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调和五行中
2018-01-28胡献国
◎胡献国
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在人体中分别对应肺、肝、肾、心、脾五脏。五行平衡、五脏调和,可维持人体的健康和正常的气血运行。因此,在养生中,应注意调养五脏。
肺——金
五行中的金对应肺,肺主气,司呼吸,大肠与之相表里,主传化糟粕和调节输布津液。肺的功能异常多体现在气息方面,如出现呼吸急促、胸闷、咳嗽、喘息、语音低微,大便溏薄,或便秘时,就要注意养肺了。
根据十二时辰养生法,寅时(早晨3点至5点)肺经最旺,卯时(早晨5点至7点)大肠经最旺。此时养肺与大肠,可达到最佳效果。
肺为清虚之体,性喜清润。大肠以通为用,以降为顺,故润肺通便对肺脏的保养十分重要。
1.呼吸吐纳法:柏树可清肺安神,每天上午8~10时或下午3~5时,在柏树下用鼻子吸气、嘴呼气,共做12次,长期坚持具有补肺益气作用。
2.肚脐呼吸法:无论是站、坐、卧、行,都应静心想着,吸气时收腹,气经脐孔进入胸腑,呼气时鼓腹,气由胸腹经脐孔而出,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则会感觉腹部发热,肠道排气顺畅,呼吸深长平顺,心情愉快,食欲增强,从而大便转为正常。
3.肺属金,对应五色中的白色,故许多白色食物都能入肺,如百合可润肺止咳,养阴益肺。此外,白萝卜、白木耳、白芝麻、白梨、燕窝、莲藕、莲子、芡实、荸荠等也有生津润肺功效。
肝——木
肝对应木,肝藏血,主疏泄,开窍于目,胆与之相表里,贮藏排泄胆汁,主决断。故肝木充盈,肝血旺盛,则眼睛明亮;若疏泄失常,肝血不足,则容易出现情绪易激动,烦躁不宁,胸胁隐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等不适。
根据十二时辰养生法,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最旺,丑时(1点至3点)肝经最旺。此时养肝与胆,可达到最佳效果。
肝为刚脏,喜条达而恶抑郁。胆为清净之府,以下降为顺。故对肝胆的养护以疏利为主。
1.肝主疏泄,因而应注意调畅情志,养肝怡神。
2.肝藏血,肝血充足,目得血养则视物如常。补养肝脏可选用补血养血之物,如猪肝、猪血、大枣、龙眼肉等。此外也要注意避免眼睛疲劳,比如连续伏案工作时,则至少每隔1小时,闭目养神或远眺5分钟。
3.肝喜条达而恶抑郁。可以通过手指以点揉、按摩等方式沿着肝经循行部位或肝经穴位进行自我保健。这种方式有助于疏通肝络,缓解肝经气血不利引起的痉挛、疼痛等不适。
4.肝属木,木色青,对应五味的酸味。不少酸味药物和食物可入肝,如青皮、白芍、木瓜、五味子、食醋等。
肾——水
肾对应五行中的水,肾主骨,主水,藏精,主发育与生殖,其华在发,开窍于耳,与膀胱相表里。若出现腰膝酸软,水肿,尿频,记忆力减退,耳鸣,耳聋,脱发等症状时,可能要考虑开始养肾了。
根据十二时辰养生法,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最旺,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最旺,此时补养肾与膀胱,效果佳。
肾为水脏,且对应的季节为冬季,冬季是万物归藏的时节,故“收藏”为肾的主要养生方法。
1.咽唾养生:将舌头伸到上牙外侧,上下左右搅动,让唾液渐盈满口,然后分3次咽下,每天早、晚各做1次。如我国古代的“咽津养生法”介绍:津既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养神,在肺助气,在肾生精,自然百骸调畅,诸病不生。
2.肾主水,五味应咸,故咸味食物或药物可入肾而补肾,在服用补肾药物时,常以盐汤为引,以引药归肾经。
3.肾与五色的黑色对应,故黑色食物可补肾,如黑芝麻、黑玉米、黑木耳、黑桑椹、黑米、黑豆、黑枣等。
心——火
