进,扬长避短,更好地发挥“你选书我买单”的功能和作用。
2 “你选书我买单”的三大基本模式
“你选书我买单”目前基本是图书馆加书店形式,两者形式上合作开展活动,在实质上仍是买卖关系,书店作为乙方提供图书和服务,图书馆作为甲方支付费用。依据馆店在活动中体现出的合作程度,可以大致将操作模式分为3种。
2.1 馆店相对独立的合作模式
馆店合作模式以内蒙古图书馆“彩云服务”[1]为代表,最为普遍。在这种模式中,书店延伸为图书馆分馆,承担部分借书功能。图书馆作为总馆,制定活动规则,承担借出图书的费用及图书的分编整理工作,起主导作用。两者之间的合作联系限于图书,较为简单。目前比较有影响的苏州图书馆的“书香苏州”[5]、杭州图书馆的“悦读”服务[6]、南京图书馆的“陶风采”[4]等都是采用的这种模式。
2.2 馆中有店、店中有馆的结合模式
馆店结合模式以铜陵市图书馆为代表[7],铜陵新华书店直接将店开在铜陵图书馆的建筑楼体内,馆中有店、店中有馆,不光承担借书的功能,还为图书馆分担阅读空间功能和演出活动功能,俨然成为图书馆的一部分。四川省图与新华文轩共建的“文轩读读书吧”也是基于这种结合的理念[8]。在这一模式中,书店所承担的功能大大增加,但图书馆依然是活动规则的制定者。
2.3 馆店融合的深度合作型模式
馆店融入型模式以宁波图书馆为代表,这种模式较为特别。宁波图书馆施行理事会制度,理事成员来自社会各界,理事会对于宁波图书馆的发展规划等有一定的话语权[9]。宁波新华书店作为理事之一,在“你选书我买单”活动的过程中拥有了一定的主动权,可以参与选择更适合书店发展的活动方式。这种模式下馆店之间融合度较高。
3 “你选书,我买单”现有模式的优势和问题
3.1 现有模式体现的优势
3.1.1 带动书店经营
图书馆的购书经费由财政拨付,相对稳定。图书馆从中拿出的专项“你选书我买单”经费相对书店也是稳定收入,对书店的经营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活动所营造的社会效益也可以为书店吸引更多的读者,带动书店其他的经营项目。
3.1.2 扩充图书馆服务阵地
“你选书我买单”活动中,书店或多或少地承担着图书馆的服务职能,例如图书借阅、提供阅览场地、开展读者活动等,书店与图书馆的服务职能相融合,书店形式上成为图书馆的分馆。对于图书馆而言,相当于低成本快速地扩充了分馆服务点。
3.1.3 拓展服务读者半径
书店与图书馆服务阵地相融合,增加了读者服务点,可以有效拓展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半径。目前一些图书馆的“你选书我买单”活动,如苏州图书馆的“苏香苏州”[5]、杭州图书馆的“悦读”服务[6]等,借助软件平台和物流体系,支持读者在线选书,由物流配送到家,彻底为读者打破地域限制,无边界拓展了图书馆服务读者的半径。
3.2 现有模式存在的问题
3.2.1 活动经费受限问题
经费是保障活动有效、可持续地开展最重要的因素。“你选书我买单”活动的经费完全是由图书馆承担,而图书馆依靠政府财政拨款,每年的购书经费有限。依据2017年的“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所制定的《地市级图书馆等级必备条件》,“年人均文献购置费达到2.5元,加15分”说明人均2.5元已经只有极少数地市级图书馆能够达到,而2.5元几乎不到目前平均书价的1/10。可见,购书经费的现实情况根本不可能支持图书馆为所辖区内读者的所有“选书”需求买单。
3.2.2 馆藏结构的平衡性问题
系统有序的文献集藏是图书馆开展读者服务的保障,也是图书馆之所以区别于其他教育和信息机构的重要标志之一[10]。专业的采访馆员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有能力宏观把握整体结构,安排各类图书的收藏比重,鉴别和确定各种图书的收藏版本。在“互联网+”的时代,专业馆员还可以运用科学计量学的方法,即利用大数据来构建核心馆藏。而读者选书往往带有随意性和盲目性,再加上读者可选书的范围小于馆员可采访的范围,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片面和不完整的现象,破坏馆藏的结构和平衡。
3.2.3 书店营利性的问题
书店作为企业,营利是它的主要目的和动力。这种逐利的特性会本能地妨碍书店对于“你选书我买单”的全情投入。书店通常陈列畅销书、热门书或者利润较高的书,相对总的出版市场,仅仅是一小部分,读者的挑选范围和对图书的鉴别都会因此受到限制。而且“你选书我买单”容易形成读者“书店的书不用买”这样的思维,一旦形成定势,会破坏书店辛苦建立起来的读者购书阅读的理念,这无疑将引发书店的担忧和疑虑[11]。
