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站式多层螺旋CT检查在胸痛三联征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2018-01-28郭健张伯生贾福艳祝冲白振武魏波天津港口医院放射科天津300456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年17期
关键词:双源胸痛三联

郭健 张伯生 贾福艳 祝冲 白振武 魏波 天津港口医院放射科 (天津 300456)

内容提要: 急性主动脉夹层、急性冠状动脉疾病、急性肺动脉栓塞统称为胸痛三联征。一站式多层螺旋CT检查指一次打药一次扫描同时显示冠状动脉、胸主动脉及肺动脉情况,还可以显示胸部其他疾病。一站式多层螺旋CT检查对迅速查找发现急性胸痛患者的病因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近年来,随着CT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层螺旋CT对于胸痛三联征的筛查迅速发展、普及,对于临床及时诊断治疗发挥了重要作用。

急性胸痛是常见的临床症状。引起急性胸痛的病因有很多,如心血管疾病(急性主动脉夹层、急性心绞痛、急性心包炎、急性心肌梗死以及肺动脉栓塞)、骨骼与肌肉(肋软骨炎、胸椎损伤和疾病、肌肉损伤)、呼吸系统疾病(急性肺炎、急性胸膜炎、气胸)、消化系统疾病(消化道溃疡、反流性食道炎、胆道系统结石和感染、急性胰腺炎等)及纵隔肿瘤、胸腔积液等。其中急性肺动脉栓塞、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主动脉夹层情况紧急,随时危及生命,因此需要临床医生选择既快速又恰当损伤较小的影像检查手段。以往的检查不仅耗时长不利于早期诊断,还极容易忽略主动脉夹层和肺动脉栓塞等病因的检出[1]。之前的低排螺旋CT扫描分辨率比较低,不同部位需要分几次检查,耗时较长,随着64层螺旋CT出现后,使冠状动脉、肺动脉及主动脉血管同时成像成为可能,即一站式多层螺旋CT检查,本检查缩短了病因诊断时间,而且无创,损伤小,为临床及时找出胸痛病因提供了可靠的根据。随着128层螺旋CT、256层螺旋CT以及光子双源CT的相继出现,技术的进一步提高,扫描时间的更加缩短和辐射剂量的更加降低,使螺旋CT检查胸痛原因越来越被社会广泛接受,笔者就一站式多层螺旋CT检查在胸痛三联征诊断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1.多层螺旋CT的发展

临床表现胸痛三联征的疾病一般发病较快、变化亦快,若不在较短时间内给予其明确的诊断加以治疗,患者将面临随时失去生命的危险。随着微电子学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继断层CT之后,1998年多层螺旋CT投入临床使用以来,扫描速度的加快,扫描范围更加广泛。使多层螺旋CT检查逐渐成为胸痛类疾病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患者病因诊断及临床医生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了一种方便、无创、快速、准确的检查方法。但是CT检查由于其检查原理,会对患者产生辐射损伤。因此,在缩短检查时间的同时,既要降低辐射剂量又要较好的显示图像,这就对螺旋CT有了更高的要求。阮卫锋等[2]研究显示,低管电压扫描患者虽然承受的辐射剂量减少,但是图像质量不受影响。这就要求更好的螺旋CT设备和更高的技术条件。128层螺旋CT运用低剂量血管成像技术,不仅使患者承受的辐射剂量减少,而且胸痛三联征的诊断效果方面相当不错,为患者及临床医生提供较为可靠的诊断信息[3]。256层螺旋CT具有更高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近来双源CT的应用使以往的技术条件有了更高的技术提升,尤其是stellar光子双源CT的出现,使图像质量不受心率及屏气情况的影响,辐射剂量较低、成像速度更快[4]。近年来CT设备的更新发展完善,使胸痛的影像学检查在缩短时间的同时改善了辐射剂量高的问题。

