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艺术院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研究

2018-01-28

图书馆学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艺术院校创客图书馆

郭 爽

(四川音乐学院图书馆,四川 成都 610021)

1 引言

2014-2015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发起了一项名为“图书馆转变社区”(libraries transforming communities)的倡议,希望以此重构图书馆在推动社区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次年,该协会在美国图书馆状态报告中也提到,“图书馆转型(Libraries Transform)”旨在倡导将图书馆由过去的“开展研究、查阅资源的场所”转变为“借助工作人员的帮助和图书馆资源,为人们提供学习、创造和分享的社区中心”,并帮助图书馆加强与社区成员之间的交流,深入了解社区需求,从而学习如何充分地参与到社区事务中来。2015年6月2日,在召开的社区参与主题论坛会议内容的基础上,形成了《IMLS焦点:社区参与报告》,此报告也“呼吁图书馆和博物馆应理解社区多元化需求,发展社区合作,强化社区沟通与交流,重新评估等角度为切入点,强化社区服务,提升社区参与,成为社区发展强有力的支撑力量”。[1]2016年8月13-19日,第82届国际图联(IFIA)年会以“连接、合作、群体”(Connections,Collaboration,Community)为题,会上国际图联主席唐娜·谢德尔(Donna Scheeder)女士在开幕式的致辞中亦称,该主题旨在通过加强图书馆与社区之间的紧密连接与合作,从而将图书馆转变为社区必不可少的财富,以满足社区的各项需求。

由此可见,在深化社会化服务意识和服务实践已成为全球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共识和必然趋势这一背景下,图书馆理应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新趋势,积极投身于社区事务。通过参与社区服务,图书馆将顺利实现功能转型,即由过去静态的查阅资料的场所变为动态的创造与分享知识的中心;同时也更强调图书馆员的参与性,希望图书馆员能通过自身的专业素养在了解社区需求的基础上为之提供更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服务。

2 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必然

2.1 符合当今时代与社会发展要求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指出要实现农村、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整合和互联互通。同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要从根本上解决公共文化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通过对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实现文化设施和资源的共建共享,满足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打造出布局合理、服务规范,能满足社区居民实际需求的“文化社区”。[2]当今,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图书馆作为重要的社会文化建设基地和社会基层文化服务机构,理应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社会职责,积极融入到社区建设中。我国的高校图书馆在2015年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的指导下,也应“在保证校内服务和正常工作秩序的前提下,发挥资源和专业服务的优势,开展面向社会用户的服务。”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具备“文献资源丰富、专业人员集中、自动化程度高、服务手段先进”[3]的特点,因此,更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信息资源优势和专业服务优势,积极推动高校图书馆、文化设施以及信息平台等公共资源面向社区开放,满足社会公众对文化信息资源的需求,为社区居民平等获取信息、提升文化素养奠定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完善政、产、学、研合作体系,有效推动高校与社区、城市协调发展,实现高校图书馆社区资源的共建共享,有效提升社区乃至城市的文化建设水平。[4]

2.2 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的重要途径

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数字化阅读方式和MOOC开放式网络课程的日益普及,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与学习模式。特别是以非专业性信息、知识获取与大众文化休闲为目的的阅读,完全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得以实现,甚至更是具备了传统图书馆无可比拟的丰富性与便捷性。[5]因此,仅为读者提供阅览和学习场所的传统服务模式已很难满足广大读者的知识获取需求。再加上诸多图书馆由于馆藏空间有限、阅览空间不足、阅读舒适度欠佳、疏于阅读氛围营造等主客观原因,导致图书馆受读者欢迎的程度愈来愈低,读者到馆率和图书馆利用率也随之锐减。面对这些前所未有的挑战,要想避免图书馆事业走向衰败与萎靡,图书馆就必须抓住转型契机,不断改革创新,通过转变自身职能、探索新型服务模式来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近年来,无论是美国图书馆协会、国际图联,还是国内的图书馆界均充分释放出一个信息,那就是——一方面,图书馆应该转变自身功能,更多地成为用户开展创造性、分享性活动的中心而非藏书库和电子资源储存室,馆员的工作不能仅限于借还书,而是要为读者提供更多的知识服务和增值服务;另一方面,图书馆应加强与社区之间的合作,积极参与到社区和社会公众事务中,尽量满足社会成员的多元化需求。由此可见,图书馆的核心使命已经发生了变化,即从以往传统的“传承文化成果、信息收藏和提供获取途径”转变为“致力于通过增强个人的知识,不断交流思想,从而达到强化社区能力的目的”。[6]因此,高校图书馆面向社区、社会开展服务,将为图书馆在新技术和社会环境的双重冲击下转变传统服务角色和模式提供转型契机。随着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进程的不断推进,也有助于高校图书馆打破固有的封闭体制和观念,不断拓展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范围,有效催生馆员主动服务的意识,实现馆员自身能力的发展与提升。此外,通过加强图书馆与社区、社会的联系,也有助于高校以外的社区读者了解高校的优势学科、专业特色及图书馆的特色资源,进而一定程度上提高高校及图书馆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3 我国艺术院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创新探索

