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英语教师信念研究回顾与评述

2018-01-27解冰高瑛刘永兵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研究趋势教师专业发展

解冰+高瑛+刘永兵

摘要:截至2016年底,国内以“英语教师信念”为主题的CSSCI期刊论文有26篇,博硕学位论文有229篇。使用具有共现矩阵生成功能和文献计量分析功能的Bicomb 2.0和SPSS19.O对所获取的文献进行分析,通过提取高频关键词、构建共现矩阵、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发现高频关键词之间的内在关系,并依此总结出该领域的六大研究热点。在回顾与评述的基础上,结合国外研究趋势和教师专业发展诉求,未来的研究可以从研究内容、方法和理据等方面实现突破。

关键词:英语教师信念;教师专业发展;共词矩阵;研究趋势

国外学者对语言教师信念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近10年来已经成为语言教师教育研究体系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项茂英等2016)。虽然上个世纪90年代也有国内学者如王玉林等(1994)对教师信念进行了论述,但是针对语言教师尤其是英语教师信念的相关研究直到2000年以后才陆续开展。毋庸置疑,英语教师是教育改革的践行者,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决策者和组织者,隐性、复杂、动态的教师信念是教师行为的向导和发展的驱动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师信念研究被看作是确保改革成功的关键(郑新民、蒋群英2005)。

一、英语教师信念的内涵

英语教师是教育实践者,在长期的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形成并积累了有关教学情境的观点;英语教师也是语言学习者,从“学徒观察期”开始不断重塑有关语言学习的看法。这些观点和看法经内化构成英语教师的信念。信念制约着人们对现实的看法,指导着人们的思想与行为,具有“认知、情感和行为成分,因此对人们的所知、所感和所为产生影响”(Johnson 2006:30)。从课程实践的角度来看,教师信念通过个人的教学行为进而提升为个人的一种教育价值观,并反过来沉淀于教育过程的一切环节(吴宗杰、黄爱凤等2005)。

教师信念(teacher beliefs)涵盖内容广泛,既可以指教师对教学的看法,也可以指对教学的态度、观点、理论、假设、角度等(Pajares 1992)。教师信念源于既往经验、学校实践、个性、教育理论以及其他各种渠道,是协调统一、具有个人意义的结构体系(Richards 2000)。就语言教师而言,其信念通常包括对课堂教学、语言、语言学习、英语学习者、教师角色、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化等问题的看法(Borg2003)。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

有效教学依赖于有效决策,而有效决策取决于教师的教学信念(文旭、徐梦蝶2010)。现阶段研究语言教师信念不仅具有理论价值,也具有现实意义。深入开展教师信念研究的前提是把握现有研究状况,以便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本文的共词分析采用Bicomb2.0(Bibliographic Item Co-OccurrenceMatrix Builder)书目共现分析系统进行研究。该系统基于文献数据库中书目信息共现关系进行文本挖掘,其文献计量学分析功能可以对检索到的大数据进行可视化表达;对高频主题词等进行共现分析,并据此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崔雷等2008;杨颖、崔雷2011)。因此,该方法有助于通过分析高频关键词进而了解我国英语教师信念研究现状,并回答如下两个研究问题:

1.根据共词分析结果,我国英语教师信念研究有哪些热点问题?

2.从国内研究热点和研究现状可以对我国英语教师信念研究的走向做出哪些预测?

(二)资料来源

1.CSSCI数据库文献

不限出版时间,截至2016年12月底,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中以“教师信念”主题的文献(不含会议通知、会议述评、人物访谈、书评)有500余篇,但是CSSCI期刊数据库中仅有114篇。进一步以“英语教师信念”为主题进行模糊检索仅获取相关文献26篇。据统计,我国英语教师已经突破120万,但很明显高水平的英语教师信念研究成果与我国庞大的英语学科专任教师队伍极不相称。基于此,本文将研究范围扩大到硕博论文库。

