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外之家”让晚年生活多保障
——宝鸡市“西建康城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管理模式探讨
2018-01-28侯宇科
文/侯宇科
“这两天伙食怎么样?健身保健器械怎样使用和管理?”这些问题在一般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也许只有主任最清楚,不过在西建康城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人们也像知道自己的事情一样,心里有一本账。因为在这里,老年人自身参与了中心的管理工作。
“西建康城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基本没有门槛,凡是在该小区居住且年满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都可以到这里活动。老年人在日间照料中心可以享受读报、阅览图书、书法绘画、打牌、下棋等愉悦身心的各种活动,还可以享受理疗按摩等免费项目,中午还能吃到质优价廉的午餐,累了还能躺下来休息一下。当然,最特殊的还是该中心创新管理服务模式——老年人参与式管理最具特色。所谓的“老年人参与式服务模式”,是指社区老年人参与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管理工作,具体说,就是由社区老年人民主选举出的十位老年人组成“老年人自助自治委员会”参与日间照料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而这种参与的表现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设立老年自助、服务性组织
自我服务性质的老年组织,主要是由老年人自己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各种管理组织和各类专业协会,如伙食调节组、矛盾化解组、卫生安全组等等。这些组织为发挥老年人的作用,提供了用武之地。
袁老和王老两位老人是西建康城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自助自治委员会”伙食调节组成员,协助工作人员做好采购工作是他俩每天必备的“功课”。2016年初,中心召集西建康城社区180多位老人举行民主选举大会,推选出10多名身体健康、思想积极的老人,组成“老年人自助自治委员会”,下设活动安排、伙食调节、卫生清洁、矛盾调解等6个“自治小组”,建立了矛盾调解、膳食管理、民主评议等6项民主管理制度。委员会每个月召开一次大会,向全体成员通报当月工作情况。除了征求老人对伙食的意见和建议,协助工作人员制定好每周的食谱外,每天天刚蒙蒙亮,两位老人就要早早起身,赶往附近的批发市场,购买质优价廉的菜肴,千方百计提高全中心的伙食质量。
据中心杨主任介绍,实施老年人自助自治管理制度以来,老人们参与积极性非常高,每个小组各司其职,工作井井有条,改变了过去院务管理全部由工作人员一手“操办”的局面,增强了老人们的主人翁意识,提高了全院的凝聚力。
二、开展老年文体活动
自治委员会为了活跃老年人的文娱生活,组建成立了老年文体协会、老年合唱团、老年艺术队、老年秧歌队、老年太极拳学习班等,积极开展各种文化体育活动,活跃社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家住西建康城社区的鲁大爷退休快10年了,孩子远在外地,平时都忙于工作,没时间陪他。自从社区有了日间照料中心,老人每天都要到中心转一转,有时候一待就是半天。“现在我和老伴两人每天都会来,在这里我才找到了退休生活的真正快乐。”孙大爷坐在活动室感慨地说。和孙大爷一样,越来越多的老人走进日间照料中心这个大家庭,感受“家外之家”的温暖。
三、组建宣讲团,传授知识
在德育方面,老年人自治委员会也有创新。他们组织社区的一批老干部、老工人、老战士和老知识分子成立宣讲团,通过报告会、校外辅导员、举办业余学校、开办讲座、组织老年读书会等形式,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在智育方面,社区的一些老专家、老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中心的老年学校建设,免费为社区群众举办国画、声乐、太极拳等讲座。
在“西建康城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自助自治委员会发挥着以下积极作用:
一、搭建老年人和中心沟通的桥梁
老人来到日间照料中心,出了问题找主任,实际上,老人遇到的不少问题还真不是中心主任能解决的。一种新的社会角色——“老年人自助自治委员会”成为“主任助理”,他们轻松地解决了老人们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也正是因为他们化解了这些小矛盾,才解决了老人们晚年在中心集体生活中的大问题。