近年来,随着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呼声日益强烈,已有部分艺术院校图书馆在此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如向社区居民开放其他公共图书馆或综合类高校图书馆所不具备的艺术类馆藏资源,尤其是多媒体资源、乐谱资源和素材库资源等,如南京艺术学院图书馆面向校外乐团提供乐谱外借和复印服务[7];或是将开展在线咨询、信息素养培训的受众从本校师生延伸至社区用户,尽可能地满足公众获取、享用艺术资源和知识服务的需求。

艺术院校图书馆仅为社区居民提供上述最基础的借阅与参考咨询服务还远远不够。艺术院校图书馆要想成功转型为集学习、创造与分享功能为一体的社区中心,就必须充分利用自身特色与资源优势,加强与社区用户之间的沟通交流,充分利用日益发展的先进技术手段,积极探索创新型的服务模式,以满足社区用户多层次、多样性的知识需求。

3.1 利用新媒体技术面向社区用户开展知识服务

所处当今这一“以数据化、社会化媒体为特征和标志的深度信息化时代”[8],艺术院校图书馆应诉诸于各种新媒体技术手段面向社区用户开展知识服务。首先,可采用融合远程访问、移动借阅、数字阅览为一体的馆藏借阅服务模式,不仅能帮助社区用户免费浏览、获取图书馆的各种电子资源与多媒体资源,保障其公平获取信息的权利;还能有效避免因社区用户涌入高校图书馆所引发的阅览空间不足,以及可能过多占用图书、乐谱、画册、音像资料等实体馆藏类教学科研资源的问题。其次,艺术院校图书馆在与学校各院系开展协同合作,共同聘请或邀请国内外的表演艺术家、专家学者前往本校举办专场音乐会、大师班讲座或学术报告、专题讲座时,图书馆在取得授权后,可充分利用各大直播平台、在线音视频分享平台以及互联网协议电视(IPTV)等多媒体传播手段向社区用户进行推送和发布。

采取上述具有较强实时性和交互性的新媒体传播手段,不仅能有效打破场地、人数和播放设备的制约,为社区居民更便捷地利用图书馆资源提供更多渠道,与政府大力倡导的“推动全民阅读,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文化基调相契合,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世界;更重要的是,采取这种互动方式,有助于图书馆及时通过观众反馈全面了解社区用户的实际需求和意见建议,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完善自身服务内容与质量。

3.2 面向社区用户开展艺考信息及艺术活动咨询服务

目前,虽然基于互联网的信息获取已变得十分容易,但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实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却大打折扣。人们急需一些专业的信息发布平台和权威性的信息发布渠道。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其中一项最主要的职能就是借助馆员的检索能力和专业素养,为用户提供各类信息检索与咨询服务。

作为艺术院校图书馆,一方面,可以选取一些与自身工作实际结合较为紧密的内容为社区居民开展信息检索与咨询服务,如有针对性地帮助艺术类考生搜集整理国内外艺术院校的招生报考信息,提供艺术考试信息查询、成绩查询、最新艺考动态等;还可提供本省市社会艺术水平考级(音乐类、舞蹈类、美术类)的在线报名、考级指导、报考要求、考试曲目选择、教材购买、证书查询等方面的信息。另一方面,尝试与学院各研究院所、科研处、艺术处等部门合作,通过图书馆主页及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等,做好学院以及本地艺术展演资讯的介绍与推送服务,让社区居民能及时了解本地各剧院和音乐厅上演的各种展演活动(时间、地点、演出团体及活动介绍等),让图书馆的服务真正深入到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中。

