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全面二孩”遇冷原因及其对策

2018-01-27梁芳芳

祖国 2017年24期
关键词:全面二孩公共政策公共服务

摘要:我国目前的人口问题让全面二孩的优越性得以体现,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仍遇冷。本文从经济、政策、性别歧视、就业压力等方面究其原因,并提出优化制度体系、建设公共基础服务体系、建设适合老龄化社会的公共政策体系等途径探索如何提高民众对该政策的响应,以发挥我国的人口优势,做好公共服务以支持和保障“全面二孩”政策下,如何更好的生养小孩,更好赡养老人,让人口红利持续,让“全面二孩”政策平稳过渡。

关键词:全面二孩 生育政策 公共政策 公共服务

一、背景

(一)生育意愿与生育率低

2016年妇联发布《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对家庭教育的影响》表明:不想生二孩占53.3%,不确定占26.2%,有意愿的仅为20.5%。国家统计局公布2016年1655万人出生,总人口增加809万,远低于900万的目标。

《中国统计年鉴2016》中,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表明:该年总生育率为1.05,低于2014年其他199个国家,成为最低生育率国家。

(二)老龄化程度高

2017年8月,民政部发布《2016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截止2016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人超过2.3亿,预计2025年将突破3亿。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老龄人口数和老龄化发展速度世界第一。

(三)男女性别比失衡

2015年新生儿出生性别比113意味着男性比女性多3366万人。2017年世界经济论坛发布《全球性别差距报告》统计显示我国新生儿性别比以0.87分位列144个国家144名。

(四)家庭结构失衡

中国传统大家族结构被4-2-1结构取代,传统养老功能弱化。独生子女发生意外,失独家庭随之产生。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增7.6万个失独家庭,200万老年人因无儿女而面临生活、情感、养老、医疗等难题。

综上,2016年1月1日“全面二孩”在我国正式实施。

二、优越性

(一)优化人口结构,改善家庭结构

缓解老龄化程度,降低性别比,缓解养老压力。四二一结构逐渐显露出了弊端,增加养老负担,且祖父辈对独苗的溺爱也造成部分独生子女性格扭曲。全面二孩可以让子女在成长过程中互相交流、互帮互助,共同承担父母养老压力,也利于培养孩子正常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

(二)增加劳动力,为经济打好基础

国家统计局2015年公布该年劳动人口环比减少487万,连续四年下降,人口红利正消退。中国社会科学院《蓝皮书》指出:在2020年之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减幅相对放缓,年均减少155万人;之后一个时期将会加快。”全面二孩会增加新生人口,有效补给适龄劳动力,为我过经济建设打好人才基础。

(三)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国家长治久安

劳动力基数越大,人口发展越快,将带动各行各业的生产消费以及住房、教育、医疗需求,母婴产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从短期来看,例如奶粉、尿不湿、月子中心、产后恢复、儿童教育等会得到发展;长期开看,会促进人才和资源的流动。

三、遇冷原因

(一)生养高成本成为首要原因

我国经济在近几年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逐年提高,随之而来的是物价的上涨。女性生育二孩,需要置业成本,需二孩的教育成本。高质量的抚养和教育支出,让家庭经济负担明显加重,抑制了生育二孩的意愿。据调查,从备孕到到大学毕业,最少花费在50万元,如果是二孩意味着要付出两笔,是不小的花费,一定会降低生活质量。国家目前没有出台经济激励措施,权衡之下,很多家庭不得已放弃了二孩。

(二)公共服务供需不平衡矛盾突出

医疗方面,计生医疗供给不足。据国家卫计委,在新增可生育二孩的9000多万目标人群中,40-49岁达4500多万人,高龄产妇生育风险更大。2014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每天约有1000名妇女死于与妊娠和分娩有关的可预防疾病,2016年我国的孕产妇死亡率为19.9/10万。

教育方面,教育资源紧张集中体现在幼儿园,“入园难,入园贵”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学区房和重点学校导致家庭负担重,父母将考虑是否能给予两个孩子同样的教育质量。

食品安全方面,三聚氰胺使中国乳业的公信力跌至谷底,中国妈妈海淘奶粉导致欧洲、澳洲对华人限购奶粉。

(三)女性职业生涯受阻,职场与家庭恐生矛盾

据《2016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报告》,女性劳动参与率与工资水平均低于男性,在就业和晋升过程都受到限制。据媒体调查,超过七成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或者亲友曾遇到过就业性别歧视;有81%的受访者认为当前环境下就业性别歧视是比较普遍和很普遍的现象。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难产的应增加产假15天。现行的产假时间不满足母乳的需求,也不满足产后恢复需要。但仍带来了职场对女性就业的某些歧视。就业压力、个人职业发展等已成为女性选择生育二孩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传统观念认为女性追求的幸福是:享受相夫教子的家庭生活。其实不然,女性更加渴望通过自身的聪明才智,在公众领域获得认同,追求自身的理想价值。

