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基于人文特性下的英国文学与中国文学对比

2018-01-27程汉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英国文学区域文化

程汉

摘要:一个国家的文化是经过历史长期的积淀而形成的,文学则是通过语言将历史表达出来,不同国家有不同语言,不同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文化也不同,人文情怀都会有差异。在东西方文化中,中国文化和英国文化是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在表达人文特性上存在不同点。本文从女性文学、浪漫主义文学和通俗文学这三个方面对东西方文学进行说明,为了使我国文学能够有更大的提升,本文通过分析从英国文学中汲取优秀的文化,并将这些文化和我国文化进行融合。

关键词:英国文学;我国文学;人文特性;区域文化

在人类文化中,人文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东西,但是由于国家的文化背景、关注度和人文思想的不同,中国文化和英国文化的形式和内容也不相同。在这之中,我国的文化作品都是形式单一,内容含蓄的,许多作品的创作线和思路都是解放运动时期的内容,到了发展后期,我国许多历史进程都出现了间隙和空白。

一、中国文学和英国文学的人文背景差异

中国和英国的历史文化不同,社会意识形态也存在差异,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政治、经济、文化和人们的思想,由于这样的差异就形成了不同的写作风格,英国文学的创作在题材的选择上都是很丰富的,文章的结构形式比较多元化,文章的内容多为新颖的内容。

(一)宗教小说创作的差异

英国是一个宗教氛围强烈的国家,于是许多作品上也反映了对宗教和道德的思考和理解,在英国的小说中,宗教小说是最多的。在英国的改革进程中,宗教改革对其的社会发展有着深厚的影响,其中突出的标志就是许多作品的内容是和宗教改革、政治斗争有着明显的关联,还有一些小说则是对人性的反思和道德的探讨,这与之前清一色以宗教改革为主的小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以说这时英国文學史上的一次创新。由于宗教改革,英国的诗歌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发生了变化,一些诗人的出现使英国诗坛变得越加繁荣。但是我国的文学作品基本都是一些无神论和共产主义思想的文学作品,这与英国文学相比形成了较大的差异。

(二)移民小说创作的差异

英国是一个自带独特气质的国家,原因是英国是一个民族和文化多元化的国家。在英国有许多移民作家频频受到奖励,逐渐改变了英国的文学,使英国在文学创作上发生了最根本的变化。英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正是因为这些民族不同的宗教信仰和独特的生活习惯使英国文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虽然中国也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但是汉族占了很大的比例,有许多少数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消失或同化,这样和英国的多民族相比就很少有民族矛盾的发生,移民小说更是少之又少。

(三)地方小说创作的不同

在英国的文学小说创作中,地方小说是一个独具特色的存在。由于英国是由四个国家共同组合而成的联邦国家,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气候和不同的民族中,人们的思想和性格都会有所不同,而这些不同的思想和性格就被作者用文字表达出来,这些作品大多都是独具地方色彩和民族特色的由于英国的文学作品在创作和取材上都有极大的特点,无论从哪个角度都能看到他们展现的人文特性。我国文学也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人文特性,毕竟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国家,但是为了能够提升我国文学的水平,我们可以借鉴英国文学的优点和我国历史文学的特点,使我国文学能够获得新的突破。

二、中英女性文学中人文特征的对比

女性文学的诞生大多都代表着现代的人文精神,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女性文学作品多是以经验主体、思维主体和审美主体为主的小说。

其实,无论是中国文学还是英国文学都出现过女性歧视的现象,所以女性作品很多情况是伴随着女权主义运动而诞生的。无论是中国还是英国,女权文化的诞生都是在十八、十九世纪,这个时期的英国工业发展繁荣昌盛,是西方的工业强国,掌握着西方资产主义的权利。在不断的战争中人们的视野变得宽阔,追求自然平等的思想对民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很多不愿再忍受资本主义约束的有识之士纷纷为民请命。而且当时还诞生了许多发明,这些发明的诞生也为女权运动的诞生起到了推动作用。英国的殖民主义使英国的财富增多,许多人有钱去购买书籍杂志来阅读,这时就在英国文坛上诞生了许多女性人才。

在二十世纪时,英国女权发展的越发激烈,还掀起了两次动摇父权和女性地位的运动,经过这两次的起义,女性的地位和个人权利都得到了提升,也为英国的女性文学奠定基础。例如:“完美三位一体”的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和安妮·勃朗特,其中,夏洛蒂·勃朗特的文学作品《简·爱》至今依然是英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而她也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杰出小说家之一”。还有一位女作家是伊丽莎白·勃朗特,她的文学作品大多以讽刺社会和抒发情感为主,所以她的诗歌在大多都具有浓厚的伤感色彩。在这个时期的女性创作大多是围绕家庭生活、个人情感,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作品涉及到了社会。这主要是因为英国女性是不被社会认同的,她们很多时候都是被限制的,为了争取女权,她们就将这些最普遍也是最痛苦的记忆写成作品,来反抗对于女性的歧视和嘲笑。