2.博硕学位论文

以“英语教师信念”为主题在中国知网博硕论文库进行标准检索后,为防止遗漏,又以“外语教师信念”再次进行检索,筛除重复收录的论文后。为确保文献的有效性,人工筛查了全部论文摘要,删除与研究主题联系不紧密的论文后,截至2016年12月底共获得学位论文229篇,其中博士论文16篇,硕士论文213篇。21世纪初我国以“英语教师信念”为主题的硕士论文学位开始出现,学位年度变化幅度较大,2011起进入快速发展期。而博士学位论文数量少,且变化幅度不大。以“英语教师信念”为主题的硕士学位论文总数在6篇以上的13高等院校中,有10所是师范类院校,这与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和办学定位直接相关。

最后综合中国知网CNKI的CSSCI数据库和博硕论文库,本文确定将以上255篇文献作为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Bicomb 2.0书目共现分析系统对检索到的CSSCI期刊文献和博硕论文进行分析,首先下载所获取的相关文献记录,按照软件规定选择文献记录的格式(TXT)建档;然后抽取关键词并统计关键词的出现频次,并根据频次分布情况确定阈值,截取要进一步分析的高频关键词;接下来建立高频词词篇矩阵。将矩阵导入SPSS19.0进行相似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生成相似矩阵和聚类树状图,并依此分析研究热点和研究维度。Bicomb2.0解决了人工无法有效地在大数据文献中获取信息和发现问题的困难,同时为文本挖掘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该系统自推出以后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图书情报学及其他学科文献的研究,2016年有学者开始使用该系统梳理分析英语语言教学类文献(高岩等2016)。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高频关键词词频统计与分析

关键词用以凸显论文研究的主题、内容、对象和方法等,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对高频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确定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所收集的255篇文献中,共获得954个关键词。为避免因关键词命名不规范或用词泛泛影响结论,本文采取以下步骤:1)删除领域专指度低的关键词,如“高中”、“英語”、“课堂”、“教师”等;2)统一研究范围内基本同义的关键词的表述方式,如关键词“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观”统一表述为“自我效能”,“初任教师”、“新手英语教师”、“新手型教师”统一表述为“新手教师”,“外语教师发展”、“专业发展”、“教师发展”统一为“教师专业发展”(篇幅有限不一一说明);3)统计词频≥6的关键词共23个(见表1)。endprint

可以看出,“教师信念”、“教师专业发展”是我国研究中最受关注的热点,其词频最高,分别达到97次和40次。其次“英语教师”、“教学信念”和“影响因素”也都达到了20次。

(二)高频关键词共现矩阵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究高频关键词之间潜在的联系,用Bicomb2.0生成23个高频关键词的词篇矩阵后,将该矩阵导人SPSS19.0,循序点击“分析”一“分类”一“系统聚类”一“统计量”一“相似矩阵”,绘制相似矩阵和聚类树状图。相似矩阵(见表4)中的Ochiai系数表示的是关键词间共现的相对强度,即两个关键词彼此联系越密切,相关性越高;反之,如果数值越小越趋向于0,表示关键词间联系越不紧密,相似度越低(Bauin et al.1991;引自高岩等2016)。如表2所示,距离教师信念最近的高频关键词依次为课堂实践(.282)、影响因素(.250)、教师教育(.237)、教学行为(.214)和教师专业发展(.209)。

此外,在表2中还有4对关键词间的数值较高,分别是英语教师和影响因素(.358)、高中英语教师和教学行为(.322)、高中英语教师和语法教学信念(.267)、英语教师和教学信念(.256)。这揭示出在已发表的文献中,研究者更倾向于将两个关键词进行整合,结合特定研究对象或者教学情境探讨英语教师的信念。

(三)关键词聚类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英语/外语教师信念研究中高频关键词的结构关系,梳理关键词类别,进而对研究内容进行更为准确的分类,本文将Bicomb2.0提取的高频关键词词篇矩阵导入SPSS 19.0进行聚类分析,生成聚类树状图(见图2),然后找出聚类树状图中各个类别的核心,然后逐层累加语义信息,提炼出英语/外语教师信念研究的热点范畴。

