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社交媒体的使用与满足研究

2018-01-27杨之音王翠萍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使用与满足社交媒体大学生

杨之音+王翠萍

摘要:为了对大学生社交媒体的使用与满足情况进行研究,文章以伊莱休·卡兹的使用与满足模式为基础,采用李克特量表设计调查问卷,对大学生社交媒体的使用动机、使用行为、满足程度进行调查和分析。调查结果表明,6种使用动机中社会整合和电子商务的需求程度最高;社交服务型和电子商务型社交媒体的接触最为广泛;除社会整合和阅读学习外,电子商务、生活资讯、娱乐休闲、个人整合等动机能够得到较好的满足。

关键词: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与满足

一、前言

社交媒体是在互联网对现实的影响与日俱增的背景下出现的新兴媒体,它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对于社交媒体的定义,还没有达成一致观点,大部分学者认为社交媒体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社交媒体应能提供互动双向的交流平台,可吸引用户主动参与其中,依据某种关联形成具有共通意义空间的社区,具有关系性、个体性、分享性、聚集性的特点。

“使用与满足”理论是传播学中的受众行为理论,该理论把受众成员看做是有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做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这一理论强调受众的主动性,研究受众成员使用传播媒介的各种目的,以及大众传播媒介如何满足他们的这些目的。传播学家伊莱休·卡兹(ElihuKatz)等人在1974年提出了“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本模式。同时,卡兹将受众使用媒介的动机分为五大类型:社会整合(加强与家人、朋友等的接触)、个人整合(加强可信度、信心和身份地位)、情感(情绪的、愉悦的或美感的体验)、认知(获得信息、知识和理解)、舒缓压力(逃避和转移注意力)。本文遵循“使用与满足”理论框架,采用定量化的方法进行分析,可以明确大学生对社交媒体的使用动机、使用行为以及满足程度,对于社交媒体相关应用的开发,尤其在如何利用社交媒体提升大学生的社会交往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问卷的设计

调查问卷依据卡兹对于媒介使用动机的类型划分进行设计,在社会整合、个人整合、情感、认知、舒缓压力五种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和社交媒体的特点作小范围修改。为了突出大学生以学习为主的特点,将认知需求分解成生活资讯、阅读学习两大动机,同时将情感需求和舒缓压力的需求结合成“娱乐休闲”一种动机;社交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能够满足用户购物的需要,根据这一特点加入“电子商务”这一动机。经修改后,问卷从社会整合、个人整合、娱乐休闲、生活资讯、阅读学习和电子商务六个角度设计题目,调查和分析大学生社交媒体的使用和满足情况。问卷主要采用李克特量表进行设计,将问题选项设为五个备选答案:非常符合、比较符合、中立、不太符合和完全不符合,受访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通过预测试可以发现问卷在内容设计、格式等方面的问题。本次预测试的对象为吉林农业大学2012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10位本科生和农学专业10位研究生,预测试共历时3天,通过预测试,对问卷的部分问题进行了修改。

同时,本文对问卷进行了信度测试。Cronbach'sa系数是目前最常用的信度系数,一般认为信度系数Cronbach's a的值应达到0.7以上。利用SPSS软件对包含动机和满意程度的24个问题进行了分析,Cronbach's 0值達到0.922,说明该问卷信度较高。

(二)问卷发放与数据回收

本次的调查对象为在校大学生,通过“问卷网”在线发放问卷。调查时间为2016年10月14日至10月28日,共收到204份反馈问卷。由于问卷网的技术限定以及在发布之前对问卷的相关设置,每台电脑或手机只能回答一次,问卷不完整不能提交。经过反复排查,最终有效问卷为202份。在研究对象构成方面,男生107人,占52.97%;女生95人,占47.03%,其中本科生为183人,占90.59%,研究生16人,占7.92%,博士生3人,占1.49%。

三、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动机分析

表1列举了受访大学生关于使用动机方面的回答结果,以下分别就社会整合、个人整合、娱乐休闲、生活资讯、阅读学习和电子商务6个方面的使用动机进行分析。

1.社会整合方面的使用动机

从表1可以看出,社会整合是大学生选择社交媒体的主要动机,其中关注朋友的动态和联系亲友两种需求符合程度都比较高,而“社交媒体让我更有谈资”这一问题的符合程度相对较低,说明目前大学生对于利用社交媒体进行社会整合的需求仍主要集中于虚拟环境下,只有一少部分能延伸到现实生活的人际交往中,转化为线下的谈资。

2.个人整合方面的使用动机

三个问题中,“利用社交媒体记录心情感受”符合程度较高,整体看个人整合并不是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体的主要动机。大学生处于学习和工作的过渡阶段,承担的社会角色较为单一,因此个人整合的需求还不够突出。相比之下,其他已经步入社会的群体因工作和生活需要,在加强可信度、信心和显示身份地位等方面的动机相对较强。同时,调查结果也表明了在个人整合方面,大学生更偏向面向自己的内心记录,而非面向他人的展示与表达。

3.娱乐休闲方面的使用动机

对娱乐休闲这一方面的使用动机,需求程度最高的是“观看网络视频”,其次是“合理利用碎片时间”,利用社交媒体玩游戏的需求程度最低。从调查结果看,娱乐休闲也不是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体的主要动机。一方面是由于大学生课业负担重,用于娱乐休闲的时间较少,另一方面也与社交媒体的内容表现形式有关,社交媒体提供的文字和视频通常比较短小,视觉体验不佳,仅适合短时间内阅读和观看,因此需求较低。

4.生活资讯方面的使用动机

由于学习和日常生活的需要,大学生对校园和社会产生的资讯有着较高的了解需求。调查结果显示,对于“社交媒体帮助我了解社会、校园的时事新闻”以及“利用社交媒体查询天气、成绩、课表等信息”两个问题,“非常符合”和“比较符合”两个选项之和均超过了60%,而“发布求助信息”的需求相对较低,有18.4%的调查对象选择“完全不符合”,说明在生活资讯方面的使用动机中这一需求比较小众。endprint

猜你喜欢

使用与满足社交媒体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基于社交媒体的广告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双微时代”的危机传播趋势和影响因素研究
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分析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从“使用与满足”看网络流行语的病毒式传播
“使用与满足”理论下受众的动漫媒介接触动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