女性主义是在封建时期用来打压和反抗男权压迫的舶来品。在中国,为了争取独立人格和思想解放,政治和经济的权利,婚姻自由等,中国女性都发起了主张和实践。中国女性解放的问题诞生于辛亥革命后的“五四运动”,由此可见,社会的变革和思想的变化时推动女权的主要因素。中国的女性文学是由于父权统治结构出现问题后,在维护这个统治的过程中诞生的,中国的女性文学是具有反传统意义的思想。但是和英国女权主义相比,中国女权只是在思想上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是在实践上却很少有人付出,在这种没有女权文学做背景和理论的情况下,中国女权没有形成和英国一样的女权运动。在社会革命思想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奴性思想发生了变化,她们的爱美、柔和等特点被人们判定为资产阶级意识,在这样的压迫下,很多女性都为了获得男权的认同而淡化了性别。

其实,英国女性的文学作品创作很多时候都是为了展现人性的自觉,对于这种在被歧视的情况下依然能够用自己单纯的思想写出这种超越性别的优秀作品是中国女性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地方。endprint

三、中英浪漫主义文学中人文特征的对比

(一)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和发展

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小说大多都诞生于十八世纪中后期,这时的欧洲社会政治存在问题。而在这个时期也诞生了许多伤感主义文学、哥特式小说,这些小说的诞生都推动了浪漫主义文学的诞生和发展。康德哲学的诞生也为浪漫主义文学中个人主义的存在奠定基础,其实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都是在社会初期作为一种文学观念,以文化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这种方式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存在了。但是这种文学思潮却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渐消失,直到十八世纪末才诞生出浪漫主义文学,在十九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得到了繁荣发展,这也是西方近现代的思潮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浪漫主义的发展也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它的表达方式主要是通过夸张和激情的方式来表达对生活的理想和愿望,这种表现形态在文化诞生初期就已经存在了。

在我国自古就有神话的传说,《楚辞》的诞生为我国浪漫主义文学打下基础,到了后来,李白、李賀、张若虚等众多诗人都通过浪漫主义文学进行自由创作,在创作时大多是以民间的文学艺术为模板进行想象,以大胆而夸张的方式创作了许多非凡独特的性格。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主要是新颖、格式自由、词句丰富优美,具有许多瑰丽的色彩和动人的比喻。

(二)中英浪漫主义文学的本质差异

虽说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和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同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但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与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在本质上有着明显的区别。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在创作的过程中过于强调情感,忽略了主观与客观的辨别和文学应有的价值;而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虽然在创作上也格外强调人的情感和情绪,但对于艺术的表现和现实的表现却没有忽略。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和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相比存在不足的地方,虽然字里行间都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的外观,但是整体看来无论是诗词的结构还是内容都不成熟,思维结构上缺乏理性,这样的文学创作都不能算是真正的浪漫主义文学。在这两者之间的差别主要是因为两个原因。

第一,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是在浪漫主义运动下诞生,在浪漫主义运动前他们都经过计划和准备,而且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物质条件、思想都为现代文化奠定了基础并且还流传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而中国的浪漫主义则是在被动的条件下发展的,这个发展的过程没有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历史和文化背景,只有诗人们的不断尝试和失败,所以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而这种盲目性就是诗词在创造中格外强调情感的主要原因。

第二,在创作之前,人们的思想没有经过一次彻底的洗礼,而是介于封建思想和渴望解放的思想当中。虽然中国的浪漫主义诞生于“五四运动”时期,但是在文学创作上作家依然存在清晰的认识和坚定的信念。造成这样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对于个人思想和人权的解放的渴望,但是却要一直将自己这种想法压迫在心中,他们无法在现实中实践自己的思想,只能通过无数次的幻想来得到心理安慰。这种带有表演形式的艺术态度是无法创作出优秀作品的。还有就是中国的浪漫主义文学都过于束缚,无法解放天性,可能是受封建束缚的时间过长,人们的骨子里都充满了自我束缚。

四、结束语

总之,英国文学在表达和和创作上都充分展示了人文特性。虽然中国文学的创作上也表达了人文情怀,但是和西方文学相比还是存在一些不足的,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找出我国文学的不足并找到突破口,然后借鉴英国在文学创作上的方法和结构,为我国文学的突破作出一些贡献。endprint

猜你喜欢

英国文学区域文化
乔伊斯《一个人的朝圣》中的哈罗德形象
英国文学作品的茶文化解读
文化强国视角下的区域文化嬗变动态浅析
英美文学的历史与发展研究
区域文化视野下的油画风景表现语言研究
英国文学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吉林省区域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19—20世纪英国女性知识分子形象类别浅析
区域文化对文化产业的影响
论区域文化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可行性