3.2.4 新技术运用的问题
“你选书我买单”的实现技术目前大多数还只停留在PC互联网阶段,即仅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实现馆店之间的数据交换,软件平台普遍功能单一、不完善。新的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得不到充分利用的原因主要在于活动的主导方图书馆缺技术、缺资金,有心无力,而有能力采用新技术的书店方面,因为只是一项辅助业务,又前景不明,不愿意投入进行技术层面的改进,所以“你选书我买单”的技术支持,基本都维持在保证项目顺利运行的程度,大幅的技术革新很难。
4 “你选书我买单”的互联网+新模式
4.1 互联网+新模式的指导思想
“你选书我买单”不可否认是现阶段我国图书馆界一项服务创新,它更好地体现了公共文化服务“普遍均等”的基本原则,有效保障公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公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互联网+新模式的指导思想是要坚持并扩大“你选书我买单”的优势,更加有效地服务读者,推动全民阅读;同时,从实际出发,从根本上解决“你选书我买单”存在的问题,在扬弃的过程中优化“你选书我买单”操作模式,更好地发挥其功能和作用。
4.2 互联网+新模式的理论依据
4.2.1 零毛利率战略理论
零毛利率战略是产品的毛利转移并不完全是通过产品的垂直买卖来实现的,而是通过人、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关性来实现。简单来讲,互联网+的生态是尽量地把人当成资本,企业通过建设平台,免费提供产品将更多相同兴趣、爱好、价值观的人聚集到平台上来,使他们产生关联性,组成部落群体,通过经营人,经营人们的时间创造相应的外部性利益吸引外部性获益人,产生盈利点,这就是“互联网+”所谓的第三方付费的思维[12]。“青番茄”网上图书馆就是这一战略的成功案例。“青番茄”用一系列的免费服务:在网上免费借书、免费送书上门、免费上门收还书,吸引读者超过50万,遍及20个城市[12]。拥有大量个人和企业用户后,“青番茄”就通过平台创造的外部性利益吸引相关的第三方如培训机构、投放广告的企业、需要读者信息大数据的企业等,从第三方获利。
4.2.2 共享经济理论
共享经济一般是指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其本质是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劳动力、教育医疗资源等,是人们公平享有社会资源,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获得经济红利[13]。2017年安徽新华发行集团将共享经济引入书店经营。读者缴纳99元押金,由手机下载专用APP,扫书后的二维码,便可以在10天内免费阅读两本图书,如果觉得图书有收藏价值,也可以通过APP“借转购”。共享书店的盈利模式是通过共享免费促进客流的增加,提升书店的商业价值、品牌价值和异业合作价值,并利用大数据节约货架成本、物流成本和资金成本,同时通过APP的持续运营将零售顾客转化为线上的用户,逐步发挥平台的价值[14]。
4.3 互联网+新模式的模式构成
4.3.1 书店成为“你选书我买单”的主导方
读者交纳一定数额的押金,成为书店的会员。通过专门的计算机平台,书店的图书可买亦可借,具体规则由书店制定,读者阅毕的图书仍然归还至书店。对于借阅过多次需处理的旧书,书店可以捐赠一本给图书馆,其余可通过低折扣等方式进行收益性处理。
4.3.2 图书馆作为书店的战略合作方
图书馆发挥自身的长处和特色,利用空间功能和开展公益活动的功能,定期开展主题读书活动或者组织读书论坛等,为“你选书我买单”活动吸引并稳定一个庞大的读者客户群体,并利用网络建立社群,依托物流体系服务读者,方便读者不受地域的限制。
4.4 互联网+“你选书,我买单”新模式的特色与优势
4.4.1 与互联网的融合更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