根据聚类树状图,对从右往左的横线进行切割,每一条线的左侧为一类。按着关联密切程度和聚类过程,可以归纳出国内英语教师信念研究的六个研究热点:1)影响英语教师信念的因素;2)教师信念与教学行为的关系;3)英语教师信念与专业发展;4)职前教师与在职教师信念对比;5)中学英语教师语法教学信念;6)大学英语教师自主学习信念。前三个领域与项茂英等(2016)综述的国外语言教师信念研究趋势相一致,而后三个领域分别反映出我国师范生群体数量庞大、中学英语教师重视语法知识讲授和大学课程改革强调自主学习的社会现实。

四、研究热点回顾与评述

基于对上面的数据统计,笔者对我国英语教师信念研究的六个研究热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文献梳理,以下是对这些方面研究的回顾与讨论。

(一)影响教师信念的因素

这方面的研究在研究数量上最多,研究相对深入。研究者普遍将教师信念视为一个复杂、动态、多元的开放体系,因此影响因素涉及外因和内因,研究对象涵盖职前和在职、新手和经验型等不同教师群体。研究发现,影响在职教师信念的外在因素主要有外语考试制度、学校文化、课堂环境、学生特点等(张凤娟、刘永兵2011),新手教师更容易受学生表现的影响(朱虹萍2013),职前英语教师受教育经历中任课教师的个人魅力、教学方式、风格等影响其早期信念的形成(崔淑婷2014),教育实习影响信念发展,但个体问存在一定的差异(江淑燕2014;储娟2015),自上而下的国家和当地的课程改革(荆莉2013)、教师教育项目如“国培计划”(熊紫薇2015)都是助推教师信念发展的外因。内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知识、教师能力、教师人格等(徐泉2011),教师的学习经历、年龄、教龄、职称和性别显著影响其信念(丁仁仑2014),但是也有研究发现这些因素不是构成教师信念差异的显著性因素,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是主要内因(王飞飞2009)。可以看出,国内对教师信念的研究覆盖了内因、外因两大方面,但相对而言,对内在影响因素的研究不仅数量少、研究不够深入,而且存有争议。

(二)教师信念与行为的关系

语言教师信念为教学行为提供指导,对教师的课堂计划和设计、课堂教学和师生互动有重要的影响(Borg 2011)。具体而言,教师根据其信念,并结合其对即时环境的认知做出教学决策;教学决策发出教学行为;教学行为产生教学结果;教师通过教学效果和学生反映等获取结果反馈;教学结果反馈促使教师反思;教师反思直接触动或改造原有的信念(徐泉2011)。探究教师信念与行为的关系就是求证二者之间究竟是大体一致(楼荷英、寮菲2005;陈红、郭春宁2009)还是具有部分一致性(高强、秦俊红2010)或是基本不一致(陈冰冰、陈坚林2008)。有国外学者认为当源于教师经历的核心信念与源于理论学习的边缘信念和谐作用时,教师信念和教学行为才能一致(Phipps&Borg 2009)。二者一致与否的问题国内外学者都没有给出统一的答案,因此也一直是教师信念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近年来,二者相关性的研究开始聚焦英语教师信念中的具体某一维度与特定情境下教学行为间的关系,如阅读教学信念(宁晓洁2016;李雪2016)、听力教学信念(高强、刘琳2013)、语法教学信念(高强、秦俊红2010)、写作教学信念(杨鲁新2010)、提问信念(许阳2015)等,并对二者问的一致性予以肯定。然而该领域的研究往往聚焦在what(差异是什么)和how(差异有多大)的层面,即关注教师的认知层面,而对why(导致差异的原因)的分析往往局限在研究启示或者结语当中,缺乏从社会文化角度的解读与系统分析。

(三)英语教师信念与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以后逐步在西方教育领域形成规模。我国对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高质量的目标要求有效推动了教师专业发展进程。虽然这种专业化的追求“给人以理想型预期的感受,但确實以前所未有的理念、思想呼唤着中国教师教育的未来发展和美好前景”(李进2009:515)。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第一阶段是职前自我养成期;第二阶段是“为教而学”的职业期;第三阶段是职业化(专业化)时期,其特点是享受型学习,学习的内容来自于课程开发、课程理解和课程表演的过程之中(岳淑丽2010)。endprint