2.多层螺旋CT在胸痛三联征中的应用

2.1 多层螺旋CT在胸痛检查中的应用

急性胸痛是常见的临床症状,急性肺动脉栓塞、冠状动脉疾病、急性主动脉夹层是引起胸痛的最常见病因,这三种病因合称胸痛三联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开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肺动静脉栓塞及急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胸痛三联患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这就要求急诊医师选择合适的检查手段快速简便的查出胸痛病因,并作出相应的治疗来及时挽救生命。在临床工作中医生除了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以及少数疾病可以明确诊断外,大多数疾病还需要进行心电图、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血清标志物的检测,MRI及DSA等检查。针对这些检查,有些缺乏特异性或是有创检查、检查费用高,有些检查时间过长,容易延误抢救时机,一种新的技术——胸痛三联征一站式多层螺旋CT检查应运而生,该检查技术就是扩大胸部扫描范围,调整扫描参数和对比剂注射量及注射速度,同时得到主动脉、冠状动脉及肺动脉影像信息,影像医师还可以通过调整窗宽窗位对纵膈和肺部进行观察。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就是64层螺旋CT,它在时间分辨力和空间分辨率方面较早期的螺旋CT表现出色,因此可以完成同时扫描多部位的任务,但其还有相应的弱点存在,就是辐射剂量大和图像伪影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善。目前临床应用的高端CT设备还有:宝石CT、新双源CT、128层CT、320层CT,这些设备在成像能力和图像质量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5]。相对于64层CT而言,宝石CT、新双源CT、128层CT及320层CT空间分辨率及时间分辨力进一步提高,扫描速度更加快速,明显降低了扫描时辐射剂量,对于各类急诊患者呼吸心率的控制及自身条件的约束减少,使一站式胸痛三联征CT检查技术在急诊胸痛检查诊断手段中取得了不可或缺的地位。

2.2 扫描方法

除双源CT不需要考虑心率及呼吸问题外,其他螺旋CT扫描方式检查前均需进行心率调整及呼吸训练。心率较快者,需口服倍他洛克25~75mg,待心率降至65次/min以下后进行检查[6]。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注射液碘海醇(350mgI/mL)及高压双筒注射器进行肘前静脉注射80~100mL后(根据个人体重调整对比剂剂量),再以相同速度注射生理盐水30mL。造影剂注射速度约为5mL/s,运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扫描范围为胸锁关节至心膈面下2cm,根据设备调整参数[7]。不同型号CT设备扫描参数有所不同,64层螺旋CT扫描参数为:管电流自动调节,参考管电流为160mAs,管电压为100 kV或120kV,旋转时间0.33s,准直器宽度64mm×0.6mm[7]。128层螺旋CT机的扫描参数为:准直宽度128mm×0.6mm,旋转时间0.33s,管电流230~740mA[3]。256层螺旋CT机扫描参数为:探测器宽80mm,球管转速达到0.27s/圈,其最小分辨率达128×0.625,管电压100kV,管电流800~1000mAs,整个扫描时间约6s[7,8]。stellar光子双源CT的设置参数为:管电压120kV,电流为370mA。采集厚度128mm×0.6mm,扫描时长1.33s[9]。应用EBW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可以运用曲面重组(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等对冠状动脉、肺动脉、主动脉及肺部等进行观察[8]。

3.小结

急性胸痛病因复杂,危及生命,因此胸痛三联征一站式扫描技术的重点就是为急诊医师提供短时、高效、可靠的诊断信息,对降低患者并发症、病死率均十分关键[10]。《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第五版)规定:胸痛中心应具备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的条件,并能开展急诊主动脉、肺动脉CTA检查。各医院胸痛中心的建立主要是为生命争取时间。

现今,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已被各级医院普遍使用,在保证图像质量提高的前提下,可以做一次检查就得到冠状动脉、肺动脉、主动脉等多部位的影像学信息[11]。避免了重复检查,降低了对比剂的用量,较其他检查方法明显缩短了检查时间。但是辐射剂量问题仍有待改善,随着近来多层螺旋CT设备的不断发展,128层螺旋CT、256层螺旋CT、双源CT等已渐渐被广泛应用到临床工作中,扫描技术也不断的提高,相对降低了辐射剂量。希望影像扫描技术能不断提高,使一站式多层螺旋CT检查在急性胸痛的应用中表现得更加完美。

猜你喜欢

双源胸痛三联
以“三联”促“三力”共建共融谋振兴
中西医结合治疗毛囊闭锁三联征2例
有些胸痛会猝死
双源采购跳跃-扩散库存控制模型
澳门歌剧“三联篇”之旅
炫速双源CT在自由心率胸痛三联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抑郁症患者与不明原因胸痛的关联性探讨
双源信号深组合导航在新一代运载火箭制导系统中应用初探
缺血修饰白蛋白在急性胸痛患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中医三联法治疗手足口病12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