“互联网+”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又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特征。在目前出版发行行业普遍不景气的大环境下,“青番茄”网上图书馆利用免费借阅项目,依托互联网平台仍能成功盈利[12],安徽新华发行集团创新的共享书店,其合肥三孝口店运营一个月,“智慧书房”APP下载超两万次,书籍借出量超8万册,还书也在7万册左右[15],充分说明传统行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后能够产生良好的效益,也验证了“互联网+”与时代发展趋势相互契合。互联网+新模式利用“互联网+”的理念来彻底摆脱固有思路,解决根源性矛盾,凸显优势,更能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
4.4.2 灵活的营利方式有助于扩充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经费是困扰“你选书我买单”平稳开展最大的障碍,单纯依靠图书馆的政府拨款事实上捉襟见肘。互联网+新模式使得书店能够发挥其作为企业的灵活性,收取的押金可作投资收益,供外借的复本数也可灵活调控。免费借阅活动吸引来的读者还可有针对性地推送他们感兴趣的广告信息,围绕他们的兴趣点售卖相关产品,或者与第三方机构合作获利。总之,获得主动的书店方,在“互联网+”思维的引导下能够获得更多、更灵活的营利机会,这无疑会鼓励更多的企业或者机构加入到“你选书我买单”中,为活动的开展提供资金保障。
4.4.3 扬长避短真正实现书店、图书馆和读者的共赢
互联网+新模式赋予书店营利的灵活性,这不仅解决了困扰“你选书我买单”的经费问题,还为书店创造了商机。而对于图书馆来说,则获得了合理构建馆藏结构,建设特色馆藏的机会。读者选择的一般是普通读物和畅销书,保存收藏的价值不高但每年占图书馆的购书经费比重最高,转移至书店后图书馆的经费可以节省下来购买保存价值高的图书,也可以集中采购一些特色图书,建设特色馆藏,使图书馆的藏书体系更科学合理。书店和图书馆的良性发展客观上为读者带来更多的实惠,真正实现了书店、图书馆和读者三赢的局面。
4.4.4 线上线下共同推进提高全民阅读的推广效率
作为战略合作方的图书馆可利用互联网资源开展O2O模式,即实现读者线上、线下生活的融合。互联网+时代,移动设备、实时聊天工具很容易将有共同兴趣爱好和价值观的人聚合起来,在网上形成一个群落,专业的图书馆员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把那些爱读书、想读书的人聚集起来,发起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推送他们想要了解的信息。同时,图书馆作为公共的空间,可以就网上群落中倍受关注的话题,在图书馆内开展相应的公益活动,邀请读者参加,使读者不仅能在网上互动,还能到现场体验,加强读者对于与阅读相关活动的喜爱,增加读者群的凝聚力,提高和增强阅读推广的效率。
4.4.5 先进技术的运用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先进的通信及互联网技术的及时运用对于“你选书我买单”活动的发展意义深远。内蒙古图书馆开发的“彩云服务数据交互云管理平台”使得“你选书我买单”活动的大范围、常态化成为可能;苏州图书馆的“书香苏州”APP开通了手机借书功能,还提供网上预借快递到家的服务,打破了地域的限制;杭州图书馆的“悦借”平台开启了电子书的免费借阅服务[16]。每一次新技术的尝试都曾为“你选书,我买单”带来崭新的变化。互联网+新模式将“互联网+”思维融于书店的营利之中,利益的驱动势必刺激书店主动重视、投入运用先进的互联网和通信技术,为“你选书我买单”活动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5 结语
“你选书我买单”活动产生于“互联网+”时代,与互联网的融合有其必然性。通过对“互联网+”经济理论和成功案例的分析,将“互联网+”的思想充分融入到“你选书我买单”活动中形成全新的互联网+方案,彻底颠覆既有的操作模式,对于解开“你选书我买单”当前的困局具有积极的理论指导意义,也具有实践的可操作性,而其具体的操作方式以及技术实现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