张老太和杨老太同住一个小区,几乎每天都在中心活动,中午还在一间休息室午休。最近,因为睡觉拉不拉窗帘,闹得不可开交。“同在一个小区,又经常在一起活动,怎么现在出现这个问题?”自治委员会的刘老留意了起来。通过多次接触,刘老得出结论——两位老人因为摆放用品区域问题,心里有了矛盾,将怨气诉诸了窗帘。于是,刘老给两位老人收拾规划了日常用品范围,二老就再也没有提起窗帘的事了。
75岁的张阿姨是最近刚刚来中心参加活动的老人。自治委员会的李阿姨了解到张阿姨在填写个人信息时悄悄流泪,于是经常有意无意地和她交流,时间长了,让张阿姨对“自治委员会”产生信任感。在生活上,李阿姨和“委员会”的同事坚持多和张阿姨交流,让张阿姨参加合唱小组。此外,还经常与张阿姨女儿沟通老人的情况,建议家人常来探望老人。
现在张阿姨加入了合唱团、舞蹈队,每天晚上都和院内的老人遛弯、聊天,平日里还有家人来探望,用老人的话说,“比在家生活还有意思”。
“自治委员会”的郭大爷主要负责照料来中心活动的半失能老人。小区的王叔叔因病导致半身不遂,坐轮椅、系尿袋,使得他非常自卑。郭大爷观察到王叔叔的情况后,主动邀请王叔叔来中心参加活动。“加入活动后他在最边上,仍然是低头、不参与,扔球给他也不接。”看到这个情况,郭大爷将他列为重点关注对象。每次活动时,都会主动和王叔叔说话、介绍规则,指定将球扔给他,鼓励他接球。如是三四次后,终于,王叔叔伸手接到了球。王叔叔认识到自己是“可以的”,于是慢慢开始加入到活动中来,几次活动后,竟然主动开口说话了。如今,王叔叔变得开朗爱笑,从自卑情绪中走了出来。
据中心杨主任介绍,起初,中心会发生很多各种各样的矛盾和纠纷。例如,按摩椅只有5台,按照规定每位老人最多只能使用30分钟,但是有的老年人一大早就来,抢到按摩椅后就不给别人让,工作人员上前劝说,他们不但不让开,还恶语相加……但是有了社区老年人参与管理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社区老年人会像爱护自己家的物件一样爱护中心的公用设施,偶尔遇见一些不讲道理的老年人,在大家的劝导声中,他们也会很自觉地遵守规则。
“主人翁”三字看似平常,其实它所蕴含的是一种肯定和认同。这种认同是双方的,西建康城日间照料中心对老年人的认同换取了老年人对中心的肯定。一旦这种肯定建立后,就会唤起每位老年人的责任和使命感,使对中心的爱变为一种自发和自觉行为,真正把中心当做自己的家。
二、更多养老企业以此为平台进入社区
西建康城日间照料中心是宝鸡市近年来开展社区老年日间照料服务的一个缩影。如今,社区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实行社会化运营,老人不出社区,便可享受专业养老服务。据杨主任介绍,很多智能养老企业以日间照料服务中心为平台进入社区,不仅丰富了养老服务,社区老人也切实享受到了实惠。这些年,正是得益于宝鸡市在社区养老模式中走出的新路子,如今社区里的日间照料中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老年人。
日间照料中心是社区的助手,其基本职责就是配合社区做好老龄工作,更好地为广大的老年人服务,并使自身成为党和政府与老年人之间沟通的纽带。而要做到这一点,在其具体工作定位上,须着重把握好以下几点:
1.必须在中心主任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和配合街道办、社区的中心开展活动。充分发挥日间照料中心的优势,有组织地团结和带领本社区的老年人,积极主动地完成交付的任务,力所能及地开展各种社会公益活动。
2.协助做好老年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台。日间照料中心作为老年人自己的交流平台更利于老年人之间交流和沟通,中心要组织好本社区的老年人学政治、学时事、学科学、学文化、学技能,不断提升老年人的政治和文化素质。
3.协助街道办维护社会稳定。日间照料中心一般都有本社区德高望重的老年人,将他们组织起来,由他们参与社区的民事调解,特别是家庭纠纷,矛盾往往容易化解。因此,中心充分发挥这个独特优势,积极协助社区开展各种民事调解活动,为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发挥好作用。
4.组织开展老年人之间的帮扶活动。目前,在各个社区中,经济贫困或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还不少。日间照料中心要在对老年人的扶贫帮困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通过集资,或向社会募捐,或动员老年人集资等形式,向经济困难老人捐款捐物;组织低龄健康老年人与孤寡、残疾、高龄老人或其他有特殊困难的老人结对帮扶,给予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同时,通过协会的组织力量,努力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充分体现好“以老年人为本”的服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