我国对教师信念及其专业发展的研究主要是“他者视角”,即学者对其他教师进行个案研究和质化分析。近年来开始有学者从“自我研究”的视角进行剖析,拓展了研究的广度,如薛国军(2011)结合自己在师范大学的硕士学习经历进行研究。自我研究的原初概念是针对教师教育者的,随着自我研究影响的扩展,参与者已经不仅仅是教师教育者,还有中小学教师,前者是为了更好地“教教学”,而后者是为了更好地“学教学”(吕立杰、刘静炎2010)。教师信念是专业发展的结果,信念的改变是一种较为深层次的教师专业发展(陈艳清2006),这方面的研究具有广阔发展空间。

(四)职前教师与在职教师信念对比

随着英语教师信念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开始通过对比职前教师与在职教师信念的差异,以探索职前教师教育的有效路径。研究发现,职前英语教师持有的教师信念相对比较理想化,与实际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偏差(姜雪松2011),在职教师与职前教师之间教师信念的差别在于他们理论理解与实际表现两方面(曹洋2009)。首先,在课程观维度,不论是在职英语教师还是职前英语教师都认为儿童课程应具有社会性、完整性以适合儿童,区别在于职前教师倾向于世俗信念(folk beliefs),在职教师倾向于教师主导信念(teacher-directed beliefs)(张元2003)。其次,在语言观维度,大部分在职英语教师倾向于把语言看成是交流的工具,少部分在职英语教师将语言看成是一门学科或一种知识,还有少量在职英语教师将其看成是风俗形式(陈冰冰、陈坚林2008)。对语言学科的认识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信念和行为,这方面的研究,尤其是针对职前和在职教师的比较研究非常必要。

这个研究热点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与我国的师范教育和教师培养模式密切相关。对比职前与在职教师信念对于师范教育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但此类研究目前还仅限于硕士论文层面,内容上还停留在静态对比方面,有待开展深入的高层次研究。

(五)中学英语教师语法教学信念

研究发现,中学英语教师的语法教学信念对其语法教学行为影响重大,但二者之间存在不一致性(李艳2011;黎佳澄2014),教师的教学资历、教师兴趣和性别(胡远鹄2013)以及城乡差异(姚瑶2015)都会对教师的语法教学信念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通过对比高中教师和学生的语法教学信念,发现学生已经习惯了传统的语法教学(姬丽霞、郑斌2009)。上述发现与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语法教学两个极端的现象密切相关。一方面,过分强调语言形式,忽视其功能和意义;另一方面,排斥语法教学,把注意力只放在内容的表达上,对于语言形式不加任何监控(崔建京2013)。

鉴于语法教学不仅可以保证学生语言使用的正确性,而且可以丰富学生表达意义的资源(程晓堂2013),对于语法讨论的重点不应是“教不教”而是“怎样教”。尤其是当学生与教师的信念出现差异、教师信念与教学行为出现偏差时,如何帮助中学英语教师反思并优化其语法教学信念将是教师教育工作者在设计教师发展项目时需要深入考虑的问题,也是未来研究应更加关注的问题。

(六)大学英语教师的自主学习信念

大学英语教师的自主学习信念指的是教师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念;华维芬(2001)指出大学英语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主要扮演三个角色:顾问、促进者和提供信息者。教师通过讲授英语学习策略、通过各种方式监督和评估学生英语学习、发展学生的积极情感因素并克服消极因素、营造适宜的英语学习环境等发挥积极作用(徐丽2005)。此外,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对学习者的信念也发生变化: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在逐步增强,教师在自主学习信念引领下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丁翠萍2012)。

随着当今社会知识的快速更新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终身学习”思潮凸显了教师学习的重要性,自主学习也日益成为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英语教师自身对自主学习有什么样的信念,哪些因素影响了教师对其自主学习的信念,自主学习信念又如何促进或阻碍其教师学习等都有待进一步探究。

五、未来研究走向展望

进入21世纪,国外语言教师信念研究进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发展阶段,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教师信念的动态系统研究;2)语言教学的具体学科中教师信念研究;3)教师信念与行为的关系研究(孙强等2016)。这些研究具有深入、具体、理据性和科学性强等特点,对我国研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那么,针对我国的师范教育特色和外语教学环境,我国的英语教师信念研究在上述六个研究热点的基础上,未来研究的走向是什么,研究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等是研究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综合把握研究走向。

