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老年期的生理变化 乐天知命顺其自然
2018-01-28武警总医院病理科主任纪小龙
武警总医院病理科主任 纪小龙
对人体来说,65岁以后整个机体不可避免地进入生理的衰退期,身体器官开始老化。身体的明显改变主要见于:
皮肤及毛发的变化。因皮下血管发生营养不良性改变,毛发髓质和角质退化可发生毛发变细及脱发;黑色素合成障碍可出现毛发及胡须变白;皮肤弹性减退,皮下脂肪量减少,细胞内水分减少,可导致皮肤松弛并出现皱纹。
骨骼的变化。随着年龄增长,骨骼中无机盐含量增加,而钙含量减少;骨骼的弹性和韧性减低,脆性增加,易出现骨质疏松症,发生骨折。
牙齿的萎缩性变化,出现牙齿脱落或明显的磨损,以致影响对食物的咀嚼和消化。
舌乳头上的味蕾数目减少,使味觉和嗅觉降低,以致影响食欲。
口腔腺体萎缩使唾液分泌减少,唾液稀薄,淀粉酶含量降低。
眼睛晶状体弹力下降,睫状肌调节能力减退,多出现老花、近距离视物模糊。
耳的听力下降。
鼻腔的嗅觉减退。
胃黏膜萎缩性变化,胃排空时间延长,消化道运动能力降低,尤其是肠蠕动减弱易导致消化不良及便秘。
胃液量和胃酸度下降,胃蛋白酶不足,影响食物消化,还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胰岛素分泌减少,对葡萄糖的耐量减退,血糖升高。
肝细胞功能下降,解毒能力和合成蛋白质的能力降低,致使血浆白蛋白减少,而球蛋白相对增加,进而影响血浆胶体渗透压,导致组织液的生成及回流障碍,易出现水肿。
神经细胞数量逐渐减少,脑重减轻。
脑血管硬化,脑血流阻力加大,氧及营养素的利用率下降,致使脑功能逐渐衰退并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记忆力减退、健忘、失眠,甚至产生情绪变化及某些精神症状。这一点常被人们忽视,以为老人脾气不好、见识落后、保守传统等。其实,这时的一些情绪变化及精神症状是脑功能减退的表现。
心肌及心内膜萎缩硬化,导致每分钟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全身血液供应下降。脏器组织中毛细血管的有效数量减少及阻力增大,使组织血流量减少,易发生组织器官的营养障碍。
心脏冠状动脉硬化,使心肌本身血流减少,耗氧量下降,对心功能产生进一步影响,甚至出现心绞痛等心肌供血不足的临床症状。
呼吸肌萎缩,肺泡弹性下降,气管及支气管弹性下降,肺泡腔扩大而出现肺气肿,进一步使肺活量及肺通气量明显下降,血液在肺部的氧气交换量和二氧化碳排出量均下降。
肾脏萎缩变小,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及肾小管重吸收能力下降,导致肾功能减退。
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可致排尿发生困难。膀胱逼尿肌萎缩,括约肌松弛,出现多尿现象。
内分泌功能下降,机体代谢活动减弱,生物转化过程减慢,解毒能力下降。
机体免疫功能减退,易患感染性疾病与肿瘤。
分解代谢大于合成代谢,若不注意营养及合理安排膳食,易发生代谢负平衡,出现消瘦、体重下降。
面对以上种种变化,老年人应承认年龄带来的老化,面对事实,接纳现实,平稳步入老年期!
进入老年期后容易出现的健康误区:
误区一:认为“补品”“营养品”对身体有好处 老年人经常食用各种补品,结果是越补身体越差。
误区二:认为自己“老当益壮”,不服老 一些身体已经进入老年阶段的人,心里不服老,常被周围的人夸奖所迷惑,误以为自己还可以做许多年轻时常做的事(包括体力与脑力)。比如,体力方面表现为爬山、故地重游等;脑力方面表现为写作、讲课、参与决策等。结果是力不从心,突发心脏病、脑卒中等严重事件,再想回头重来,已经不可能了。
误区三:认为自己应该“颐养天年” 许多老年人以为自己辛苦一辈子了,子女大了,应给予周到的生活照顾和精神安慰,该安度晚年了。结果活动取消,不愿出门,甚至连日常生活也要别人伺候。这样一来,肌肉萎缩,骨骼疏松,智力减退,行动举止逐渐缓慢,适应能力较差,可出现性情改变,如烦躁易怒或精神抑郁。
人的衰老是生物内在性蜕变过程,而且在机体内是逐步累积加重的,衰老一旦发生,常是不可逆的。客观地认识这个事实,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