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破瓶颈,引领学校走上发展快车道

2018-01-28刘奎亮

教育家 2018年19期
关键词:东营区东营市分校

文 | 刘奎亮

东营市东营区二中教育集团胜园分校在发展中遇到种种困难:学校运行机制不规范,发展目标不明确,师资短缺,教师积极性不高,学生流失严重,校园文化空白。如何破解这些难题,让学校走出困境?胜园分校的教育人为此做出了艰苦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

明晰目标,培育“德·胜”新文化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学校领导班子了解到学校教职工的思想状况及群众对学校的期盼,找到了影响学校发展原因,寻求有效对策改变学校落后的现状。学校定下了“安全、稳定、规范、提高”的管理思路,分层次召开各种专题会议,统一了思想,凝聚了人心。确定2016年为“规范管理建设年”,2017年为“规范管理提升年”。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通过了《东营区二中教育集团胜园分校三年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目标,从优化管理到优化内涵,打造精品,完成学校的华丽转身。

学校的发展要靠文化引领,面对校园文化空白的现状,学校制定了《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培育以“德胜”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德”作为学校文化的落脚点,体现了学校“以德育为先,以人为本,同心同德”的治校理念;“胜”取自“胜园”的首字,既包含了校名,也寓意学校发展的目标。学校构建育人环境,对校门、小广场、教学楼等建筑物进行全方位的文化改造,将《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等传统文化经典装饰其中;建设了一系列文化长廊:集艺术教育和慈善教育于一体的“曲径通幽”教育长廊,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传统文化长廊,琴棋书画艺术教育长廊。学校文化建设初见成效,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突破瓶颈,为跨越发展打基础

一是师资短缺是胜园分校的瓶颈问题。以前,胜园分校核定编制73人,实有在编教职工56人,缺编17人;在编教师中有6人外调,4人身患严重疾病不能从事一线教学工作。随着学校的发展壮大,师资短缺成为制约学校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对此,学校请示,沟通,协调,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通过区内、教育局交流,教育集团内部交流,办事处为学校选聘和学校自聘等多种形式,增加了教职工48人,为学校能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动力,破解了师资短缺的难题。二是切实调动全体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让教师充分体会到职业的荣誉感、获得感与幸福感。如:解决了教师就餐问题,为班主任老师全部更换了新电脑,加装了一台教师用直饮水机,购买了羽毛球、毽子、板羽、跳绳、篮球等体育器材,建设了自行车棚。这些为教职工服务的工作虽然微不足道,但是很好地凝聚了人心,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立德树人,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保证。学校特别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是大力开展“铸师魂,立形象”工程,让“师德”根植教师灵魂,让“师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二是培养教师专业发展及教育教学活动能力,指导教师关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促进课堂教学改革。三是注重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重视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培养。四是鼓励教师赴区、市、省内外参加各类继续教育和学术研讨活动,初步形成学习型、创新型的教师群体。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立足之本,发展之源。学校以教学为中心,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一是全面实施“引学导练”生态高效课堂建设。生态高效课堂,教师注重学科活动的设计,注重学科思想方法的渗透,注重学生学习的设计,重视知识发展过程,注重学科文化价值的挖掘,注重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融合。二是进一步完善教学教研考核制度,实行每周半日教研制度,集体备课,举行“精品课展示”“一师一优课”“优质导学案评选”“青年教师磨课”“微课比赛”“校级优质课评选”“校级公开课展示”等活动。三是积极充分利用总校的资源优势,派出各个学科的骨干教师到总校进行“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帮助教师提升业务水平。

凝心聚力,拓展教育新空间

以校本课程为载体,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和特色教育,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开设体育类、艺术类、益智类、人文类等四大门类17个学科的校本课程,以葫芦丝、舞蹈、跆拳道和棋类校本课程为龙头,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学校艺术类校本课程“鲁北木板大鼓”,特邀鲁北木板大鼓第十二代传人马士海作为指导教师,自编自演了丰富多彩的节目,为弘扬地方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2016年东营区“中国梦·校园情”中小学生校园艺术节评选活动中,学校编演的《月光下的凤尾竹》《大王叫我来巡山》等五个节目均获区级一等奖;在东营区第十二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学校288人的葫芦丝表演获得了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获得“突出贡献奖”。学校“无人机科普课堂”活动被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在“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选拔赛中,学校选送的节目代表东营区参加了东营市的比赛并获得优异成绩。在2017年东营区“中国梦·校园情”中小学生校园艺术节评选活动中器乐表演《荷塘月色》获得区级一等奖,并代表东营区到市参赛;朗诵《中华魂·诗画情》和声乐《卖报歌》获得全区一等奖;在“喜迎十九大·红领巾心向党”东营市“海科杯”少先队鼓号操展演中,学校鼓号队获得镇街学校第一名,同时被授予“金号奖”。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立足之本,发展之源。学校以教学为中心,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一是全面实施“引学导练”生态高效课堂建设。

砥砺前行,铸造学校新辉煌

天道酬勤,日新月异,成绩都是奋斗出来的。通过两年多的努力,东营市东营区二中教育集团胜园分校在成为集团分校之时,共有学生866人,教学班25个。成为分校后第一年,学生数上升为1166人,教学班28个。2017暑期开学后,学生数为1275人,教学班30个。学生流失态势得到了有效控制,一些已经转走的学生纷纷回到了胜园分校。学校先后获得“山东省中小学安全文化重点研究基地”“东营市教学示范校”“东营市教育现代化学校”“东营市规范化校”“东营市市级园林绿化示范单位”“东营区教育质量先进学校”“东营区教育质量进步学校”“东营区文明校园”“东营区美丽校园”“东营区绿色校园”等荣誉称号三十余项。东营区电视台《聚焦》栏目针对东营市东营区二中教育集团胜园分校的发展变化拍摄了集团化办学专题片《风正扬帆正适时》;学校的素质教育活动被中国教育报、大众日报、山东教育报、人民网、大众网等多家媒体报道,学校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猜你喜欢

东营区东营市分校
东营市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提升工业能效浅析
北京八中固安分校
北京八中固安分校
黄埔军校分校概览
成都分校
东营市东营区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