在研究理据方面,国内英语教师信念研究主要从教师的认知层面展开,而国外语言教师信念研究已经不再局限于认知派的理论框架内。认知派理论视阈下的信念研究主要关注教师个人的思维和认知;而在社会派理论框架下,语言教师信念则被看作是教师与所处社会文化环境互动的产物。近年来,指导国外语言教师信念研究的社会派理论主要包括社会文化理论(如Borg 2001,2006)、杜威的经验理论(如Barcelos 2003)、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如Dafva 2003)等。今后研究中,我们也应走出“认知派”或“社会派”的局限,从研究需要出发,兼容并蓄,这将促进研究视角、方法和内容的多元化。研究理据是为研究内容服务的,理论框架的选择应以解决研究问题为驱动,而不是为了理论而理论。

在研究主题方面,应加强对教师信念形成和发展过程的研究。教师信念被视为一个动态发展系统,横向对比不同层次教师的信念系统的研究已初具规模,但是通过历时性研究,追踪师范生从职前教师到新手教师再到经验型教师的信念变化过程,解读影响信念发展的关键事件,构建中国英语教师信念的动态系统具有现实意义;其次,教师信念研究应突出学科特色和具体知识技能特点。教师信念研究从宏观语言教学延伸到具体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如语法、写作、听力等),不仅能拓宽研究的视角,而且可以更有效地通过反思内隐的信念,促进外显的教学行为;此外,应加大对教师信念和行为差异产生原因及如何促进二者一致性方面的研究。发现和讨论二者之间的一致性或差异性只是手段,其目的是找到促进二者协调一致和导致二者差异分歧的原因,并探索有效解决方法。这方面的研究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复杂,但是值得深入探讨。最后,应拓展教师信念与其相关领域的研究(如教师专业发展、自主学习理念等)。教师信念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密切关系毋庸置疑。教师的专业信念系统、专业素质系统、专业知识系统和专业技能系统共同构成教師专业化发展的四个维度(李颖2005)。教师对自主学习理念的认识直接影响其教学信念和行为,对教学改革具有重要影响。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引起我国学者的注意,但未来还需在研究范围和方法上更加科学、系统。

从研究对象上看,国内研究的对象虽然兼顾了在职和职前英语教师群体,但在职群体以大学英语教师为主,今后的研究需更多关注数量庞大的基础教育领域的英语教师群体。此外,针对职前英语教师的信念研究应与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类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结合。研究发现,教师教育课程对职前英语教师的信念产生积极影响的前提条件是:以学生已有信念为出发点,引导学生知解自己的已有信念并鼓励探究适合自身信念发展的途径(濮实2014)。

近些年国外学者开始使用隐喻分析法(Wan etal.2011)和行动研究法(Wahlstrom&Ponte 2005)进行研究教师信念研究。虽然国内学者也普遍使用三角验证(tfiangulation)的方法收集资料,但仍以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课堂观察为主。在国内从定量研究转向定性研究或者定量与定性结合的过程中,战菊(2013)使用了叙事法,并采用拉波夫(Labov)评议分析模式对个案进行深入解析,从方法上对研究进行拓宽和发展。此外,国内的研究仍以“他者”视角为主,主要是研究者对被研究者进行观察,是由外而内的探究,缺少教师由内而外的、内省式的自我发现。如果一线教师能够结合叙事法和行动研究法,在自身的信念系统、影响因素、变化历程进行记录,将会极大拓宽研究的视角。

本文认为,未来国内研究应在理据、主题、方法与对象等方面协同发展,在借鉴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我国师范教育体制的独特性、我国EFL英语作为外语(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的教学环境以及英语作为世界语(ELF:English as a Lin.guaFranca)的客观事实,走出一条既与国际接轨又具有鲜明特色的本土化研究路径。endprint

猜你喜欢

研究趋势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方式
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研究述评与展望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专家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影响的叙事探究
利用云录播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平台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中国经理人领域28年研究趋势演变的纵向研究
教育实习与教师专业发展
企业绩效研究评述比较与展望
大数据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