心对应五行中的火。心主血脉,藏神,主神志,其华在面,小肠与之相表里,主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如出现心悸,胸闷,失眠,健忘,烦躁,甚至心前区疼痛等症状时,可能是心失于补养。
根据十二时辰养生法,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最旺,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最旺,此时养心与小肠,可达到最佳效果。
心为火脏,且对应夏季,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君主之官,在五脏的养护中尤为重要。
1.如从事耗神费精思考的工作,在中午时间要适当休息,此时养心的效果较好。
2.心在五味中应苦,故苦味食物可清心泄火,如苦瓜、苦荞麦、竹笋、动物肝、茶叶等,可作为夏季日常主食,或佐餐服食。
3.心与五色中的赤对应,故不少赤色食物可补心,如胡萝卜、红糖、红枣、红米、红豆等。
4.踏豆按摩法。取绿豆500克,用铁锅以文火炒热后倒入盆中,待温度适宜时,将双脚洗净擦干踩踏绿豆,可于每晚睡前1小时踩踏30分钟左右,有养心安神之功,有助睡眠。
5.穴位按压。适当的穴位按压可养心益神,有助睡眠。如劳宫穴(自然握拳,中指尖下所指即劳宫穴,在手掌第二三掌骨中间)、内关穴(掌侧腕横纹中点上二寸,两个筋腱之间)、神门穴(掌心向前,腕横纹内端肌腱内缘凹陷中)。以上穴位均为双侧。按压操作方法:将拇指、食指相对成钳状,放在每穴位正反两面进行挤压,用左手按压右侧穴位,右手按压左侧穴位,每日2次,每次10~15分钟。
6.按摩双耳。经常按摩双耳,对神经衰弱、耳鸣、头晕、心悸、失眠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具体做法是:先将双手摩擦发热,然后用双手掌同时轻轻揉搓耳廓2~4分钟,再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别揉捏耳垂2~4分钟,接着向下有节奏地反复牵拉耳垂40~50次,注意力度适当,不要拉痛。按摩双耳每天5~8次,长期坚持可促进血液循环,起到养心安神的功效。
7.擦涌泉法。对于失眠、心悸者来说,临睡前采用擦涌泉穴的方法有一定效果。方法是:两手搓热后,用右手中间三指擦左足心,然后依法用左手擦右足心。一般以擦40~50次,至足心发热为佳。
脾——土
脾对应五行中的土,主运化、统血,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胃与之相表里,主受纳腐熟水谷。若出现腹胀,腹泻,倦怠,呃逆,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可能是脾的问题,就需要养脾胃了。
根据十二时辰养生法,辰时(7点至9点)胃经最旺,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最旺,此时养脾胃,可达到最佳效果。
脾胃是食物消化吸收的重要场所,为后天之本,培补脾土也是脏腑养生的重要方面。
1.脾在五味中应甘,故甘味食物可养脾助胃,如大枣、蜂蜜、乳类、饴糖、桂圆肉、桑椹、各种谷物、甘蔗、山药等。
2.隔姜艾灸法。用姜片将艾炷和中脘穴隔开施灸,可以调理脾胃,温胃止呕,理气止痛。
3.腹部按摩法。经常摩腹不仅可以帮助消化,有助于胃肠保健,而且能对胃肠黏膜产生保护作用,从而减少各种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通常每天早晚各按摩1次。方法是:仰卧在床上,先用右手,五指并拢,以肚脐为中心,面积由小到大,手法由轻到重,速度由慢到快,顺时针方向绕肚脐旋转摩腹100圈。再改用左手反方向摩腹100圈,两手轮换交替摩腹10~15分钟,以肚皮微微发红,有热感为度。早上摩腹后最好先喝一杯温开水,有助于增强胃肠道活力。长期坚持腹部按摩对于胃肠功能减退的中老年人来说,保健效果尤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