此外,艺术院校图书馆可通过联合相关的各省音乐家协会、全国各大音乐院校、各大器乐与声乐学会、各省教育考试院等社会机构面向社区居民开办现场业务咨询与报名活动。针对社区居民最为关心的如中小学特长生招生信息,美术、书法、舞蹈、器乐、声乐等社会艺术类考级信息,以及各类艺术赛事、专业培训、艺术兴趣班报名等相关资讯进行现场辅导与答疑。简言之,就是通过向社区居民提供经过整合的艺术教育资源和艺术考级信息等方面的咨询服务,让更多的社区居民从艺术院校图书馆开展的社会化服务中获益。

3.3 打造面向社区用户的艺术创客空间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成为研究热点,创客空间作为一种开放型的空间,是社会化服务的典型案例,能提高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深度与广度。”[9]创客空间所具备的开放性、创新性的特点与艺术创造的理念颇为契合,亦与当今图书馆力求成为“学习、分享、交流中心”的发展目标趋于一致。因此艺术院校图书馆引入创客空间,不仅能为图书馆事业注入新鲜活力,甚至从长远来看,对当地的艺术产业、创意产业的发展也将起到一定的孵化作用。

艺术院校图书馆应首先对学校的专业设置以及图书馆自身的软硬件条件进行全面调研和评估,通过院系合作共同打造创客空间,选取出一些既能满足院校师生教学、科研需求,又能兼顾社会用户切实需求的创意项目。星海音乐学院就于近年来打造了“音乐创意实验中心”,该中心下设两个实验室(数字化实验室、专业欣赏与录制实验室)和3个平台(音乐创作与实践平台、音乐心里治疗研习平台和中国传统文化研习平台),积极将创客理念应用于音乐图书馆服务建设与创新实践中,为用户带来了跨界合作与分享交流的新体验。①

陶蕾在《创客空间——创客运动下的图书馆新模式探索及规划研究》一文中也提到:“成本因素是图书馆创客空间吸引创客、社区的主要因素,因为大多数人不可能因为偶尔要使用某个昂贵的工具而去购买它,而图书馆却可以购买这些昂贵的专业工具,并与创客们、社区人员共享这些资源”。[6]因此,艺术院校图书馆不仅可以提供录音笔、话筒、Kindle、iPad等小型设备和工具的租借服务,还可以提供3D打印机、数码相机、摄影机供社区居民在图书馆的创客空间使用。并提供相应的按需印刷、家族纪念册制作、音视频剪辑录制、数码影像拍摄等后续服务。条件相对普通的艺术院校图书馆,可以创建多媒体视听室和数码剪辑室等,配备投影仪、液晶显示器、音视频录制及剪辑设备、黑胶唱片播放机、图像背景处理软件、影视制作软件、数码声音录制剪辑软件等。而资金雄厚的艺术院校图书馆则可以打造录音合成与计算机音乐实验室,配以专业的Pro tools系统及KYMA等新媒体声音设计系统,并聘请相关专业教师提供专门的技术指导;还可以提供影视与摄影绿屏抠图技术、图像背景处理、影视制作、数码声音录制、数码剪辑方面的授课。总之,在创客空间,各领域的社区用户都能依据自身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创意项目,并与其他用户展开深入的交流互动,获取到更多创造性、实践性的学习机会。

3.4 创建面向社区用户开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口述档案室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诸多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在社会变迁中或已失传或濒临消亡的边缘,这些“活态历史与记忆”亟待被抢救、保存与传承。“《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对图书馆等机构明确了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研究、学术交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宣传、展示的规定”[10]国家图书馆也于2015年开启了以挖掘搜集口述资料为目的的“国家记忆”项目,鼓励全国各地图书馆积极参与其中,以最终建成口述文献收藏与共享的平台。[11]因此,对当地具有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搜集、记录、归纳整理,形成口述档案并加以妥善保存是图书馆不可推卸的职责。

艺术院校图书馆在对包括传统音乐、美术、戏曲、曲艺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搜集整理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艺术院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可以与本校师生、学者、科研团队积极展开合作,共同参与到对当地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口述历史的搜集与整理工作中。以四川音乐学院图书馆为例,可以选取包括蜀派古琴、成都道教音乐、四川扬琴、四川清音、川剧等本地最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上述艺术形式的传承人和展演团体的学艺经历、师从情况、展演内容及其背后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生活加以采访记录,并完成整个文稿的整理出版和展演录制工作。这样既有利于艺术院校图书馆进一步丰富自身馆藏,为本校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丰富的史料基础。更重要的是,通过利用图书馆先进的数字化手段,对上述口述历史资料进行编目、保存和数字化处理,丰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供本院师生和社区用户网上检索与欣赏,甚至可进一步参考美国图书馆开展口述历史用户服务方面的经验,采取口述历史资料网上展览、网上课堂、网上商店、社交媒体应用、互动共享等服务模式[12],让更多的用户了解并喜爱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最终积极参与到保护人类社会文化遗产、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中来。

