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会计制度改革对固定资产管理带来的影响

2018-01-28张军凤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会计制度核算制度

张军凤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监察审计处,江苏 泰州 225300)

2014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高校会计制度”),它在旧制度的基础上细化了固定资产的分类核算,强化了固定资产的市场价值,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信度,让高校会计核算进入更加科学、客观的轨道,高校财务分析和治理能力显著提高。

1 固定资产修订内容

1.1 调整固定资产单位价值标准和分类

(1)提高固定资产入账价值标准。高校固定资产入账单位价值原制度规定为500元,新高校会计制度增加至1000元以上;专用设备的原单位价值800元,新高校会计制度将其调整为1500元以上。固定资产入账价值标准的调整体现了新高校会计制度的时代性和实用性,有利于健全高校固定资产入库管理制度,对加强高校财务监督和管理,进一步规范入账具有现实意义。

(2)细化固定资产分类。根据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新分为六类:房屋及建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1]。与原会计制度相比较,新制度将其他固定资产做了进一步细化操作,将其他固定资产具象化,有利于明确固定资产范围,从而提高固定资产会计科目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1.2 新增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新高校会计制度规定,除了文物、陈列品、图书、动植物和以名义金额计量的固定资产以外,高校需要对固定资产按月计提折旧。一般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固定资产的应折旧金额为其成本,不考虑预计净残值[1]。新制度充分考虑到高校固定资产的时间价值,新增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操作,不仅解决固定资产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背离的问题,而且有利于高校管理者深谋远虑、高效决策。

1.3 合并基建账与行政账

根据新高校会计制度的“附件”规定,高等学校应当按照新会计制度的要求,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单独核算基本建设投资的同时,至少每月将基建账相关的数据并入高校行政“大账”[2]。这一规定结束了基建账长期独立的局面,高等学校基建账与行政账单独核算的状况不复存在,从而摆脱了高校“账外账”监督难的窘境,高校财务报表披露的会计信息更加全面,通过高等学校行政“大账”即可对高校财务状况了如指掌,为改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提供了足够的依据。

2 新制度改革执行困境

(1)缺乏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操作细则。新高校会计制度中的“累计折旧”科目的说明为“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实际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其折旧年限。”[3]至于如何进行固定资产折旧,在高校会计制度中并没有具体的操作方法。根据笔者对本市的所有高校财务部门调查结果的显示,到目前为止,由于缺乏可操作性的细则,高校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只能望而却步,大部分高校对固定资产延续之前的做法,并未进行折旧操作。由于固定资产折旧操作复杂,相关部门的操作细则尚未出台,高校会计人员对固定资产折旧无计可施,只能暂时搁置,为避免与未出台的操作细则背道而驰,高校也并未制定相应的操作办法,新制度对于固定资产折旧的规定形同虚设,执行乏力。

(2)基建账并入行政事业账步履维艰。高校基建账和行政事业账是两个独立账套,两账合并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涉及到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如内部业务的变动、收支的调整、内部资产的合并等,而且会计科目的区别决定了仅靠单纯的数字相加并不能完成账套的合并,要在充分调研、全盘考虑之下才能编制抵销分录进行合并报表。鉴于高校复杂的经营环境、财务管理水平低下、会计职业能力亟待提高等严峻形势,基建并账在现实中执行有一定难度,目前有少部分高校是年底合并会计报表,大部分高校没有将基建账并入行政事业账,存在着执行不力的现实问题。

(3)固定资产管理方法落后,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脱节。高校的固定资产往往分布于各个不同的部门和单位,教室、实验室等教学教辅部门、各二级学院、内设管理部门等都是固定资产购置和使用的主体,满足各个使用单位对固定资产购置和管理的需要,真正在固定资产的购置上做到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需要经过认真的调研。一直以来,高校在固定资产处理方面缺乏制度化手段,重钱轻物的思想非一日之寒,这些都是造成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相对落后的原因。一是管理手段单一,资产信息滞后,信息化水平不高,无法实现固定资产的线上实时管理;二是管理责任不明,固定资产的购置、核算、使用和处置相互独立,核算由财务部门进行,资产的购置和发放的职责属于资产管理部门,两部门业务界限明显,未实现紧密配合,从而出现固定资产的监管职责互相推诿的情况,导致财务部门的固定资产账与资产管理部门及使用单位之间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的现象屡见不鲜,很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4)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制约着新制度的执行。新高校会计制度贯彻执行的效果,主要取决于高校会计核算和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而目前这些人员或多或少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新政策的要求不甚了解,甚至是不能理解,有些人因循守旧,让新高校会计制度成为“空谈”;二是新高校会计制度注重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而高校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人员知识结构相对单一,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熟练掌握的人员凤毛麟角,严重地影响了新制度的执行力度;三是目前高校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的负责人及业务骨干普遍年龄偏大,虽然基础业务知识丰富,实务操作得心应手,但却安于现状,不思改进。

