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匮乏的良药

2018-01-27张鸿媛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46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培养历史

张鸿媛

摘 要:人文素养是人外在风貌和内在气质的综合体现, 是人最核心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外在表现。本文从现代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缺乏的现象入手,说明正确读史是理工科学生提升个人人文素养的捷径。

关键词:人文素养 培养 历史 大学生

一、背景

近日,一则消息引起广泛关注:历史人物卫青、霍去病被请出初中历史教科书。此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对此,12月15日人民教育出版社官方微博发表声明:关于卫青、霍去病的学习内容,原有版本历史教材安排在初中阶段,这次统编历史新教材安排在高中阶段,新教材将在2018年秋季开始使用。为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英雄人物的了解,编写组进行认真研究,决定在初中历史教材中补充卫青、霍去病等内容。

为何看似简单的内容删减会引起如此大的关注?为何历史教育的完整性如此重要?乃至人教社要重新在初中统编教材中补充相关内容?笔者从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缺乏的现象入手,说明正确读史是理工科学生提升个人人文素养的捷径。

二、何谓人文素养

“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易》中,《周易·贲卦·彖传》有言:“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文指斗转星移,天道运行,指自然规律。而人文指人事道德伦理纲常,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事情。 《辞海》解释为“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人文”是人类在社会发展中形成的社会道德、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明确人文含义,人文素养即不难理解。人文素养也称文化素质,包括语言文字、文学艺术、伦理道德、文明礼仪、政治理论、历史和哲学等多方面修养[1],是人外在风貌和内在气质的综合体现,是人最核心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外在表现,是人的灵魂,是人类精神家园的宿主[2]。

三、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匮乏现状

人文素养匮乏说白就是没文化。作为受高等教育, 生活在信息时代大学生本不应如此,但“真实比小说更荒诞,因为虚构是在一定逻辑下进行的,而现实往往毫无逻辑可言 。”

西南大学张国阳[3]指出“人文素养的缺失,集中表现为大学生应有的文学修养过低,历史文化知识贫乏,心理素质差,道德理想追求迷茫,待人接物的价值评判缺少起码的悲天悯人情怀。”华中理工大学曾做调查要求大学生写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黄河大合唱》、《二泉映月》《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六部作品的词曲作者。全答对者只有13%。据2004年浙江省社科联公布结果显示:2003年浙江省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达标率仅为7.5%。其中大专(理工科)达标率26.8%,大专(文科)达标率32.3% 。大学本科及以上(理工科)41.9% ,大学本科及以上(文科)58.8%。

四、人文素养匮乏会怎样

《列子·说符》:“人而无义,唯食而已,是鸡狗也。” 理工科大学生会人文素养匮乏原因复杂,主、客观因素均有。钱理群先生曾言“我和许多当代大学生做过讨论,发现‘生活缺乏目标,缺乏责任感是一个最根本的、让许多年轻人最感困惑的问题。” 笔者从教多年所接触的学生大多数从没想过“Γλ?θι σαν?”(认识你自己)。也没想过什么是中国?什么是民族?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学不思就更迷茫了。无知导致迷茫,迷茫导致愤怒,愤怒导致极端。《中国青年报》2013年报道我国15~34岁的人群中,自杀是第一位死亡原因。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在2008年对708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89.3%的大学生有过极度心理体验,如极度失望、愤怒、孤独等,但仅有8%寻求过帮助。

五、人文素养匮乏怎么办

读书!

无知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学习,不思考。“读史明智, 鉴往知来”。知晓历史,可明白自己现今的处境,鉴别以往的过错,可知晓自己未来如何发展。一旦念头通达,知晓祖辈“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想明白人类文明主流方向,何为普遍价值,该走哪种道路,人类征途是星辰大海这些问题,则迷茫烟消云散。

理工科大学生该怎样读史? 笔者就切身体会妄言一二。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就笔者而言,读史亦如此。了解古代史的方式限于阅读史料。这意味着阅读大量古文,很多人把读懂古文当成莫大的成就。但这只是读史的第一层境界“看山是山”。从史料中得到最基本的故事梗概,也并非事实。于是阅读后得到大量无用碎片化信息。那么如何达到“看山不是山”的境界呢?理解语境,掌握线索,推敲历史人物的内心活动,揣摩其心迹,从而知道每个决定的来源, 多问“为什么”和“如果”。以曹操一生未称帝为例, 其著名台词“如国家无孤一人,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普通观众听来,只会为曹操的骄傲慨叹, 仔细揣摩,才能发现这是曹操的自我辩白。当时铜雀初成,将士用命,文人进表,拥立劝进黄袍加身之意,曹操自辩明志才有了该台词。理解到这一层,就明白曹操的白脸奸臣名号有多冤屈。到了这个层次就是贯彻太史公的历史观“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也到了“看山不是山”的境界,这是对人智力和情商的锻炼。如果连两千年前人物的心情都能揣摩,那么现代人的心思恐怕就如透明一般了。能懂别人心思,又何愁自己情商不高,修养不好。若能到达主席《贺新郎·读史》的境界,“看山还是山”的第三境界就做到!

结语

读历史是思维方式的学习磨练,是对事物的深层思考。 某事为什么會发生,某人做出何种决定,历史事件之间的继承性和因果关系是什么。 联系经济、政治等因素去分析,就可理解历史发展规律,总结社会活动特点 进而更好的看待世界,明白人类文明的主流方向,理解应该承担的责任。从而摆脱无知迷茫,建立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获取信息、思考分析、总结提高的思维习惯,为提高个人人文素养找到捷径。

参考文献

[1] 王永威,焦义涛.浅谈高校辅导员的人文素养 [J].青年与社,2014 (20):10.

[2] 韦冬明. 浅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 [J].科教文汇,2012 (6):33,40.

[3] 张国阳. 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缺乏问题的分析及应对策略 [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9):04-05.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培养历史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新历史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