3.5 实现艺校生社会实践与社区志愿者服务的有效结合

最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明确要求高校图书馆必须“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条件,设置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岗位,支持与图书馆有关的学生社团和志愿者的活动。”[13]艺术院校图书馆可以架起社区志愿者与本校学生之间的桥梁,既提供机会让社区居民参与到图书馆的发展与建设活动中,同时也为高校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积极投身到社会志愿者队伍中,为社区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艺术院校图书馆除了可以借助每年的“书香中国·全民阅读月”举办阅读推广活动外,更应该充分发挥艺术院校学生的特长,协助社区组建各种类型的艺术活动中心,协助举办包括美术展、摄影展、书法展在内的多项展示活动,并通过举办一些艺术作品推介会或鉴赏会,提升社区居民的审美情趣。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古典音乐进社区”这样的系列讲座和展演会,邀请音乐学系、作曲系以及表演专业的学生就国内外经典名曲进行介绍、诠释、解读,选取其中一些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演奏演唱,让平时对古典音乐作品和作曲家不熟悉的人们也有机会了解和欣赏这些经典,使古典音乐、经典美术、雕刻作品等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艺术形式,而为人们所广泛接受和传播。为社区营造出良好的艺术氛围,最终提升整个社区的艺术品位。

笔者认为,采取上述方式无疑是三赢的选择:对于图书馆而言,通过吸纳一部分高校学生以及社区居民加入到图书馆志愿者服务队伍中,有助于缓解高校图书馆因开展社会服务造成的固定工作人员不足的压力;于艺术院校学生而言,能丰富其社会实践经验,培养其社会认同感和责任心,为其今后的职业发展提供帮助;而对于社区居民而言,通过参与图书馆服务和建设,能让图书馆更好地了解自身在社会化的信息服务、资源获取方面的需求,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满足自身需求的服务。

4 结语

高校图书馆参与社会化服务,是一个常议常新的话题。艺术院校图书馆也应该向其他高校图书馆一样,主动肩负起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积极思考如何打破高校图书馆固有的封闭体制,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发掘并积极探索、创新社会服务模式,为用户提供形式多样、富于个性化的终身学习的平台,最终有效保障全体社会成员都拥有公平获取信息资源、平等享受图书馆服务的权力。

注释:

①参见《第二届全国音乐院校图书馆联盟会议暨2017音乐艺术院校图书馆编目研讨会》星海音乐学院图书馆温带宝馆长的会议发言PPT《音乐创客实验中心”的建设与思考》。

[1]李英杰.美国图书馆社区参与视角下的服务设计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6(5):86.

[2]郑丽芬,李红澄.我国社区图书馆发展保障综述——以相关政策和法规为视角[J].图书馆,2017(2):1-7.

[3]王宇.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1.

[4]徐世球,李蹊.基于问卷调查的高校图书馆社区资源共享研究——以武汉市洪山区部分高校和社区为调查范围[J].图书馆研究,2017(1):90.

[5]高小军.以社区为中心的现代社区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以深圳市罗湖区“悠·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6(3):57.

[6]陶蕾.创客空间——创客运动下的图书馆新模式探索及规划研究[J].现代情报,2014(2):55.

[7]李小戈.艺术院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问题探析[J].黄河之声,2011(8):125.

[8]晁明娣.美国图书馆协会年度报告解读与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4):21.

[9]车宝晶.高校图书馆构建创客空间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4(11):79.

[10]陈爱蓉.图书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口述档案的建立、保护与传承利用探讨[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6(4):63.

[11]胡爱民,朱海燕,李师龙.高校图书馆开展口述文献资源建设的意义、价值和策略[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7):102.

[12]张一,谢兰玉.网络环境下美国图书馆口述历史用户服务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7(3):66.

[13]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2):8.

猜你喜欢

艺术院校创客图书馆
艺术院校参与社会服务反哺人才培养的机制与效果——以北京舞蹈学院为例
艺术院校音乐专业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常见问题与学习对策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小创客”有法宝
图书馆
创客
创客
去图书馆
中国艺术院校巡礼(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