3 推动执行的对策

(1)出台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相关细则。鉴于新高校会计制度并未明确高校固定资产折旧的具体操作方法,造成固定资产折旧停滞不前,因此建议财政部或教育部根据会计财经法规结合现行税法等出台新高校会计制度实施细则,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对高校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及方法做出统一部署和要求,以表格形式明确折旧年限以及对应的操作流程和计算公式。出台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操作细则,让高校财务会计人员在执行新制度的过程中不再手足无措,这样不仅有利于高校固定资产折旧的规范化、合理化,减少新制度相关规定执行的阻力,而且便于以统一标准对高校会计信息进行对比,使财务数据具有可比性,提高主管部门考核高校财务数据使用的公平性和可操作性。

(2)两账合并执行并账和并表两条线。高校基建账和行政事业账两账合并,要求财务会计人员熟知高校基础建设所运用的会计科目和相关业务操作,了解基建账与财务报表重叠的业务范围。如“基建拨款、交付使用资产、基建借款、内部往来”等,平衡账套间科目的勾稽关系,从而将两本账有效衔接,准确无误地进行合并账务处理。学校财务操作人员应通盘考虑、全面分析,逐一对照基建账和行政账会计科目,理顺两本账的联系和区别,在此基础上每月末进行抵销账务处理,编制记账凭证,做合并财务报表操作。合并之后的财务报表能全面反映高校财务状况,实现一张网管理,有效实施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实行综合部门预算。

(3)构建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贯彻落实新高校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的要求,关键环节是各高校对固定资产进行摸底,这是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前提。目前各高校固定资产的规模基本都在亿元以上,对高校固定资产进行摸底,构建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是落实新高校会计制度的有力举措。依靠信息化的手段对固定资产进行全过程留痕管理,确保整体资产信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高校资产管理部门应积极与财务及使用单位对接,收集相关部门对固定资产核算及使用的需求,及时反馈至信息管理部门,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并尽快打通固定资产管理平台与财务软件的接口。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有效运用,一方面符合了新高校会计制度对资产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另一方面成为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有效沟通的助推器,从而破解长期以来两部门之间账账不符的难题。另外,高校处于国家财政的重点监管之下,而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能够为财政监管提供便利,扫清监管盲区。因此,构建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势在必行,同时,鉴于国家对固定资产监管的高标准、高要求,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系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优化系统功能,实时掌握固定资产存量情况,发挥固定资产绩效评价作用,真正为新高校会计制度提供硬件和软件支持。

(4)构建专业化的固定资产管理高素质人才队伍。第一,实现新高校会计制度学习全覆盖。为保证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落地执行,首先要让制度内容深入人心,高校可通过专题讲座、校际交流等方式详解新制度的新要求,通过具体操作示例阐明新制度下固定资产核算的变化内容,重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第二,加强固定资产信息化系统应用。高校应推广固定资产信息化操作,将线下业务培训和线上实务操作有机结合,明确信息化系统操作流程,力争让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操作熟练、得心应手;第三,提升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新高校会计制度下,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在管理、业务和信息化应用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至关重要,新高校会计制度的修订带来了新一轮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改革的浪潮,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应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借新一轮改革之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升履职尽责的能力;高校要在保障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基本数量需求的同时做好人员梯队建设,满足固定资产管理对人员配置日益增长的高质量要求,为新高校会计制度的施行保驾护航。

4 结语

新高校会计制度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大大提升了高校管理层对当前固定资产现状的了解程度。新高校制度的应用推动了高校会计制度的规范化、标准化,增强了高校间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各高校应尽力推动高校新制度的准确实施,提升会计工作的效能,充分发挥高校新制度的作用,实现高校新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会计制度核算制度
202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2019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回到会计主体 谈基本建设项目审计——兼论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核算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思考与探索
《政府会计制度》创新研究及改进展望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