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林职教园区部分高校大学生法律素质现状与对策的调查研究

2018-01-27李娟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35期
关键词:法律素养当代大学生高校教育

李娟

摘 要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法律素质状况,有效改进高校法律教学和研究工作,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开座谈会,具体案例等方式,对杨林教职园区的部分高校大学生的法律素质现状进行了分项调查。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法律素养现状的研究、分析, 指出大學生的法律素养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法律素养 高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1当代大学生法律素养现状

我国大学生违法犯罪日渐增多的趋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如何有效培植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已成为社会和学校所共同关心的问题。云南大学马加爵特大杀人案、清华学子刘海洋用硫酸伤黑熊等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案件发生。

1.1法律知识欠缺

法律知识是指大学生在学习和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对法律的认识和经验的总结。它包括基本的法律知识和专业的法律知识。在此次问卷中,我们对杨林教职园区大学生的基本的法律知识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校大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例如:当问到“《宪法》规定中国男性公民和女性公民的法定结婚年龄分别是?”时,90%的大学生回答是“22,20”。但是同时我们也不得不说明,不少人的法律知识结构还不够全面。例如:当问到“您知道我国法律宣传日是那一天吗?”时,只有61.8%的学生回答是“12月4日”。这些现象表明,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虽已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其知识面较狭窄,且只是将书本的知识机械的背诵而没有深刻的理解。因此,对于法律知识的学习仍然不能有半分松懈。从被调查的大学生的情况看,同学们的法律知识贫乏。

1.2法律意识淡薄

在本次的调查中, 有42.67%的人同意“只有私了解决不了的问题才应求助于法律”,有15.41%的人“遇到法律纠纷”选择“托人私了”, 80.96%的人认为“在亲情和法律面前, 有时确实不好办”, 42.97%的人认为“能够钻法律空子的人,都是有本事的人”, 有52.54%的人“买到假冒商品”后只能“自认倒霉”。这些数据表明, 当代大学生的法治观念虽然已有一定程度的觉醒和增强, 但他们对法律的信仰和司法公正信心不足, 普遍存在惧怕和怀疑心理。在大学生中加大法制教育的力度, 进一步增强他们的法治观念, 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 已是势在必行。

1.3法律思维能力亟待培养

法律能力是指人们在长期的法律知识学习和法制实践中形成的,运用法律来规范和指导行为、解决矛盾冲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追究违法行为的能力。您如果以正品价格买了一款苹果手机,回家后发现是山寨版的,您会怎么做?”时,有很大部分大学生选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但问到具体怎么做时,大家都模棱两可。有许多大学生对法律学习的主动性不强,且将法律知识的学习与现实生活中的中的用法、护法、守法相脱节。法律思维能力亟待培养和提高。

2当代大学生法律素养现状的分析

2.1高校法制教育的缺失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高校对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而“法制教育”从属于“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次等于“道德教育”的认识是比较普遍的。这种不合理的定位导致了法制教育缺乏自己的独立地位,从而使得法制教育工作也难以切切实实的开展。例如像杨林教职园区的各所高校对大学生法律素质的调查显示,法制教育仅仅出现在思修的课本里,其它涉及到法制类的教育寥寥无几。而且,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实践这一至关重要的环节,导致教学与实践脱节。种种的这些做法对于达成教学目标是远远不够的。

2.2大学生普遍忽视自身法律素质的培养

面对激烈的升学、就业压力,大学生自然而然的选择将学习专业知识、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置于大学生活的首位,而对于自己的法律素养却没有足够的关注。在现实生活中也没有养成依法思考、依法办事的习惯,行为原则淡漠化、主体意识缺位。

3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的途径及对策

3.1改进传统法律教育方式

高校要明确法制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关系,宜将法教与德教紧密结合、优势互补,从思想和行为两个方面来塑造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养。

3.2法制教育的研究工作要实现多学科密切协同

语言文学教育、哲学教育、史学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学教育、行为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等等学科,要和法制教育相互渗透、相互引用,实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在内容选择、案例选择、手段选择等各方面,要考虑各学科相互兼顾、互为表里。

3.3大学生要从根本上消除自己的功利思想

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时刻注意自身法律素质的培养。在生活中,应该积极的主动地去丰富自己的法律知识,有意识的去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养成依法思考、依法办事的习惯。

3.4优化社会环境, 给大学生创造良好的社会法治氛围

大学生虽然主要在校园里学习, 但他们都是成年人, 都要参与社会生活, 都要在社会上独立的进行社会活动。对大学生进行法制观念、法律行为的培养与教育, 不仅仅要依靠学校的规范管理, 还要依靠社会各部门的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和积极联动。比如, 家长要注重对自己孩子的了解和正面影响, 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活动; 司法机关要与当地各个大学建立长期、紧密联系, 从司法实践的角度帮助学校建立预防违法犯罪的良好机制, 并通过法院旁听、法律咨询等方式让广大学生直面法律、体验法律, 并加强校内的司法宣传教育。

必备的法律素养,是现代人立足社会的基本要件。作为天之骄子的当代大学生,他们的法律素养、综合素质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大学生的法律素养虽有所提高,但形势仍然不容乐观。这表现在他们的法律知识不健全,法律意识、法律观念淡薄,法律能力薄弱等方面。这些必将成为我国法治社会的一个隐患,也势必会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张立新.构建“法律基础”课学科体系的设想[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99(11).

[2] 谷春德.关于“法律基础”教学基本要求(2003年)修订的几点说明[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05).

[3] 罗国杰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 罗大华.犯罪心理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endprint

猜你喜欢

法律素养当代大学生高校教育
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素养养成探析
浅议如何提升人民监督员监督质效
法治中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
当代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正义观培育的路径探析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