社会普遍认为生育会影响工作。企业单位考虑到自身利益,不愿负担产假支出和不稳定劳动力带来的利益损失,在招聘之初就优先考虑男性。“生育问题”是用人单位不愿意聘任女性的首要原因。甚至一些单位会提出“排队生育”的要求。二孩政策使企业在招聘时更加倾向于男性,而对已生育过一次的女性员工,则可能再一次面临职业和家庭困境,很多女性会为了家庭而淡化自己的职业理想,如果职业和家庭难以平衡甚至会激发家庭矛盾 。

四、对策

(一)优化制度体系,反对性别歧视

《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指出:适度生育水平是维持人口良性再生產的重要前提。要针对人口变动态势,做好超前谋划和政策储备,健全生育服务和家庭发展支持体系,引导生育水平提升并稳定在适度区间,保持和发挥人口总量势能优势,促进人口自身均衡发展。endprint

调整其他冲突于全面二胎的政策,为女性生产、就业减少阻碍。有备无患研制未来各个情况发生时应该采取怎样的政策,适当吸取国外优秀经验。例如,在新西兰,女性从怀孕到生产的所有费用由国家负责,除一次性奖励一笔金钱外,新生儿享受奶粉金,政府每周补贴养育费直至孩子18岁。16岁以下的儿童可以接受免费的眼科检查,且没有次数限制。13岁以下的可以全天免费到家庭诊所就诊、获取处方药物。我国也可以结合本国的国情,研究和出台相应的经济鼓励政策来降低家庭的育儿费用,大到住房优惠,小到药品减免,都是一种激励尝试。

(二)做好顶层设计,优化建设公共基础服务体系

70后生育已经是高龄,生育风险大。卫生部要加强对医生、护士的培训;加强基层医疗服务建设;建议女性孕前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孕期定期产检,强身健体;孕妇所在单位要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提高产科和儿科医生待遇,鼓励大学生学习妇科、儿科,增加医疗后备力量;鼓励研发医疗,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质量。

“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首先会影响到学前阶段(3至5岁。3年后学前阶段学龄人口数将从2018年的3666万激增至2019年的3959万,增幅达到2018年的8%,但生育政策变化所积累的动能会在3至4年内释放完毕,2021年后学龄人口数将再次逐年大幅回落。因此中国更应该立即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但也需要考虑到2021年后为学龄人口的大幅回落做好相应的准各措施。预测学龄前儿童,以财政拨款和税收优惠增加托儿所、幼儿园等配套公共资源建设,逐步将幼儿园和大学纳入义务教育范围。将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教育問题纳入考虑范围。

进一步完善落实执行反馈环境安全、食品安全的政策,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有利于更好地迎接新生命到来。

(三)与时俱进,建设适合老龄化社会的公共政策体系

推迟退休年龄,缓解养老金发放压力。在保证年轻人拥有良好就业环境的前提下,适当推迟退休年龄,为低龄老人继续参与工作创造条件。推迟退休年龄可以减轻财政压力、减轻子女的赡养压力。特别是老年人拥有的知识技能和社会阅历,都是一笔宝贵的社会财富,是不可替代的、珍贵的。许多老年人仍然在社会各领域中贡献力量,有的人还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社会的楷模精英。

与此同时,研发高科技智能养老设备,使高效人性化;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制度。积极建设老年活动中心,鼓励老年人积极主动参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建设中来。

参考文献:

[1]放开二孩政策怎样才算抢生?70后是全面二胎的主力军[N].达内教育网,2015-12-08.

[2]赵泽众,职场女性遭职业发展门槛“二孩”生还是不生?[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6-03-04.

[3]赵佳音,“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全国及各省市学龄人口预测-2016至2025年学前到高中阶段[J].教育与经济,2016,(04).

(作者简介:梁芳芳,就读于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主要研究方向:行政,公共政策,法律。)endprint

猜你喜欢

全面二孩公共政策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社会转型时期的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
城市设计中的公共政策偏好理解行为选择
公共政策不能如此势利
公共政策主导 携手抗击慢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